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星光下的人/沙盒/31
东迁的的西虢国虢季氏子段
虢季氏,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家族。虢季氏时代担任西周王朝的师
来源
[编辑]1974年12月5日,陕西省扶风县黄堆乡强家村西北300米处(坐标:北纬34°29′34.4″,东经107°50′47.9″)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个西周青铜窖藏,窖藏口距距地表1.2米,出土了七件铜器,计有鼎一件,钟一件,簋两件,簋盖两件,镂空豆一件,其中五件铜器有铭文[1]。
师鼎
[编辑]
即簋
[编辑]即簋 (《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编号8:4250):
恒簋盖
[编辑]恒簋盖两件(《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编号8:4199、编号8:4200):
师臾钟
[编辑]师臾钟(《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编号1:141):
试论西周金文“帅型祖考之德”的政治内涵
各方意见
[编辑]李学勤第一版意见
[编辑]
郭季易父 | |||||||
公(师) | |||||||
幽叔(师望) | |||||||
德叔(即) | |||||||
师丞 | |||||||
王慎行意见
[编辑]王慎行同意李学勤将师鼎、即簋、师丞钟和师望鼎的排定序列及属同一家族的推论。他分析周王册命时所赏赐的命服和赐物,认为师这一家族属于虢国的公族,世代世袭为“师”,排比
□ | |||||||||||||||||||||||
□ | □ | ||||||||||||||||||||||
□ | 公上父 | ||||||||||||||||||||||
伯太师(虢伯) | 虢季(易父) | ||||||||||||||||||||||
师(公) | |||||||||||||||||||||||
师望(幽叔) | |||||||||||||||||||||||
即(德叔) | |||||||||||||||||||||||
师丞 | |||||||||||||||||||||||
黄盛璋意见
[编辑]王培真意见
[编辑]李丰意见
[编辑]朱凤瀚意见
[编辑]朱凤瀚认为伯大师是师的长兄,但两人并非同父兄弟,而是同祖父的从兄弟,伯大师排行为伯且就任大师的职务,当属此家族的大宗本家,而师一支似乎属于小宗分支。
朱凤瀚又指出传世青铜器有虢文公子鬲,而上村岭虢国墓地M1631出土有虢季氏子鬲,两者当即同一人,据韦昭《国语注》虢文公是虢叔的后裔,西虢国的国君,所以虢季氏出自西虢国,周王室东迁后,西虢国的虢叔氏东迁至今天的陕县,上村岭虢国墓地也出土了虢季氏的青铜器,证明虢季氏与虢叔氏本为同宗。
朱凤瀚认为虢季氏从虢叔氏分出的时间在西周早期周康王、周昭王之时,公上父即西虢本家虢叔氏,从伯大师可知虢叔氏成一度世任王朝大师,而其小宗虢季氏世为王朝之师,归大师统辖,表现出宗法关系与政治等级的统一。师望鼎中师望自称“大师小子师望”,此处的大师未必是伯大师,也可能是伯大师之子。大约在西周晚期中叶之后,虢季氏发展强大起来,有虢季子白盘可证,而虢文公能直接劝谏周宣王,也可以想见虢季氏在王朝中地位非常高。[5][6]
公上父 | |||||||||||||||||||||||
□ | 虢季易父 | ||||||||||||||||||||||
伯大师 | 师 | ||||||||||||||||||||||
师望 | |||||||||||||||||||||||
即 | |||||||||||||||||||||||
师丞 | |||||||||||||||||||||||
王贻樑意见
[编辑]李涛意见
[编辑]杜正胜意见
[编辑]杜正胜认为师之父庸季易父并非嫡长,而师却继承了家族的世官,这个家族的世官似乎从公上父经伯大师而传到师,但师之父是庸季易父,可能与伯大师兄弟行[7]。
公上父 | |||||||||||||||||||||||
伯太师 | 庸季易父 | ||||||||||||||||||||||
? | 师 | ||||||||||||||||||||||
刘海文意见
[编辑]汪征鲁意见
[编辑]刘士莪意见
[编辑]杨宽意见
[编辑]任伟意见
[编辑]杜廼松 意见
[编辑]吴镇烽意见
[编辑]彭裕商意见
[编辑]尹盛平意见
[编辑]张怀通意见
[编辑]曹玮意见
[编辑]李久昌意见
[编辑]陈曦意见
[编辑]黄爱梅意见
[编辑]梁宁森意见
[编辑]韩巍意见
[编辑]马承源意见
[编辑]虢季、公、幽叔均是师臾的列祖,德叔与幽叔是父子,即簋铭文中的“文考幽叔”可能就是德叔或与德叔同辈,即与师臾为父子辈 公上父是师的祖
杜勇、沈长云意见
[编辑]杜勇、沈长云认为师臾钟当中师臾提及了高祖、曾祖、祖父、先父四人,表明他们与师臾关系最为亲近。从师臾的高祖虢季即师鼎中的虢季易父来看,这可能是王季之穆即虢仲、虢叔的某一支裔,属于姬姓贵族。[9]
始祖 | |||||
虢季 | |||||
公 | |||||
幽叔 | |||||
皇考德叔 | |||||
师臾 | |||||
印群意见
[编辑]印群 《论虢国墓地新出夫人及太子墓的年代及相关族氏的来源》 杜金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 【出版发行】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 2006
陈絜意见
[编辑]陈絜认为师是伯大师的小宗,伯大师的“伯”就是“伯氏”,也就是宗族之长,而师之父“季易父”以墉为氏,很可能是《三代吉金文存》墉伯簋铭文中墉伯的小宗,所以公上父也有可能就是墉伯[10]。
公上父(墉伯) | |||||||||||||||||||||||
□ | 墉季易父 | ||||||||||||||||||||||
伯大师 (大宗) | 师 (小宗之一) | ||||||||||||||||||||||
沈长云,张渭莲
[编辑]沈长云和张渭莲认为虢季氏是虢叔的家族分支,连续数代担任朝廷的师氏之职。[11]
任伟意见
[编辑]
周言意见
