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爾蒂·阿提沙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爾蒂·阿提沙利
Martti Oiva Kalevi Ahtisaari
第10任芬蘭總統
任期
1994年3月1日—2000年3月1日
前任毛諾·科伊維斯托
繼任塔里婭·哈洛寧
芬蘭共和國坦尚尼亞尚比亞索馬利亞莫三比克大使
任期
1973年—1977年
個人資料
出生(1937-06-23)1937年6月23日
芬蘭維堡(現屬俄羅斯)
逝世2023年10月16日(2023歲—10—16)(86歲)
芬蘭赫爾辛基[1]
國籍 芬蘭
政黨芬蘭社會民主黨
配偶埃娃·伊爾梅莉·阿提沙利
(Eeva Irmeli Ahtisaari)
兒女馬爾科·阿提沙利

馬爾蒂·奧伊瓦·卡萊維·阿提沙利芬蘭語Martti Oiva Kalevi Ahtisaari,1937年6月23日—2023年10月16日),芬蘭社民黨人,曾任芬蘭總統聯合國副秘書長,2008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簡歷

[編輯]

阿提沙利1965年進入芬蘭外交部工作,1970年代中期曾任芬蘭共和國坦尚尼亞尚比亞索馬利亞莫三比克大使。1977年進入聯合國,歷任聯合國駐納米比亞專員英語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er for Namibia、聯合國秘書長駐納米比亞特別代表、聯合國副秘書長。1994年至2000年,擔任芬蘭第10屆總統。阿提沙利是一名外交家和國際調停專家,長期致力於國際和平事務。他對納米比亞問題、印尼亞齊問題和科索沃問題的處理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參與了伊拉克北愛爾蘭中亞非洲之角等地區的和平進程。由於他「為解決國際爭端作出的重要努力」,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決定授予阿提沙利2008年諾貝爾和平獎。[2]

成長經歷

[編輯]

阿提沙利出生於芬蘭維普里(今俄羅斯維堡)。其曾祖父為挪威移民,其父親奧伊瓦(Oiva)是一名軍士。奧伊瓦·阿提沙利1929年加入芬蘭國籍,1935年將姓氏由「阿多爾夫森」(Adolfsen)改為「阿提沙利」(Ahtisaari)。持續戰爭爆發後,奧伊瓦被征往前線充當軍事技工,而阿提沙利則跟隨母親蒂內(Tyyne)搬到庫奧皮奧以躲避戰爭。[3]阿提沙利在這裡度過了他童年的大部分時光,從這裡開始他的學生生活,也是在這裡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埃娃。

1952年,由於父親的工作關係,阿提沙利全家搬到奧盧。他在奧盧加入了基督教青年會。完成兵役後(他在芬蘭陸軍預備役裡是一名上校),他開始修讀奧盧大學的遠程課程。經過兩年的學習,他在1959年取得了小學教師資格。除了母語芬蘭語之外,阿提沙利還熟練掌握瑞典語法語英語德語

1960年,阿提沙利前往巴基斯坦喀拉蚩,領導基督教青年會的物理教育培訓基地,除了管理學生外,還參與教師培訓。這段經歷讓他接觸並適應國際環境。1963年,他回到芬蘭,開始活躍於一些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援助的組織。1968年,他與埃娃·伊爾梅莉·許韋里寧(Eeva Irmeli Hyvärinen)結婚。[4]阿提沙利夫婦育有一子,馬爾科·阿提沙利(Marko Ahtisaari),是一名科技企業家音樂家[5][6]

外交生涯

[編輯]

1965年,阿提沙利進入芬蘭外交部技術合作署工作,1971年升任助理署長。1972年至1973年任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7]

1973年至1977年,阿提沙利擔任芬蘭共和國駐坦尚尼亞、尚比亞、索馬利亞和莫三比克大使。[8]

1977年至1981年,阿提沙利擔任第二任聯合國駐納米比亞專員。1978年8月,他被任命為聯合國秘書長駐納米比亞特別代表。[7]1987年1月1日至1991年6月30日,他擔任聯合國主管行政和管理事務的副秘書長。[7]1989年至1990年,他領導聯合國過渡協助小組(United Nations Transition Assistance Group,簡稱UNTAG)在納米比亞開展工作。由於安哥拉「西南非洲人民組織」(SWAPO)武裝力量聲稱發起進攻,南非派遣Louis Pienaar英語Louis Pienaar向阿提沙利尋求其同意部署南非防衛軍(SADF),以穩定局面。阿提沙利徵詢正在當地訪問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意見後,批准了南非防衛軍的部署。

可能由於批准SADF部署時比較勉強,阿提沙利成為南非國民合作社(Civil Cooperation Bureau,簡稱CCB)的襲擊目標。2000年9月份南非事實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的一次會議記錄顯示,兩名CCB殺手Kobus le Roux和Ferdinand Barnard被安排襲擊阿提沙利。由於阿提沙利未按計劃參加在Keetmanshoop酒店舉行的活動,使兩名殺手的計劃落空。[9]

