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瑾爵士夫人
何瑾爵士夫人 Lady Hogan | |
---|---|
出生 | 1918年11月5日 英国约克郡 |
逝世 | 1995年4月6日 英国伦敦 | (76岁)
职业 | 慈善家、名媛 |
何瑾爵士夫人·派翠丝雅(英语:Patricia, Lady Hogan,1918年11月5日—1995年4月6日),来自英国的香港慈善家和社交界名媛,香港首席按察司何瑾爵士的夫人,1968年参与创办香港公益金,1968年至1969年出任公益金第四副会长,卸任后出任公益金副赞助人。
何瑾爵士夫妇在1946年结婚,1955年来港前,何瑾爵士夫人曾跟随丈夫在阿丁、巴勒斯坦和马来联邦等地生活多年。在香港生活期间,她担任不少公职,当中包括香港圣约翰救护会及救伤队护士支队分区总监和香港女童军总会副会长等职。
何瑾爵士夫人十分关注香港的社会福利事务,曾于1964年至1965年担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后来还与港督夫人戴麟趾爵士夫人率先提出设立一个“福利银库”的构思,有关构思经何瑾爵士夫人深入研究、组织和四出游说下,终促成香港政府在1968年11月于立法局通过《香港公益金条例》,标志着公益金的成立。
生平
[编辑]早年生涯
[编辑]何瑾爵士夫人本名派翠丝雅·加利福德(Patricia Galliford),1918年11月5日生于英国约克郡基斯堡(Guisborough),父亲名叫托马斯·加利福德(Thomas Galliford)。[1][2]派翠丝雅早年受教于约克郡萨本(Saltburn)的塔楼学校(Towers School),其后随家人移居达拉谟郡科克顿(Cockerton),于达灵顿的波林堂学校(Polam Hall School)继续学业。[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在1939年加入本土辅助军(后改称皇家妇女陆军兵团)服役,期间被派往中东地区为军方提供行政支援工作,至1945年大战结束后以陆军少校身份从军中退役。[1]
海外生涯
[编辑]在1946年,派翠丝雅在阿丁殖民地(今也门)嫁给于当地任职律政司的何瑾,因而成为何瑾夫人。[3]何瑾夫妇俩在中东服务时认识,而何瑾本身为爱尔兰执业事务律师,1931年和1936年先后考取肯亚和爱尔兰的执业大律师资格,随后投身英国殖民地的司法服务行列。[3]在1945年出任阿丁律政司以前,他曾在巴勒斯坦托管地先后担任首席裁判司和政府律师等职。[3]
嫁给何瑾后,何瑾夫人随着丈夫的调迁,在不同的英国殖民地生活。在阿丁和巴勒斯坦生活一段短时间后,她在1950年跟随升任法律政策专员的丈夫转往马来亚联合邦生活,他的丈夫不久以后又在同年升任当地律政司一职。[3]1951年10月6日,何瑾夫妇等联合邦高官跟随时任驻马来亚联合邦高级专员亨利·葛尼爵士夫妇前往彭亨佛雷泽山出席一个会议,途中葛尼夫妇乘坐的轿车遭到马共伏击,葛尼中枪身亡,当时何瑾夫妇乘坐的另一部轿车因为稍为落后,侥幸避过一劫。[4]
葛尼殉职后,何瑾曾一度以署理高级专员身份主持大局,直到10月13日原本在英国休假的辅政司M·V·狄杜夫(M. V. del Tufo)提早返回马来亚署任高级专员为止(新任高级专员杰拉德·邓普勒爵士随后在翌年1月履任)。[4][5]在丈夫署任高级专员期间,何瑾夫人也短暂成为了署理高级专员夫人,并协助丧夫的葛尼爵士夫人从悲痛中恢复过来。[6]何瑾夫妇在马来亚生活前后五年,到1955年何瑾出任香港首席按察司,他们才转往香港展开新的生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宣布脱离英国独立,何瑾夫妇还再一次回到当地出席独立大典。[7]
香港生涯
[编辑]在香港担任首席按察司的何瑾在1958年获英廷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取得爵士头衔,身为首席按察司夫人的派翠丝雅也因而正式成为何瑾爵士夫人。[3]在香港生活期间,何瑾爵士夫人经常获邀在不同的公开场合担任主礼和颁奖嘉宾。[8]此外,她又身兼不少社会公职,当中包括英国红十字会香港分会会员、香港心理卫生会会员、香港圣约翰救伤会及救伤队护士支队分区总监、香港国际妇女会副会长、香港女童军总会副会长、以及香港公教妇女会赞助人等。[1][9]在圣约翰救伤会及救伤队的工作,使她获英廷颁授OStJ勋衔;而救伤会设立的何瑾爵士杯及何瑾爵士夫人杯,即以何瑾爵士夫妇命名。[10]
