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信息污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信息污染是指互联网上的信息被很多无关、冗余、不请自来以及低价值的信息所污染, [1]例如错误信息垃圾电邮媒体暴力都属于信息污染。

无用和不良信息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信息被认为是信息革命的副作用之一。 [2]

概述

[编辑]

信息污染一般用于指电子通讯,例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群媒体。该词在网页易用性专家雅各布·尼尔森于2003年发表相关话题的论文后,得到了特别关注。[3]不过,早在1971年,就有研究人员就对必须从“垃圾浆中寻找有价值的团块,而团块只是随机分散的微量成分”的负面影响表示怀疑。[4]人们使用信息来作出决策以及适应环境。认知研究表明,人类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而过量的信息会导致决策品质恶化。[5]与之相关的信息过载也对决策有害,这一概念仅指可获得的信息数量庞大,而不论其品质如何。[1][5]

尽管科技进步被认为恶化了信息污染问题,但其并非该问题的唯一成因。任何分散注意力,使人不能关注必要的事实并执行任务或决策的,都可以视作是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可以视作是工业生产过程导致的“电子版”的环境污染[2][6][7]一些学者表示,信息过载是全球性的危机,其尺度与环境破坏的威胁相当。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需要像环境资源管理那样,构建一套信息管理的范式[5]

表现形式

[编辑]

信息过载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引起扰乱的,以及损害信息质量的。

引起扰乱的信息污染的典型例子有垃圾讯息,特别是在办公场所中。[8]手机(铃声和浏览的内容)在很多场景下都是有干扰性的。干扰性信息污染并非都与现代科技有关。例如,报纸也可能引起信息污染,报纸读者可能只会阅读不到一半的文章,甚至完全不阅读。[9]冗余的信息、例如地图上非必要的标签,也可能分散人的注意力。[8]

另外,信息的品质降低也会导致其被污染。引起信息质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信息不准确或已过时,[7]但也可能是因为信息呈现的形式不合理。例如,当信息不明确或杂乱、啰嗦时,读者将难以理解内容。[10]

法律法规时常变更和修订。对这些法律的解释和其他参考资料可能会落后于变化多年,这也可能误导公众。

成因

[编辑]

文化因素

[编辑]

文化因素对信息污染有以下影响。

传统上,人们认为信息是好的东西。人们经常说“信息越多越好”,[8]以及“知识就是力量”。[7]出版和行销行业已习惯于大量印刷书本、杂志和小册子,而不考虑有没有客户需求,唯恐需要时数量不够。[9]

新技术使信息更容易传播到每个人,使信息分享更民主。这被看作进步和个人权利的标志,也是弥合信息贫民和信息富人之间鸿沟的积极的一步。[6][7]然而,它也同样增加了令人注意力分散的信息的数量,使得区分信息和噪声变得更困难。广告在网站、技术和报纸,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滥用,被称为“文化污染”,[11]

信息技术

[编辑]

20世纪的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出现,在信息污染的增加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网志社交网络个人网站以及移动技术,都导致了“噪声”增加。[8]信息污染的程度视乎环境。例如,电子邮件在工作环境下更可能造成信息污染。[10]手机在列车车厢等密闭空间中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干扰。

影响

[编辑]

信息污染会在多个层面产生影响。

个人

[编辑]

在个人层面,信息污染影响了个人评估选项、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它可能导致信息过载、紧张焦虑、决策瘫痪和精神压力[10]它还会扰乱学习进程。[12]

社会

[编辑]

一些学者认为,信息污染和信息过载可能导致观点和道德观丧失。[13]该论点能够解释为何社会对科学发现、健康警告或政治漠不关心。[1]信息污染令人对头条新闻更不敏感,也对新信息更怀疑。

商业

[编辑]

信息污染加重了信息过载和精神压力,扰乱了商业决策。处理事务花费的时间上升,佷容易导致生产力和营收下降。而有缺陷的决策会增加重大失误的风险。[1][10]

解决方法

[编辑]

管理技巧和技术改进可以作为信息污染的解决方案。

  • 基于技术的替代方案有决策支持系统[1]以及为信息排列优先级的仪表板[8]。造成频繁干扰的技术可以用“污染”更少的技术代替。[5]更进一步,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呈现的品质,以助于理解。
  • 电邮使用政策[10]以及信息完整性保证策略可以作为解决方案[1]。可以运用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方法,其中包括设定优先级并尽量减少干扰。改进写作和呈现方式的做法能够减少对他人的信息污染。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Orman, Levent. Fighting Information Pollution with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5, 1 (2): 64–71. JSTOR 40397792. doi:10.1080/07421222.1984.11517704. 
  2. ^ 2.0 2.1 Kai-Yuan Cai; Chao-Yang Zhang. 199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and Systems (Cat. No.96CH35929) 4. 1996: 3124. ISBN 0-7803-3280-6. doi:10.1109/ICSMC.1996.561484. 
  3. ^ Web guru fights info pollution. 2003-10-13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英国英语). 
  4. ^ Ettinger, M.B. A solution to the information pollution problem. Chemical Technology. 1971, 1 (6): 330–331. 
  5. ^ 5.0 5.1 5.2 5.3 Bray, D.A. (2008). Information Pollution, Knowledge Overload, Limited Attention Spans, and Our Responsibilities as IS Professional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GITMA) World Conference.
  6. ^ 6.0 6.1 Nayar, Madhavan K. Information Integrity (I*I): The Next Quality Frontier.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2004, 15 (5–6): 743–751. S2CID 154491146. doi:10.1080/14783360410001680224. 
  7. ^ 7.0 7.1 7.2 7.3 Capurro, R. (1990). Towards an Information Ecology. In: I. Wormell, ed.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London: Taylor Graham. pp. 122–139
  8. ^ 8.0 8.1 8.2 8.3 8.4 Nielsen, J. IM, Not IP (Information Pollution). ACM Queue. 2003, 1 (8): 75–76. S2CID 28242184. doi:10.1145/966712.966731. 
  9. ^ 9.0 9.1 Mitchell, A. High prize for tackling information pollution. Marketing Week. 1999, 22 (17): 28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EBSCOhost 1977624[失效链接].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Managing Information. 2008. In Focus: Managing the 'Information Pollution'. Managing Information, 14(10), pp. 10–12
  11. ^ Gary Armstrong; Stewart Adam; Sara Denize; Philip Kotler.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Pearson Australia. 2014: 463 [2022-06-05]. ISBN 978-1-4860-025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12. ^ Doomen, J. Information Inflation (PDF). Journal of Information Ethics英语Journal of Information Ethics. 2009, 18 (2): 27–37. doi:10.3172/JIE.18.2.27. [失效链接]
  13. ^ Arthur, Chris. Zen and the art of ignoring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1993, 9: 51–60. doi:10.1080/01972243.1993.99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