納米比亞獨立後,阿提沙利被授予「納米比亞榮譽公民」稱號。南非授予他「O R Tambo獎」,表彰他「作為一名外交官的突出成就和為非洲自由與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8]

芬蘭總統

[編輯]

阿提沙利仍在一個處理波赫事務的理事會工作時便開始了他的芬蘭總統競選。芬蘭當時的經濟衰退使執政者失去公眾支持。另外,那時芬蘭開始直選總統,而不再是由一個選舉團決定。1993年,阿提沙利成為芬蘭社會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他認為,芬蘭應該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這一政見也成為其總統競選的綱領之一。1994年2月,阿提沙利經過兩輪投票以微弱優勢戰勝瑞典族人民黨候選人伊莉莎白·雷恩英語Elisabeth Rehn,成功當選芬蘭總統,於3月1日上任。[7]

阿提沙利上任總統不久,就發生了由埃斯科·阿霍總理領導的中間黨政府解散事件。埃斯科·阿霍沒有通過阿提沙利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外交政策。在國內問題上,如失業問題,阿提沙利的言論也引起爭議。他在芬蘭和國際上廣泛出行考察,因此被暱稱為「Matka-Mara」[註 1]。每個月在國內不同地區的考察,以及和普通市民的接觸,極大地提高了他的政治聲望。

1998年1月,一些非政府組織政客和著名文化人士批評阿提沙利向印度尼西亞林業部長以及印尼RGM公司主要擁有者授獎。RGM公司的子公司四月公司(April Company)被指責破壞熱帶雨林,而印尼則在人權問題(尤其是東帝汶問題)上被廣泛批評。社民黨主席埃爾基·圖奧米奧亞對此項授獎提出質疑,稱可能破壞芬蘭在人權政策上的公共形象。藝術學生們在赫爾辛基遊行示威,表達抗議。[10][11]

阿提沙利支持芬蘭加入歐盟。在1994年全民公決中,56%的芬蘭投票者對加入歐盟投了贊成票。在阿提沙利的總統任期內,他促成了葉利欽和柯林頓在赫爾辛基的會談。1999年,他還與維克托·切爾諾梅爾金米洛舍維奇磋商,爭取停止在前南斯拉夫省份科索沃的戰爭。

由於經常受到傾向謹慎外交政策的芬蘭議會的抵抗,以及來自自己的政黨社民黨內部的壓力,2000年總統換屆選舉時阿提沙利並未謀求連任。外交部長塔里婭·哈洛寧接過總統職位,成為芬蘭首位女總統。

卸任之後

[編輯]

卸任總統後,阿提沙利接受邀請,在多家國際組織任職。作為前國家元首,阿提沙利也成為馬德里俱樂部的一名成員。[12]2000年,他建立了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危機管理倡議」(Crisis Management Initiative,簡稱CMI),致力於推動和維護不安定地區的和平。2000年12月1日,阿提沙利被富爾布賴特協會授予富爾布賴特國際理解獎,以肯定他在世界上一些最不安定地區扮演和平締造者角色所做的努力。

2000年至2001年,阿提沙利參與了獨立國際解除武裝委員會(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Decommissioning)對愛爾蘭共和軍的武器核查。這項行動是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一部分。

2005年,在阿提沙利和CMI的調停下,自由亞齊運動和印尼政府進行了和平談判。雙方在2005年8月15日達成協議:自由亞齊運動徹底解除武裝、放棄亞齊省獨立要求,印尼政府從亞齊省撤出非本地駐軍和警察部隊。[13]

2005年11月14日,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任命阿提沙利為科索沃最終地位問題談判特使。[14]2006年初,阿提沙利在維也納建立了聯合國科索沃特使辦公室(UNOSE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反對阿提沙利解決方案的人士試圖破壞他的名譽。但一些巴爾幹媒體關於阿提沙利腐敗及不正當行為的報道被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湯姆·凱西(Tom Casey)指為「偽造」(spurious),並補充說阿提沙利的方案是「最佳解決方案」,「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15]紐約時報指出,塞爾維亞族對阿提沙利的批評使科索沃地位談判「陷入困境」(bog down)。[16]

伊拉克戰爭開始前的危機階段,阿提沙利堅持為美國所採取的行動辯護。[17]戰爭開始後,阿提沙利發表聲明稱:「因為我知道超過100萬人被伊拉克政府殺害,我不需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8]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正是美國認為對伊開戰正義的首要理由。芬蘭歷史教授尤哈·西赫沃拉(Juha Sihvola)[19]稱讚阿提沙利的國際視角和現實態度,但他認為伊拉克戰爭是非正義的,他批評阿提沙利關於這場戰爭道德性質的結論,稱其「令人驚駭」。[20]

2020年3月,阿提沙利確認感染了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21]

