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南片
外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5/%E9%97%9C%E8%A5%BF%E8%B1%AB%E7%AB%A0%E5%A0%82%E7%A5%BF%E5%AF%8C%E5%85%AC%E5%BB%B3.jpg/220px-%E9%97%9C%E8%A5%BF%E8%B1%AB%E7%AB%A0%E5%A0%82%E7%A5%BF%E5%AF%8C%E5%85%AC%E5%BB%B3.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f/%E8%B1%AB%E7%AB%A0%E5%A0%82_Yuzhang_Hall_-_panoramio.jpg/220px-%E8%B1%AB%E7%AB%A0%E5%A0%82_Yuzhang_Hall_-_panoramio.jpg)
上南片,是台湾新竹县关西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镇中部偏西。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为南山里不含东北部凤山溪以北部分、北山里西南端一小块地。“南片”即客家话的“南边”,“上”则为副词“最”,上南片在客语之意即为“最南边”。
历史
[编辑]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上南片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上南片庄”,隶属于竹北二堡。该庄昔日北及东隔凤山溪与茅仔埔庄、店仔岗庄、咸菜硼街、三墩庄、十六张庄为界,南边为燥坑庄、西南边为上横坑庄,西北边一小段与坪林庄为界[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新竹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上南片”大字,隶属于新竹州中坜郡关西庄,大字下有“南片”、“渡船头”小字名[2]。1941年,关西庄升格为关西街。
战后关西街改制为关西镇,隶属于新竹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桃、竹、苗分治,关西镇隶属不变。
交通
[编辑]乡道竹16线(中山路)是土地公埔至关西的道路,也是鳯山溪中游地区南岸的主要连络道路,经过上南片地区西北部凤山溪南岸地带,向西前往坪林、下南片、内立并止于犂头山地区土地公埔附近的县道118号路口,向东过凤山溪桥可前往关西市区并止于关西国小附近。
乡道竹25线(中正路)是关西至鹿寮坑的道路,大致以纵向经过本地区东南端,向北可前往上南片、关西市区,向南转西南可前往燥坑、鹿寮坑中部并止于乡道竹26线路口。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