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夫拉·喬治
齊夫拉·喬治 Cziffra György | |
---|---|
音樂家 | |
出生 | |
逝世 | 1994年1月15日 | (72歲)
職業 | 鋼琴家,作曲家 |
母校 | 李斯特音樂學院 |
音樂類型 | 古典音樂,爵士樂 |
演奏樂器 | 鋼琴 |
齊夫拉·喬治(匈牙利語:Cziffra György,匈牙利語發音:[ˈt͡sifrɒ ˈɟørɟ];法語:Georges Cziffra;1921年11月5日—1994年1月15日),法國匈牙利裔鋼琴家、作曲家[1]。
生平
[編輯]童年
[編輯]齊夫拉·喬治的父親是個曾在巴黎表演欽巴龍的羅姆人,一戰時法國將所有敵對國的公民驅逐出境,齊夫拉的父親由於是匈牙利公民而被拘。齊夫拉的母親和兩個姐姐不得不離境返回布達佩斯,一家人在沼地上的棚屋里艱難度日,父親釋放後,齊夫拉在這樣的貧窮條件下出生。齊夫拉很小就表現出鋼琴天賦,五歲時他跟隨一個馬戲團為觀眾即興表演,這段經歷雖然持續只有幾周,但給齊夫拉與眾不同的鋼琴風格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齊夫拉九歲即被家鄉布達佩斯的李斯特音樂學院收為史上最年輕的學生,師從多赫南伊·埃爾諾,16歲時他的演出足跡已經踏遍了匈牙利、荷蘭和斯堪地那維亞地區。
二戰
[編輯]1941年,齊夫拉和時任埃及駐布達佩斯大使的女兒紹萊伊卡(Soleilka Abdin)結婚,然而第二年他就被匈牙利徵召入伍,派往烏克蘭的東部前線[2]。1943年冬季,齊夫拉受邀到部隊食堂為德國軍官彈琴,在場一位將軍聽後十分欣賞,邀請齊夫拉前往柏林和理察·史特勞斯會面,並給他24小時做出決定。考慮到妻子和自己的「非雅利安」血統,齊夫拉深知不能接受這個邀請。返回營地的途中,齊夫拉碰到守衛火車的兩名戰友,他把剛從將軍處獲贈的白蘭地「賄賂」給二人,成功開火車逃離。慌亂的逃亡開始不久,齊夫拉就被蘇聯游擊隊捕獲,在礦洞裡艱難度日,後來俄軍將他送往古拉格集中營。兩年之後,他重新加入蘇聯紅軍率領的匈牙利軍隊,成為一名坦克指揮官。
出逃
[編輯]1946年復員之後齊夫拉終於回到布達佩斯和家人團聚,跟他父親當年一樣,齊夫拉到巴黎的咖啡館和卡巴萊彈琴賺錢度日。二戰後的匈牙利全面史達林化,試圖帶家人逃至西方的齊夫拉沒有成功,1950至1953年間被罰強迫勞動。勞改營沉重的勞動令齊夫拉的手臂受傷,後來演出時他經常在右手腕帶一個皮製護具。匈牙利1956年革命爆發前夕,齊夫拉成功演出了巴爾托克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天他就帶著家人趁著混亂的形勢出逃,徒步兩周後成功抵達奧地利。1956年11月17日,齊夫拉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首演引起轟動,美國雜誌《紐約客》為此特地撰寫了音樂評論,稱讚齊夫拉「完美的八度技術,驚人的速度和靈活性,很少使用踏板,極具音樂性的手指和大腦完成的精彩演出」[3]。這一年齊夫拉已經三十五歲,作為一名鋼琴家,他的職業生涯開始很晚。
法國
[編輯]在維也納首秀後不久,齊夫拉在巴黎舉辦了一場鋼琴獨奏會,生活重心也漸漸轉到法國。經歷過人生的種種坎坷之後,法國的生活對於齊夫拉來說就像「沐浴在聖水之中」("bath of holy water")[2]。為了幫助年輕鋼琴家們打開知名度,齊夫拉請他們代替自己來演奏安可。齊夫拉1966年在拉謝斯迪約創辦音樂節,1969年在凡爾賽創辦了一個後來以自己命名的鋼琴比賽,1973年他買下桑利斯一個李斯特曾經指揮過音樂會的教堂廢墟,並花費心力重建[2]。1968年,法國總統戴高樂親自授予齊夫拉法國國籍[4]。
除了李斯特、蕭邦和舒曼,齊夫拉最常演奏貝多芬、巴爾托克、拉威爾、拉赫曼尼諾夫、巴拉基列夫、葛利格、拉莫和庫普蘭等人的作品。齊夫拉之子——小齊夫拉·喬治(1942-1981)身兼鋼琴家和指揮,並伴他父親一起演出和錄音。小齊夫拉先於父親去世,法醫專家判斷他的死因是酗酒後意外倒在壁爐中。齊夫拉本人在兒子死後幾乎沒有再登過台,從此不跟樂團一起演出。
齊夫拉因肺癌引發的心肌梗死逝世於法國瓦茲省桑利斯,享年72歲。
藝術貢獻
[編輯]齊夫拉最受人稱讚的是他對音樂表現力的不懈追求,許多音樂家(例如阿爾弗雷德·科爾托、希普林·卡薩利斯、加布里埃拉·蒙特羅)都從他身上獲得許多靈感。
為了「打開音樂世界一扇新的大門」,齊夫拉創作了許多鋼琴改編作品: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19號
- 羅西尼:《舞曲》(La danza)
- 羅西尼:《威廉·退爾序曲》
-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野蜂飛舞》
- 小約翰·史特勞斯:《閒聊波爾卡》
- 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
- 哈察都量:《馬刀舞曲》
- 德·法雅:《火祭舞》(Danse rituelle du feu)
- 威切伊:《悲傷圓舞曲》(Valse triste)
-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1、2、3、4、5(兩個版本)、6、8、9、10、12、13、16、17、19、21號
齊夫拉的鋼琴原創作品:
- 《羅馬尼亞幻想曲》(La Fantaisie roumaine)
- 《莊嚴序曲》(Ouverture Solonnelle)
- 《吉爾伯特的牧歌》(Pastorale pour Gerbert)
參考資料
[編輯]- ^ Gyorgy Cziffra, Pianist And Artists' Patron, 72. New York Times. 1994-01-18 [2017-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英語).
- ^ 2.0 2.1 2.2 齐夫拉自传《大炮和鲜花》(Cannons and Flowers). [2017-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3) (英語).
- ^ György Cziffra’s Biography. Last.fm. [2017-07-11] (英語).
- ^ Jay Nordlinger. New York chronicle. The New Criterion. 2007-11 [2017-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英語).
延伸閱讀
[編輯]- Elizabeth Loparits. Hungarian gypsy style in the Lisztian spirit : Georges Cziffra's two transcriptions of Brahms' Fifth hungarian danc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 2008 [2017-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英語).
- Adolph Kurt Böhm. Musik und Menschlichkeit. München: Morisken Verlag. 2014: 145-158. ISBN 978-3-944596-08-2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