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华民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Voice of China
通称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台
缩写VOC
所属国家 中国
总部所在 中国重庆市新市区上清寺火烧坝广播大厦
(今 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新街29号)
播放地区全球
开播日期1939年2月6日
停播日期1949年11月28日
电台呼号XGOY
类型政府宣传
主要语言国语粤语英语日语
使用频段短波
隶属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电台前称中央短波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又称“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前称“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呼号XGOY,是1939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对外广播电台。1939年开播,1949年解放军占领重庆前夕停播[1]

历史

[编辑]

筹备

[编辑]

1934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决定设立“强力短波电台”,以宣传国民党及国民政府政策,作为“国际宣传之喉舌”。1936年,中央短波广播电台筹备处正式成立,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吴道一任筹备处主任,冯简任筹备处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冯简随后抵达重庆勘察,最终将发射台地址定在重庆小龙坎(今沙坪坝区小龙坎新街29号),同时向英国马可尼公司订购了35kW发射机一部以及播音设备、天线、发电机等设备,并派人赴英实习及监造设备。1937年抗战爆发时,所有设备运抵重庆;1938年10月,发射机安装完成。同一时期,位于上清寺(今渝中区中山三路159号)的广播大厦(中央台和国际台共同使用)也开始兴建[2],但直到1941年才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大功率短波电台筹备期间,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自行制造了500W短波发射机1936年2月23日在南京江东门发射台以“南京短波广播电台”之名开始播音,呼号XGOX,频率9460千赫。每日从19时30分至21时40分,联播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时评》、《英语报告》及音乐节目等,计两小时又10分钟。[3]。1937年8月,为防避日机轰炸,500瓦短波机装设在南京东郊中山陵园灵谷寺附近,临时播音室设在新街口中央通讯社。8月24日夜,日机轰炸南京东郊,设在那里的短波发射机被炸毁,青年工程师蒋德彰被弹片击中身亡。南京短波广播电台不得不中断广播。

正式开播及抗战时期

[编辑]

经过试播,1939年2月6日(一说16日[4]),中央短波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由于当时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无法提供各国文字稿件和外语播音员,故只能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提供。1940年初,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划归国际宣传处直接管理,王慎铭任台长,同时更名为国际广播电台,呼号为XGOY(有时也会以原南京短波电台的呼号“XGOX”对北美广播),简称VOC(“Voice of China”的缩写);6月7日,国际广播电台又交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辖,冯简任台长[5]:471-472;7月1日,正式以“重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名义播音[6][7]

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以新闻和时事述评为主,几乎全部采用中央通讯社电讯稿和《中央日报》刊登的新闻、评论,以及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和美国新闻处提供的稿件。未设专职记者、编辑,仅设国语英语缅甸语等几个语种的播音员播送相关节目,其余节目皆由各国驻华记者到该台自编自播。外国记者通过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介绍,就可到国际广播电台直接播出自编的节目,并通过该国自己的电台进行转播[8]:22-24。另外,国际台也经常与同盟国电台进行节目交换[9]

国际广播电台播音的语种和时间,随国府所提供的经费、人员、设备等条件而定。1939年2月开播时,仅用9种语言播出;至1941年增至17种语言播音,对内以国语粤语闽语客家语沪语等进行广播,对外广播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荷兰语印度语缅甸语越南语西班牙语马来语朝鲜语等语种,各语种每日播出12至16小时。另外,抗战期间,按照有关方面要求,国际广播电台每天转播半小时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中国的地方广播电台每天转播国际台重庆时间晚9点的英语新闻。[5]

抗战期间,重庆频繁遭到日军军机轰炸,国际台也未能幸免:小龙坎发射台和广播大厦多次被袭,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10]。国际台经常播放日本战俘反战言论及日军军属的家书,以动摇日军军心。日方称重庆的广播为“重庆之蛙”、“怪放送”,且禁止日占区民众收听,包括国际台、中央台在内的重庆广播机构自然也就成为了日军轰炸的重点目标[11]

抗战结束后

[编辑]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但国际广播电台仍留在重庆。由于外语播音员大多随国民政府返回南京,加上中央社英文电讯稿供稿不稳定,国际广播电台的运营陷入困境。1947年,南京的中央广播电台建立通报台,每日将中央社英文电讯稿发送给国际台,但仍经常出现稿件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一时期,对外广播业务逐渐改由南京的中央台承担,国际广播电台播出时长大幅削减,仅保留国语、粤语、英语、俄语和越南语节目,每日自办节目仅有4小时。另外,美国一宗教团体以每小时110美元的费用向国际广播电台租用播出时段,进行宣教广播。[5]

1949年11月,随着国军节节败退,蒋介石召见冯简,要求其去台湾。11月28日夜至29日早晨,国际广播电台和重庆广播电台在小龙坎的发射台被炸毁;30日,解放军占领重庆。1950年1月4日,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台址位于原国际广播电台所在的上清寺广播大厦[5]:474。1998年,旧广播大厦被拆除,在原址兴建了新的重庆广播大楼,仍作为重庆人民广播电台总部;原小龙坎发射台遗址则建起了名为“广电大厦”的商住两用楼。至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迁往台湾的部分,后改组为中国广播公司;1998年又从中分拆成立“财团法人中央广播电台”,专门对中国大陆和海外广播。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张海鹏主编. 抗日战争研究 1998年第3期. 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 113. 
  2. ^ 张小航 2015,第18页.
  3. ^ 赵玉明; 艾红红; 刘书峰. 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上). 北京: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6: 563–564. ISBN 9787504373175. 
  4. ^ 张小航 2015,第24页.
  5. ^ 5.0 5.1 5.2 5.3 广播电视志. 重庆市志 第十卷.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62134909. 
  6. ^ 张小航 2015,第111页.
  7. ^ 黄慕雄 著. 广播电视概论.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09: 26. ISBN 978-7-5668-0340-5. 
  8. ^ 四川省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广播电视志》. 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 ISBN 9787536433724. 
  9. ^ 张小航 2015,第198-232页.
  10. ^ 张小航 2015,第24-27页.
  11. ^ 张小航 2015,第115-117页.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