何瑾爵士夫人对香港的社会福利事务尤其关注,除了参与不少社会公益活动外,更于1964年至1965年担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协助协调香港各社会福利团体之间的合作。[11]汲取参与香港社会福利事务的经验,何瑾爵士夫人还与时任港督夫人戴麟趾爵士夫人率先提出设立一个“福利银库”的构思,认为香港如果有一个专门组织集中筹募各主要社会福利机构的经费来源,将能有效提升香港整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水平。[12][13][14]“福利银库”的构思源于戴麟趾爵士夫人在美国家乡有一所名为联合劝募协会(United Way)的慈善机构,该协会以“统一筹款、统一拨款”为策略,从而启发戴麟趾爵士夫人提出在香港设立类似的组织。[14]
虽然“福利银库”的概念由戴麟趾爵士夫人提出,但这个构思经过何瑾爵士夫人深入研究、组织和四出游说下,才得以成功争取得唐炳源、冯秉芬爵士夫人、郝礼士爵士和孙秉枢博士等政商领袖和社会名流的支持,使构思不再是纸上谈兵。[12][13][15]经过一连串工作后,香港政府在1968年11月制定《香港公益金条例》,正式设立一个名为香港公益金的慈善团体,专门负责举行筹募善款的活动。[16]《香港公益金条例》在立法局二读通过时,局内非官守议员简悦强还特地向列席会议的何瑾爵士夫人致谢,以表扬她在设立公益金一事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7]
香港公益金设立后,即以唐炳源为首任会长,而何瑾爵士夫人等四位发起人则出任首任副会长,并由她担任第四副会长。[16]在众人主持下,公益金在首届筹款活动中一共从社会各界筹得多达600万港元善款,用以资助香港64个社会福利机构。[18]不久以后,唐炳源因公务繁重,在1969年卸任会长一职,由戴麟趾爵士夫人接任;[18]到同年11月,何瑾爵士夫人因丈夫卸任首席按察司一职,也决定辞任公益金副会长,由李福和接任,但她即获委任为公益金副赞助人,继续在英国争取海外人士对公益金的支持。[13]为表彰她对香港公益金的贡献,戴麟趾爵士夫人在她离港前特别在港督府举行盛大的欢送派对,香港公益金后来更设立何瑾爵士夫人基金(Lady Hogan Fund),以作纪念。[19][12]
晚年生涯
[编辑]何瑾爵士夫人随丈夫卸任香港首席按察司后返回英国,定居伦敦切尔西,但她的丈夫仍然兼任巴哈马、百慕大、伯利兹和直布罗陀等地的上诉庭按察司,并在1970年至1984年间出任过文莱、巴哈马、百慕大、伯利兹和塞舌尔群岛的上诉庭庭长,因此她仍不时随丈夫出访各地。[3]
何瑾爵士在1984年卸任塞舌尔群岛上诉庭庭长一职,正式从司法界退休,两年后于1986年逝世。[3]丈夫身故后,何瑾爵士夫人继续于伦敦寓所渡过晚年,1995年4月6日于当地逝世,终年76岁。[20]
个人生活
[编辑]何瑾爵士夫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1946年11月9日嫁给同样信奉天主教的何瑾(1908年-1986年),婚礼在阿丁的汽船角(Steamer Point)海洋之星教堂(Star of the Sea Church)举行。[21]何瑾具爱尔兰血统,父亲提摩西·霍根(Timothy Hogan)曾在爱尔兰担任地政专员。[2]何瑾爵士夫妇俩并没有任何子女。[4]在香港居住期间,何瑾爵士夫妇居于歌赋山道首席按察司官邸,两人返回英国后则居于伦敦切尔西。[1][3]
荣誉
[编辑]殊勋
[编辑]以她命名的事物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注脚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Luzzatto (1960), p.125.
