入中论
外观
印度那烂陀寺时代 的佛教哲学 |
---|
《入中论》(梵文: Madhyamakāvatāra śāstra),由月称论师所著中观应成派名著,以《华严经》中十地为骨架,宣扬龙树菩萨等中观师之空义,以破除唯识师所认为阿赖耶识具有的唯识三性。被藏传佛教选入僧人必读的五部大论之一。
思想特点
[编辑]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者宗喀巴认为《入中论》与其代表的中观应成派和其他佛教学者思想有八大不同之处,称之为八难题, [1]
于境时分的名言中亦不许有自相(1)及阿赖耶识(2),而许有外境(3)。于道时分中不许自续(4)及自证分(5),为通达真实性之方便而许二障之安立法(6)及许声闻、独觉亦须通达法无自性之道理(7)。于果时分中许佛尽所有智之理(8)。共计所许有四种,不许有四种。
译本以及注解
[编辑]-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2002). Introduction to the Middle Way (Candrakirti's Madhyamakāvatāra with Mipham Rinpoche's Commentary). Shambhala
- 月称,《入中论》及 《入中论自释》,法尊译。
- 宗喀巴,《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法尊译。
- 演培,《入中论颂讲记》。
- 益西彭措堪布,《入中论日光疏》。
相关条目
[编辑]引用资料
[编辑]- ^ 班班多杰译〈听宗喀巴大师讲八难题备忘记录〉(收录于《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4期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