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孙易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孙易彬(1920年10月—1988年10月27日),福建省泉州府惠安县张坂镇崧山洋厝村(现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张坂镇崧山洋厝村)人 [1] 。孙易彬是返回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菲律宾华侨

生平

[编辑]

孙易彬出生于1920年10月。9岁时,跟随父亲前往菲律宾谋生。1932年,考入菲律宾怡朗市华侨商校中学部。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菲律宾怡朗华侨救亡协会”的“少年剧团”。9月,参加救亡会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五周年举行的集会、劝捐、义演、义卖等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少年剧团”在菲律宾公演《放下你的鞭子》时饰演剧中锄奸青年的农民。此外,他还常带领学生会的成员发战报,宣传平型关大捷、杨明堡火烧敌机等抗战事迹,以及参加拒日货的检查活动。

1938年8月,孙易彬、李烈许飞鹏黄子英戴碧轩郭华忠王精华等7人,最大26岁(李烈),最小18岁(孙易彬),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为菲律宾第三批归国抗战华侨。离开怡朗时,七人发表向侨胞告别书,不少侨胞到码头送行。到达香港后,廖承志亲自安排,将他们与马来西亚等地来的8名华侨青年合为一个大组,起名为菲马华侨西北战地服务团。 随后他们乘小船由香港开往广东雷州半岛,转乘汽车进入广西玉林,经柳州到达桂林。然后转火车驶向衡阳。后他们又乘坐运煤列车经株洲到达长沙。在长沙,他们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接见时说:“难得你们不远千里而来”,给大家很大的鼓舞。在从长沙奔赴延安的途中,由于没有汽车,他们先乘渡船到南县,再到沙市。此时,前方既无水路也没有公路,只得步行了。第一天走30公里,脚都起泡了,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到达老河口时,王精华患急病住院,不能前行。剩下的一行6人又乘汽车离开了老河口,走不远,公路不通,又改为徒步。到南阳,遇上国民党的军用车,经重金酬谢,司机让他们搭车到了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他们受到林伯渠的接见,随后他们又连续十多天步行,走了300多公里于10月,到达延安,行程总计10000多华里。

孙易彬1938年11月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1月转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孙易彬调任太岳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1947年8月,太岳军区组建“晋冀鲁豫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任纵队司令部作战科参谋,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突入豫西地区。10月29日,九纵参加伏牛山东麓的战役,因没有地图,部队行动遇到很大困难,孙易彬从友邻部队借来一份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带领几个参谋连夜缮写,印制成简单地图,下发部队,解决部队行动之急需,后九纵在此次作战中全歼国军新编第三师,是役后,孙易彬升任作战科副科长。1948年1月,孙易彬被纵队直属党委记一等功,并授予“人民功臣”奖章,同年随九纵参加平汉战役洛阳战役宛西战役开封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期间,由于作战科工作出色,1948年11月纵队党委给作战科记集体一等功。1949年1月,九纵队改编为15军,升任军务科长,参加渡江战役,作为野战军渡江作战右翼第一梯队,突破长江防线,南下直抵闽北建瓯、南平地区,又随军南下相继参加了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及接受云南的任务。

1950年,孙易彬任云南军区干部部组织统计科长,1952年,选调北京马列学院学习,1955年选派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同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后留校任政治教研室教员。1969年,南京军事学院解散后,调任贵州省安顺军分区副政委。1978年,调往南京高级步兵学校任党史教研室副主任。1980年离休。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10月27日,突发脑溢血,病逝于南京军区总医院,終年68歲。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惠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惠安县志 第1 版. 北 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8年7月 [2011-06-22]. ISBN 7-80122-3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