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太平洋颱風季
1960年太平洋颱風季 | |
---|---|
氣旋季長度 | |
首個系統形成 | 1月30日(熱帶性低氣壓 01W) |
末個系統消散 | 12月20日(颱風菲利斯) |
最強風暴 | |
名稱 | 超級颱風雪麗 Shirley |
• 最高風速 | 250 km/h(155 mph) (1分鐘平均風速) |
• 最低氣壓 | 910 hPa(mbar) |
氣旋季統計 | |
熱帶性低氣壓數 | 39 |
風暴數 | 30 |
颱風數 | 19 |
超級颱風數 | 2 |
死亡人數 | 至少2869人 |
財產損失 | $6900萬(1960年美元) |
1960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60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60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60xx。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性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8月23日,貝絲、卡門、黛拉、艾琳、費依等5個颱風同時出現而形成的「五旋共舞」[1]。由於當時這5個颱風構成了一個類似倒置的奧運五環的形狀且當年舉辦了羅馬奧運會,這個現象也被稱為「五環颱風」[2]。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等級 | 風速 | |
---|---|---|
超級颱風 | ≥130節 ≥240公里每小時 | |
颱風 | 63–129節 118–239公里每小時 | |
熱帶風暴 | 34–62節 63–117公里每小時 | |
熱帶性低氣壓 | 22–33節 41–62公里每小時 |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編輯]在1960年,有32個熱帶性低氣壓形成,其中27個增強成熱帶風暴,19個增強成颱風,2個更增強成超級颱風。
颱風凱倫 (Karen)
[編輯]1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4月21日-1960年4月27日 |
---|---|
強度 | 140 km/h(85 mph) (一分鐘) 988 hPa(mbar) |
凱倫在菲律賓導致56人死亡,7000人無家可歸,造成200萬美元(1960美元)的農作物和財產損失。
熱帶風暴露西 (Lucielle)
[編輯]颱風(JMA) | |
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5月25日-1960年6月1日 |
---|---|
強度 | 85 km/h(50 mph) (一分鐘) 992 hPa(mbar) |
颱風瑪麗 (Mary)
[編輯]颱風(JMA) | |
1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6月3日-1960年6月12日 |
---|---|
強度 | 140 km/h(85 mph)(十分鐘) 980 hPa(mbar) |
1960年6月3日生成,經過南海中、北部之後,再於6月9日在香港西北西約10公里掠過,並對香港造成災害。根據實測風力,未有測到持續颶風,皇家香港天文台只考慮到風向轉為西南時,大廈所承受的陣風。這是一個達標,但是風力弱的十號風球。[3]
熱帶風暴娜定Nadine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6月3日-1960年6月10日 |
---|---|
強度 | 110 km/h(70 mph) (一分鐘) 985 hPa(mbar) |
颱風歐莉芙Olive
[編輯]4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6月23日-1960年6月30日 |
---|---|
強度 | 230 km/h(145 mph) (一分鐘) 950 hPa(mbar) |
6月23日,菲律賓東部出現一個熱帶性低氣壓,它向西北移動同時進入了近乎理想的環境,使它成為颱風並獲命名為歐莉芙,又在形成後僅42小時便達到233公里每小時的最大風速。由於缺乏從菲律賓群島到風暴西部的流入氣流,歐莉芙在菲律賓東部登陸時風速減弱到201公里每小時。它在穿越菲律賓時迅速減弱至熱帶風暴,但在南海再次增強。它轉為偏西方向移動後,在6月29日以130公里每小時的颱風強度侵襲華南地區。歐莉芙先後經過陸地和北部灣上並迅速減弱,6月30日消散。
六至八英尺的風暴潮淹沒馬尼拉大部分地區,造成廣泛的財產和運輸損失,高達203.2毫米的降雨引發洪水和大量山泥傾瀉事件。呂宋島東南部大約八成的農作物被洪水摧毀,並造成404人死亡。至少有3.2萬座建築物被風暴摧毀,造成3000萬美元的損失,此外暴風雨過後的這段時間裡,將近6萬人無家可歸。期間歐莉芙帶來的7.3米漲潮,令許多沿海的國防軍艦沉沒或擱淺。中國大陸和香港同樣遭受歐莉芙而來的大雨,雖然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導,但風暴對農作物造成中等程度的損害。
皇家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
---|---|---|
上一熱帶氣旋 | 一號風球
|
下一熱帶氣旋 |
颱風瑪麗 | 無名熱帶風暴 | |
颱風瑪麗 | 三號風球
1960-06-30 05:30-1960-06-30 09:15 |
熱帶風暴愛娜絲 |
颱風瑪麗 | 六號風球
|
颱風愛麗斯 |
颱風瑪麗 | 七號風球
|
颱風愛麗斯 |
颱風瑪麗 | 八號風球
|
颱風維奧娜 |
颱風玻莉Polly
[編輯]4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7月17日-1960年7月29日 |
---|---|
強度 | 215 km/h(130 mph) (一分鐘) 950 hPa(mbar) |
熱帶風暴露絲Rose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7月25日-1960年7月28日 |
---|---|
強度 | 75 km/h(45 mph) (一分鐘) 1000 hPa(mbar) |
超級颱風雪莉Shirley
[編輯]4級 超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7月29日-1960年8月2日 |
---|---|
強度 | 250 km/h(155 mph) (一分鐘) 910 hPa(mbar) |
颱風崔絲Trix
[編輯]4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4日-1960年8月10日 |
---|---|
強度 | 230 km/h(145 mph) (一分鐘) 918 hPa(mbar) |
颱風佛琴尼Virginia
[編輯]2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8日-1960年8月13日 |
---|---|
強度 | 155 km/h(100 mph) (一分鐘) 971 hPa(mbar) |
颱風范迪Wendy
[編輯]1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10日-1960年8月13日 |
---|---|
強度 | 140 km/h(85 mph) (一分鐘) 986 hPa(mbar) |
