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埃利亚斯·卡内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伊利亞斯·卡內提
埃利亚斯·卡内蒂
出生(1905-07-25)1905年7月25日
 保加利亚鲁塞
逝世1994年8月14日(1994岁—08—14)(89岁)
 瑞士苏黎世
职业小说家
语言德语
国籍 保加利亚
 英国
奖项诺贝尔文学奖(1981年)
卡夫卡奖(1981年)
奈利·萨克斯奖(1995年)
配偶Veza Taubner-Calderon (1934–?)
Hera Buschor (m. 1971)

埃利亚斯·卡内蒂德语Elias Canetti,1905年7月25日—1994年8月14日)是保加利亚出生的塞法迪犹太人小说家评论家社会学家剧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德语写作。

卡内蒂的著名作品有自传三部曲:《得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Die Gerettete Zunge; Die Fackel im Ohr; Das Augenspiel)、现代主义小说《迷惘》(Auto-da-Fé)和社会学著作《群众与权力》(Masse und Macht)。

生平

[编辑]

早期

[编辑]

埃利亚斯·卡内蒂生于多瑙河南岸的鲁斯丘克(Rustchuk),即是今天的鲁塞。他的家庭是1492年来自西班牙瑟法底犹太人后裔,所以除了保加利亚语外,卡内蒂还会讲老式的西班牙语——拉迪诺语(一种已经遭废弃的方言)。其后卡内蒂一家迁至英国曼彻斯特,但父亲于1912年逝世,卡内蒂遂随母亲搬至维也纳,并开始学习德语。此后他母亲逼卡内蒂平日以德文沟通,日后他亦用了德文写作。

1924年卡内蒂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化学,1929年获化学学士学位。不过期间他发觉自己更热衷于艺术文学哲学,故他一直没有当化学家,反而开始写作,完成了《年轻的罗马执政官》和一部诗歌戏剧。

30年代

[编辑]

到访过柏林和认识了一些艺术家后,卡内蒂开始创作一系列关于人类狂热行为的小说,如1935年的《迷惑》(Die Blendung),灵感来自1920年代暴民焚烧维也纳正义宫时的疯狂现象。此书颇受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保罗·托马斯·曼与英国哲学家小说家艾瑞斯·梅铎的赞赏。30年代,卡内蒂亦写了两部戏剧:《婚礼》(Die Hochzeit)和《浮华喜剧》(Der Eitelkeit)。不久,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开始翻译其著作。

1938年,纳粹侵占奥地利,身为犹太人的卡内蒂逃到巴黎,次年定居伦敦。余生大多在英国渡过,并主要用英语发表作品,因此有些作品先有英文版本,然后再由他译成德文出版。而其小说则被纳粹封查,至60年代才重新得到重视。

战后

[编辑]

在英国,卡内蒂停止了文学创作,着手写论文集《群众与权力》。

晚年

[编辑]

卡内蒂居于苏黎世。1981年因为“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而获得诺贝尔奖。

1994年8月14日,卡内蒂逝世。

文学奖

[编辑]

著作

[编辑]

卡内蒂发表了19部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群众与权力》

  • 迷惘(小说)》(Die Blendung,1935年)

卡内蒂的剧本都没有主角或连贯的情节,却只表现某些场面。其中的事件都是卡夫卡式的。

论文集

[编辑]
  • 群众与权力》(Masse und Macht,1960年):分析当年法西斯取得权力和群众支持的原因(群众受愚弄)
  • 耳闻集》(Der Ohrenzeuge-Funfzig Charaktere,1974年):评价五十位作家

自传

[编辑]

其他

[编辑]
  • 卡夫卡的另一场审判》(Der andere Prozess,1969年)
  • 《Hitler nach Speer》
  • 《人的省份》(1942-1972年)
  • 《良心话》(1975年)
  • 《目语》(1985年)
  • 《钟表的神秘心脏:杂记》(1987年)
  • 《Die Fliegenpein》
  • 《Nachträge aus Hampstead》
  • 《Party im Blitz; Die englischen Jahre》(2003年)
  • 《Aufzeichnungen für Marie-Louise》(2005年)

作品在台湾的出版

[编辑]
  • 陈卫平、黄汉青/译,《群众与权力》,板桥市:骆驼,1987年。
  • 梁景峰/译,蔡源煌等人/主编,《卡内蒂》,台北市:光复,1993年。
  • 宋碧云/译,《被拯救的舌头》,台北市:远景。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卡内蒂》,台北市:九华出版。
  • 李舒章/译,《迷惘》,台北市:远景。
  • 林维杰/译,《聆听马拉喀什》,台北市:马可孛罗,2004年。
  • 林维杰/译,《得救的舌头:一个青年人的故事1905-1921》,台北市:台湾商务,2004年。
  • 杨梦茹/译,《耳中的火炬:十年的成长历程1921-1931》,台北市:台湾商务,2004年。
  • 黄铭惇/译,《目光的游戏:生命史1931-1937》,台北市:台湾商务,2004年。
  • 郑树森/译,《耳闻证人》,台北市:允晨文化,2012年。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