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赫伯特·馮·卡拉揚
赫伯特·馮·卡拉揚曾屬典範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 ||||||||||||||||
| ||||||||||||||||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典範條目 |
赫伯特·馮·卡拉揚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Untitled
[編輯]這個條目會被重寫。
dgg32 2007年10月2日 (二) 18:51 (UTC)dgg32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
- 赫伯特·馮·卡拉揚(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分類:演奏家及作曲家,紀念卡拉揚誕辰一百周年,準備再加補充挑戰特色條目。--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2日 (五) 17:00 (UTC)dgg32
- (+)支持--長夜無風(風語者) 2008年2月22日 (五) 17:41 (UTC)
- (+)支持—Pagan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05:56 (UTC)
- (+)支持──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14:12 (UTC)dgg32
- (+)支持—洋洋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04:19 (UTC)
- (!)意見—「他先是被命為赫里伯特·里特(Heribert Ritter von Karajan)」——拜託。Ritter是德語的騎士好不好,赫里伯特·馮·卡拉揚騎士。看到這裡我都要吐血了。-Erzherzog Otto Eduard von Zöuschburg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2:34 (UTC)
- 那請問卡拉揚的全名是不是該叫做「卡拉揚的赫伯特」?舒馬赫是不是該譯成「製鞋佬」?施瓦辛格是不是該譯成「黑蛋」?施瓦茲科普夫是不是該譯成「黑頭」?魏因伽特納是不是「酒園丁」?我的物理教授該叫「制輪工人」,我該叫我植物學教授「國王」女士,還有教細胞生物的教授「棒子」先生。最絕的就是,前總理科爾是不是該叫做「大白菜」或是「瞎扯」?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3:48 (UTC)dgg32
- (:)回應-我想說的是,Ritter是頭銜,不是姓名的一部分。卡拉揚、舒馬赫、施瓦辛格、施瓦茲科普夫、魏因伽特納、科尼希、科爾那都是姓。就像我,Erzherzog是頭銜,Otto Eduard是名,Zöuschburg是姓,我叫奧托·愛德華·馮·鄒氏堡大公,而不是艾爾茨赫佐格·奧托·愛德華·馮·鄒氏堡。懂了?-Erzherzog Otto Eduard von Zöuschburg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4:35 (UTC)
- 哦。你說的和我想的一樣。那「Ritter」是父母給卡拉揚起的,應該不是頭銜(頭銜是上頭才能封的),而是姓名的一部分了。所以我就音譯了。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6日 (二) 15:11 (UTC)dgg32
- (+)支持,(!)意見,Ritter是否為世襲頭銜?—bstle2 2008年2月26日 (二) 19:55 (UTC)
- 頭銜應該位於名字之前,但這裡的Ritter是夾在Heribert和von Karajan之間,不是頭銜。而且也未見她的父親和兄弟,還有他本人的兩位女兒有這個Ritter。我也沒聽說過德奧有Ritter這個頭銜(本人孤陋寡聞可能以至於此),也從沒聽說過卡拉揚有Ritter封號(看過的三本傳記都沒有此說)。加上卡拉揚改名後Ritter就不見了。更加說明這Ritter不是頭銜。dgg32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10:04 (UTC)dgg32
- (:)回應-頭銜一般放在「馮」的前面,比如:Alfred Graf von Schlieffen(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伯爵)、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伯爵)。而稱的上Erzherzog的德奧人,都姓哈布斯堡,所以就把Erzherzog放在名前,如Erzherzog Otto Ludwig、Erzherzog Franz Ferdinand。這位赫里伯特·馮·卡拉揚,不是指揮家卡拉揚。前面說了卡拉揚家族被封為男爵,他家族的成員出生便擁有騎士稱號很正常,就像哈布斯堡家族一出生就是Erzherzog。Ritter是一個貴族頭銜,參考de:Ritter,他的跨語言連結,英文是en:Knight。-Erzherzog Otto Eduard von Zöuschburg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12:19 (UTC)
- (:)回應—Ritter 確實是頭銜。你只要看看德文Wikipedia裏面關於Ritter的文章就會知道了。假如你google一下ritter von,你會發現很多人都帶有這個頭銜。英文Wikipedia "born as Heribert Ritter von Karajan" 是從Osborne著作Herbert Von Karajan: A Life in Music抄來的。你可以在google books看看書中p.851的內容,清楚說明這是一種"aristocratic"銜頭,之後因為德國的政治緊張,所以改名去掉了貴族的銜頭,甚至把von也去掉了。已更改。—LC (留言) 2008年4月15日 (二) 13:54 (UTC)
- (+)支持—小為 (留言) 2008年2月27日 (三) 09:34 (UTC)
- (+)支持,該條目比英語和德語維基中都寫的更豐富,希望優良條目里能夠多點這樣的人物誌,而不是只關注那些流行音樂人。—冰熱海風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05:04 (UTC)
- (+)支持,--Timothy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12:19 (UTC)
- (+)支持--ニャン ワン〒 2008年2月29日 (五) 04:38 (UTC)
- 移動完畢。—木木 (發呆中) 2008年2月29日 (五) 07:56 (UTC)
- (!)意見—非常欣賞作者的努力,但覺得文章有點過於冗長,比較像一篇傳記多於一篇百科全書的條目,很多不必要的引述,而且部份描述帶有主觀成份,仍然有待修改。例子:在德文以Sie來互相稱呼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文中卻以此為例子顯示卡拉揚家教很嚴。也有不少形容詞我覺得比較主觀。—LC (留言) 2008年4月15日 (二) 14:12 (UTC)
卡拉揚在東亞,尤其是日本,引起的極大崇拜感,是一個值得寫進去的問題。
[編輯]相應的,卡拉揚80年代末訪華,也對中國音樂產生了重大影響。不知原作者願意寫進去與否。--rogerius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2:06 (UTC)
(:)回應--對這兩個國家的訪問,文中已寫到,請Rogerius細看。但是並沒有詳細的將其六次訪日都寫到。不是不可以寫很多,只怕被人說「以地域為中心」,「為什麼不寫訪印,訪菲律賓?」。dgg32 (留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16:22 (UTC)dgg32
Das Wunder Karajan
[編輯]文中的Das Wunder Karajan的正確意思應為「卡拉揚奇跡」,而不是「神奇的卡拉揚」。
所謂神奇的卡拉揚,德語應該是der wunderbare Karajan.
