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度量衡大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7月19日) |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5年7月19日) |
國際度量衡大會(法語: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簡稱:CGPM)是依1875年訂定的《米制公約》為維護國際單位制(SI制)所設立的3個組織中的1個。另外2個組織是國際度量衡局(BIPM)及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國際度量衡大會有63個會員國及40個區域經濟體組織會員,是國際度量衡局的最高權力機構,每4到6年會在法國塞夫勒展開會議[1]。第27屆的會議是在2022年11月15日到18日舉行[2]。
國際度量衡大會一開始的工作是針對千克和米這二個單位,但在1921年起,其工作擴展到調整所有的物理量,因此也和公制的各單位有關。1960年的第11屆國際度量衡大會通過了国际单位制(SI)。
國際度量衡委員會會將已完成工作的報告提交給國際度量衡大會,由大會討論並審查確保傳播和改進國際單位制所需的安排,根據新的基本計量決定和國際範圍的各種科學決議的結果,決定有關國際度量衡局組織和發展的所有主要問題[3]。
大會的成立
[编辑]1875年5月20日,由17個國家簽署了米制公约[4],此公約建立了一個國際組織,也就是國際度量衡局(BIPM),其管理機關有二個:[5]
- 國際度量衡大會(簡稱CGPM),是成員國官方代表舉行的會議,是所有行動的最高權力機構。
- 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簡稱CIPM),由選出的科學家及计量学家組成,草擬CGPM的決議,執行其決議,受國際度量衡大會的管理。
國際度量衡大會有永久的實驗室以及秘書處(有時也稱為總部),活動內容包括建立主要物理量的基本標準、量測方式,並且維護相關標準。
國際度量衡大會代表其成員進行管理,大會會選出CIPM的成員,取得CIPM的報告,轉發給各成員國的政府以及家實驗室,確認CIPM提出有關國際單位制的變更提案,核准國際度量衡局的預算(2018年超過1300萬歐元),並且決定所有有關國際度量衡局組織和發展的重大議題[6][7]。
世界度量衡日
[编辑]1999年,第21屆國際度量衡大會,紀念國際通用的度量衡,將每年5月20日訂為世界度量衡日。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CGPM Member States.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 ^ 27th meeting of the CGPM (2022). BIPM. [2022-11-21].
- ^ BIPM - official reports. www.bipm.org. [2018-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0).
- ^ Convention du mètre (PDF).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2 March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Jun 7, 2011) (法语). 1875 text plus 1907 and 1921 amendments.
- ^ The metre convention.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2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 23, 2011).
- ^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BIPM). [23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September 2012).
- ^ The BIPM headquarters.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BIPM). [23 October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