[编辑]周言 也谈强家村西周青铜器群世系问题《考古与文物》 2005年04期
虢季 | 公 | 幽叔 | |||||||||||||||||||||||||||||
师 | 德叔 | 师望 | 即 | ||||||||||||||||||||||||||||
师丞 | |||||||||||||||||||||||||||||||
韩巍意见
[编辑]韩巍 周原强家西周铜器群世系问题辨析 《中国历史文物》 2007年03期
虢季易父(究公) | |||||||||||||||||||||
伯大师 虢季氏大宗 | 师(幽叔、公叔) | ||||||||||||||||||||
即(德叔) | 恒 | ||||||||||||||||||||
师臾(虢叔) | |||||||||||||||||||||
?(惠叔) | |||||||||||||||||||||
虢叔旅(叔旅鱼父) | |||||||||||||||||||||
何树环意见
[编辑]何树环 西周锡命铭文新研 北京市:文津出版社 , 2007.09 【ISBN号】9789576688362
303-306
何树环首先总结了李学勤认为 即也担任师的两条理由:一,即与 与师所受物服相同, 二《周礼•地官•师氏》所记载的师氏职掌一与教育有关一与守卫王宫有关,师为前者,即为后者,所以即也为师。
即 与师 所受赏赐并不相同,他们的职官未必相同,而善夫山鼎所记载的赏赐物品与即簋完全相同,如果按李学勤观点,则即的职官当与膳夫有关了。关于第二点,师鼎铭文未见与守卫王宫有关,即簋也未见与教育有关,而李学勤关于即的职司解释恰恰说明了即与其祖师的具体职司是不同的,且师鼎所载的“太师金膺”据于豪亮、裘锡珪的考证是王或诸侯才能拥有,师受金膺之赐,意味着周王赋予了他与太师相关的职务,而师子孙所做器物中,并未获得相同的赏赐,这表示师以下三代子孙的具体职务已与祖先并非相同,到了孙辈的即已经与教育之事无关了。所以综合来说,师以下是否历代任师,已经不无可议,而其具体职务未尝世代承袭,则是明确无可怀疑的。
李学勤第二版意见
[编辑]2010年,李学勤结合出土的师钟又提出了另一种新的意见,他指出师钟当中的大公就是师鼎当中的公上父,而齐太公在《诗经·大明》、《逸周书·克殷》中作“师尚父”,清华简《耆夜》中作“吕上父”,这说明公上父就是太公,师臾钟中的郭季则是郭公之弟,太公最小的儿子,而师望鼎中望自称“大师小子”,说明他和师一样,是大师的属官,铭文中“王用弗忘圣人之后”的圣人就是他的先祖太公,所以郭季一支是太公留于王朝的后裔,与周公、召公元子就封,次子留相王室的情形类似[14]。
太公(公上父) | |||||||||||||||||||||
郭公 | 郭季易父 | ||||||||||||||||||||
献公 | 公(师) | ||||||||||||||||||||
鲁仲 | 幽叔(师望) | ||||||||||||||||||||
宪伯 | 德叔(即) | ||||||||||||||||||||
孝公 | 臾 | ||||||||||||||||||||
静公 | |||||||||||||||||||||
师 | |||||||||||||||||||||
参考资料
[编辑]- ^ 吴镇烽 雒忠如, 《陕西省扶风县强家村出土的西周铜器》, 《文物》 (第08期), 1975年, (第08期): 57–62
- ^ 李学勤, 《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周原庄白、强家两处青铜器窖藏的综合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第1期), 1979年, (第1期): 29–37
- ^ 李学勤. 《新出青铜器研究 》. 天津市: 文物出版社. 1990.06: 94–97. ISBN 7-5010-0065-4 (中文(中国大陆)).
- ^ 王慎行, 《师鼎铭文通释译论》, 《求是学刊》 (04期), 1982年, (04期): 53–61
- ^ 朱凤瀚, 《从周原出土青铜器看西周贵族家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4期), 1988年, (第4期): 49–69
- ^ 朱凤瀚.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07: 359–363. ISBN 7-80504-960-2 (中文(中国大陆)).
- ^ 杜正胜. 《古代社会与国家》.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2: 434–435 (中文(臺灣)).
- ^ 马承源.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 北京市: 文物出版社. 2007: 135–136、227–228. ISBN 7-5010-0135-9 (中文(中国大陆)).
- ^ 杜勇,沈长云. 《金文断代方法探微》.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2002: 50–51. ISBN 7-01-003587-3 (中文(中国大陆)).
- ^ 陈絜. 《商周姓氏制度研究》. 北京市: 商务印书馆. 2007: 362–364. ISBN 7-100-05327-7 (中文(中国大陆)).
- ^ 沈长云,张渭莲.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2009.04: 131–132. ISBN 978-7-01-007557-0 (中文(中国大陆)).
- ^ 任伟, 《虢国考》, 《史学月刊》 (第2期), 2001年, (第2期): 22–27
- ^ 任伟. 《西周封国考疑》. 北京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08: 233–344. ISBN 7-80190-238-6 (中文(中国大陆)).
- ^ 李学勤, 《论西周王朝中的齐太公后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4期), 2010年, (04期):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