熱帶風暴艾妮絲Agnes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11日-1960年8月16日 |
---|---|
強度 | 95 km/h(60 mph) (一分鐘) 994 hPa(mbar) |
颱風貝絲Bess
[編輯]1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16日-1960年8月25日 |
---|---|
強度 | 120 km/h(75 mph) (一分鐘) 980 hPa(mbar) |
颱風卡門Carmen
[編輯]1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16日-1960年8月24日 |
---|---|
強度 | 140 km/h(85 mph) (一分鐘) 970 hPa(mbar) |
一熱帶性低氣壓於8月16日生成。之後它持續北移,增強為一風速85英里/時(137千米/時)的颱風。卡門在北移過程中失去強度,於23日以50英里/時(80千米/時)的強度登陸韓國並帶來了15米(50英尺)的巨浪;造成24人死亡與2百萬美元(1960年美元)的損失。
卡門擁有記錄以來最大的風眼,與1997年的颱風溫妮持平;沖繩島的雷達顯示它的風眼直徑超過200英里(320公里)。
颱風艾琳Elaine
[編輯]1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19日-1960年8月25日 |
---|---|
強度 | 140 km/h(85 mph) (一分鐘) 962 hPa(mbar) |
颱風黛拉Della
[編輯]2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20日-1960年8月31日 |
---|---|
強度 | 175 km/h(110 mph) (一分鐘) 976 hPa(mbar) |
超級颱風費依Faye
[編輯]4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22日-1960年9月1日 |
---|---|
強度 | 230 km/h(145 mph) (一分鐘) 940 hPa(mbar) |
熱帶風暴葛樂禮Gloria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8月30日-1960年9月4日 |
---|---|
強度 | 85 km/h(50 mph) (一分鐘) 990 hPa(mbar) |
熱帶風暴賀斯特Hester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9月4日-1960年9月10日 |
---|---|
強度 | 75 km/h(45 mph) (一分鐘) 990 hPa(mbar) |
熱帶風暴伊瑪Irma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9月11日-1960年9月19日 |
---|---|
強度 | 75 km/h(45 mph) (一分鐘) 990 hPa(mbar) |
熱帶風暴茱迪Judy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9月25日-1960年9月28日 |
---|---|
強度 | 75 km/h(45 mph) (一分鐘) 980 hPa(mbar) |
颱風克蒂Kit
[編輯]2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10月2日-1960年10月13日 |
---|---|
強度 | 165 km/h(105 mph) (一分鐘) 966 hPa(mbar) |
颱風羅拉Lola
[編輯]1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10月8日-1960年10月17日 |
---|---|
強度 | 150 km/h(90 mph) (一分鐘) 978 hPa(mbar) |
颱風瑪美Mamie
[編輯]4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10月14日-1960年10月23日 |
---|---|
強度 | 215 km/h(130 mph) (一分鐘) 948 hPa(mbar) |
颱風妮娜Nina
[編輯]3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10月23日-1960年10月29日 |
---|---|
強度 | 205 km/h(125 mph) (一分鐘) 954 hPa(mbar) |
超級颱風歐菲莉Ophelia
[編輯]4級 超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11月21日-1960年12月8日 |
---|---|
強度 | 250 km/h(155 mph) (一分鐘) 928 hPa(mbar) |
路徑最長的熱帶氣旋,共行走了約15000公里。 形成 1960年11月21日 消散 1960年12月10日(12月6日之後轉化為溫帶氣旋)
颱風費莉絲Phyllis
[編輯]3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12月11日-1960年12月20日 |
---|---|
強度 | 195 km/h(120 mph) (一分鐘) 962 hPa(mbar) |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編輯]除了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性低氣壓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性低氣壓 01W
[編輯]熱帶性低氣壓(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1月30日-1960年2月1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 (一分鐘) 1004 hPa(mbar) |
熱帶性低氣壓艾葳Ivy
[編輯]熱帶性低氣壓(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1月30日-1960年2月1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 (一分鐘) 1000 hPa(mbar) |
熱帶性低氣壓琴恩Jean
[編輯]熱帶性低氣壓(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3月6日-1960年3月8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 (一分鐘) 1000 hPa(mbar) |
熱帶性低氣壓 04W
[編輯]熱帶性低氣壓(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3月30日-1960年4月1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 (一分鐘) 1004 hPa(mbar) |
熱帶性低氣壓 05W
[編輯]熱帶性低氣壓(SSHWS) | |
持續日期 | 1960年4月12日-1960年4月18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 (一分鐘) 1004 hPa(mbar) |
熱帶氣旋名單
[編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