- ^ 2.0 2.1 Kelly's Handbook to the Titled, Landed and Official Classes (1969), p.1007.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Hogan, Sir Michael" (1996)
- ^ 4.0 4.1 4.2 "Obituary of Sir Michael Hogan" (29 September 1986)
- ^ "New O.A.G. to be Sworn-in Today" (13 October 1951)
- ^ "LADY GURNEY AT FUNERAL FILM" (11 October 1951)
- ^ "HOGAN FLIES THROUGH ON WAY TO HK" (20 August 1958)
- ^ 〈何瑾爵士夫盛赞医务卫生组成就〉(1966年8月9日)
- ^ Lee (1966), p.125.
- ^ 10.0 10.1 〈圣约翰救伤会见习护士学术赛〉(1966年5月22日)
- ^ 〈社会服务联会新聘主任来港〉(1964年9月2日)
- ^ 12.0 12.1 12.2 〈公益金能获得成巧依赖各方合作支持,港督夫人感谢有关人士,昨日欢送何瑾爵士夫人〉(1969年12月21日)
- ^ 13.0 13.1 13.2 〈李福和继何瑾夫人任香港公益金要职〉(1969年11月28日)
- ^ 14.0 14.1 〈公益金的诞生〉(造访于2013年3月21日)
- ^ 〈何瑾爵士夫人上电视讲述香港公益金进行组织,快将成立〉(1968年7月16日)
- ^ 16.0 16.1 〈公益金委员会选出正副会长〉(1968年11月30日)
- ^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23 October 1968), p.525.
- ^ 18.0 18.1 〈公益金同寅哀悼唐炳源〉(1971年6月20日)
- ^ 〈港督夫人设招待会欢送何瑾爵士夫人〉(1969年12月20日)
- ^ "Issue 54818", London Gazette, 27 June 1997, p. 74.
- ^ Walker (1973), p.201.
参考资料
[编辑]中文资料
[编辑]- 〈社会服务联会新聘主任来港〉,《华侨日报》第一张第四页,1964年9月2日。
- 〈圣约翰救伤会见习护士学术赛〉,《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一页,1966年5月22日。
- 〈何瑾爵士夫盛赞医务卫生组成就〉,《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一页,1966年8月9日。
- 〈何瑾爵士夫人上电视讲述香港公益金进行组织,快将成立〉,《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三页,1968年7月16日。
- 〈公益金委员会选出正副会长〉,《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二页,1968年11月30日。
- 〈李福和继何瑾夫人任香港公益金要职〉,《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二页,1969年11月28日。
- 〈港督夫人设招待会欢送何瑾爵士夫人〉,《华侨日报》第三张第四页,1969年12月20日。
- 〈公益金能获得成巧依赖各方合作支持,港督夫人感谢有关人士,昨日欢送何瑾爵士夫人〉,《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二页,1969年12月21日。
- 〈公益金同寅哀悼唐炳源〉,《工商日报》第十二页,1971年6月20日。
- 〈公益金的诞生〉。香港公益金,造访于2013年3月21日。
英文资料
[编辑]- "LADY GURNEY AT FUNERAL FILM", The Straits Times, 11 October 1951, p.7.
- "New O.A.G. to be Sworn-in Tod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traits Times, 13 October 1951, P.7.
- "HOGAN FLIES THROUGH ON WAY TO HK", The Straits Times, 20 August 1958, p.7.
- Luzzatto, Rola, Hong Kong Who's who: An Almanac of Personalities and Their History, 1958-1960. Hong Kong: Ye Olde Printers, 1960.
- Lee, P. C., Hongkong Album. Hong Kong: P. C. Lee, 1966.
-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23 October 1968.
- Kelly's Handbook to the Titled, Landed and Official Classes Vol 95. Kelly's Directories., 1969.
- Walker, Joseph, Hong Kong Who's who: An Almanac of Personalities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Histories. Hong Kong: Rola Luzzatto, 1973.
- "Obituary of Sir Michael Hogan", The Times, 29 September 1986.
- "Hogan, Sir Michael", Who was Who. London: A & C Black, 1996.
外部链接
[编辑]- 公益金的诞生,香港公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