Das Wunder與Karajan構成同位語。如果整個短語用來指人,其義仍為「卡拉揚奇跡」,只不過意思是:這個奇跡本身就是卡拉揚。
當然,文中的理解也不錯,但為了追求更精確的意思,還是應該最大限度符合原文
另外,謝謝回復上一個話題。我不認為將訪日和訪華寫得詳細一點是違反地域均衡的原則。因為畢竟卡拉揚的訪日和訪華,其意義與訪印、訪菲律賓是不同的。這一點可以得到多方印證,也包括隨團出訪的團員自身的印象。例如有一位低音提琴演奏員Witt,在其回憶錄性質的廣播節目中,有生動的描述。--rogerius (留言) 2008年3月27日 (四) 17:58 (UTC)
(:)回應:這個短語的翻譯,其實也不算完全是我的獨創,這可追溯到那部記述富特文格勒戰後受審的電影,裡面也提及這個短語,只不過是用英文,還有不是Das Wunder Karajan而是The Wonder K。而字幕則將之寫成神奇的K。Rogerius所說的其實我早先也考慮過,但找不到更好的Alternative,而且神奇的卡拉揚也不錯,所以就這樣了。dgg32 (留言) 2008年3月31日 (一) 07:22 (UTC)dgg32
(:)回應:我估計你看的那個電影的字幕也是錯譯的。即使英文The Wonder也是解作奇跡,奇妙的應該是The Wonderful。請接納一下別人意見吧!—LC (留言) 2008年4月15日 (二) 14:17 (UTC)
(:)回應:有一些名稱的翻譯,生套會顯得非常沒有中文味,,就像外國人寫的中文,例如The Starving of Sudan,譯成蘇丹的飢餓,字面上對了,但不像中文,譯成飢餓的蘇丹,卻是文意兩全,這也是目前中文維基的譯法。所以我還是趨向於神奇的卡拉揚而不是卡拉揚奇蹟。dgg32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11:54 (UTC)dgg32
特色條目重審
[編輯]赫伯特·馮·卡拉揚(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音樂,提名人:7(留言) 2015年2月24日 (二) 17:23 (UTC)
- 投票期:2015年2月24日 (二) 17:23 (UTC) 至 2015年3月10日 (二) 17:23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7年前入選的特色條目,現在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類問題:1、來源或腳註不足,許多段落沒有足夠來源(或腳註);2、同樣是音樂作品或出版物,大部分有書名號,但又有部分沒有,如奧賽羅、四季、紐倫堡的名歌手、南德意志報等;3、「1979年10[59][60],(11月[61]?)」這個沒弄明白是什麼意思;4、很多不必要的重複連結(以地名、人名和作品名最常見);5、「經典錄音及唱片編號」章節入選標準不明,並且和首段的「在中文領域被人稱為「指揮帝王」」一樣可能會有POV的問題;5、正文漢語文句中存在英語半角標點;6、這個地方剛讀到嚇了我一大跳:「數年之後,兩兄弟結婚,喬治返回維也納並於1813年逝世。他的一個兒子名為希奧多·馮·卡拉揚,是一位在歷史學,語言學和政治方面頗有影響的人物。他和格林兄弟是好朋友,而且還在那個歐洲的多事之秋—1848年參加過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另外,這位教授有著良好的色情鑑賞力。」由於沒有來源可以看,所以我還沒弄明白後面一個加粗的他到底是誰,也不知道1848年是怎麼個多事之秋,這年參加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到底需要冒什麼樣的風險,同時這位教授又到底是誰;這一自然段後連續兩個自然段開頭的那個「而」字不知道究竟起什麼作用。7、第90號腳註居然是「此處所提及的錄音參考自http://www.karajan.org/和http://www.amazon.de/」?第76號腳註「《指揮家與總裁》 207, 208頁」這個是誰寫的,哪年的,哪裡出版的等等都無從知曉,下面的書目中也沒有列出;語言標籤時有時無;100號腳註參考文獻網址裸露等。--7(留言) 2015年2月24日 (二) 17:23 (UTC)
- 0支持,1反對,撤銷。--219.129.201.88(留言) 2015年3月11日 (三) 00:11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赫伯特·馮·卡拉揚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sonyclassical.com/artists/karajan/bio.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31083443/http://www.sonyclassical.com/artists/karajan/bio.html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9:17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赫伯特·馮·卡拉揚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bbs.downcd.com/classic/0582509311156857.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214112109/http://bbs.downcd.com/classic/0582509311156857.html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