諾貝爾和平獎

[編輯]
馬爾蒂·阿提沙利接受2008年諾貝爾和平獎
攝影:Harry Wad

2008年10月10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授予阿提沙利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在過去的30多年間,跨越幾個大洲,為解決國際爭端而作出的重要努力」。[2]頒獎儀式於12月10日在奧斯陸舉行。[22]諾貝爾委員會在公告中說,「阿提沙利終生為世界和平事業而奮鬥,1989-1990年間,他在納米比亞獨立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2005年,他和他領導的CMI充當了印尼亞齊問題和解的中間角色;1999年和2005-2007年間,他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尋求科索沃衝突的解決方案;2008年,通過CMI及其它組織,他試圖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他還為北愛爾蘭、中亞和非洲之角等地區爭端的解決提供了建設性貢獻」。[2]

然而,對於阿提沙利處理國際和平事務的行為及其影響,各界卻存在爭議。挪威的和平研究學者約翰·加爾通強烈批評阿提沙利處理和平進程的方式。他表示,「阿提沙利並沒有解決爭端,而是採取迎合西方國家的短期解決方案」。按照加爾通的說法,阿提沙利對繞過聯合國法律和國際法的解決方案沒有絲毫猶豫。[23]另一方面,芬蘭總理馬蒂·萬哈寧則認為,「阿提沙利在其和平談判中十分堅決,而只有堅決地執行和平進程才能夠取得成果」。[24]

旅居瑞典丹麥學者揚·厄伯格[25]發表評論說,2008年諾貝爾和平獎的評選結果是「又一個醜聞」;他指出,「阿提沙利所做的調解完全是依靠軍事手段、違背國際法來執行,而並非遵照聯合國的『以和平方式獲取和平』原則」。[26]

其它榮譽

[編輯]

各類獎項

[編輯]

名譽學位

[編輯]

阿提沙利獲得下列大學頒發的名譽學位[14]

時間 國家 大學 名譽學位
1989年  芬蘭 奧盧大學 教育學名譽博士
1990年  美國 本特利學院英語Bentley College 文學名譽博士
1995年  泰國 Kasetsart大學英語Kasetsart University 政治科學名譽博士
1995年  芬蘭 圖爾庫大學 社會科學名譽博士
1996年  芬蘭 赫爾辛基經濟學院 經濟和商業管理名譽博士
1997年  阿根廷 巴勒莫大學布宜諾斯艾利斯 名譽博士
1997年  芬蘭 赫爾辛基大學 哲學名譽博士
1997年  俄羅斯 莫斯科大學 名譽博士
1998年  烏克蘭 基輔大學 教育學名譽博士
1998年  芬蘭 赫爾辛基理工大學 工學名譽博士
2000年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大學 名譽博士
2000年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法學名譽博士
2000年  芬蘭 于韋斯屈萊大學 社會科學名譽博士
2001年  美國 Averett學院英語Averett College 名譽博士
2005年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美國大學 文學名譽博士
2007年  瑞士 聖加侖大學 政治科學名譽博士[34]
2008年  英國 倫敦大學學院 法學名譽博士[35]

注釋

[編輯]
  1. ^ matka意為「旅行」,Mara為其名Martti之暱稱。
  2. ^ 2007年獎項,2008年頒發。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residentti Martti Ahtisaari on kuollut. Yle. 2023-10-16 [202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1) (芬蘭語). 
  2. ^ 2.0 2.1 2.2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2008. 諾貝爾基金會. 2008年10月10日 [2008年10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5月11日) (英語). 
  3. ^ Presidentti Martti Ahtisaaren esivanhemmat (PDF). Suomen Sukututkimusseura(芬蘭世系學會). [2008年10月10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年4月3日) (芬蘭語). 
  4. ^ Mrs Eeva Ahtisaari Curriculum vitae. 芬蘭共和國總統辦公室.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英語). 
  5. ^ F-Secure Board of Directors. f-secure.com. [2008年10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9月19日) (英語). 
  6. ^ Doors of Perception 7 on Flow. doorsofperception.com. 2003年3月31日 [2008年10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5月4日) (英語). 
  7. ^ 7.0 7.1 7.2 7.3 Ahtisaari, Martti Oiva Kalevi. 芬蘭共和國總統辦公室.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英語). 
  8. ^ 8.0 8.1 8.2 The 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OR Tambo in Gold. The Presidency,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7月19日) (英語). 
  9. ^ ON RESUMPTION: 28TH SEPTEMBER 2000 - DAY 17. Department of Justice and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South Africa.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9月16日) (英語). 
  10. ^ Mielenosoitus: Kunniamerkit takaisin Indonesiasta. Helsingin Sanomat, Kotimma(赫爾辛基日報國內版). 1998年1月15日: 1 (芬蘭語). 
  11. ^ Ahtisaari saanee vastaehdokkaan UPM:n hallitus-vaaliin" (tässä jutussa on vain Luontoliiton osuus). Helsingin Sanomat, Talous(赫爾辛基日報經濟版). 2000年3月21日: 3 (芬蘭語). 
  12. ^ Martti Ahtisaari. 馬德里俱樂部.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8日) (英語). 
  13. ^ 印尼政府与“自由亚齐运动”签署和约. 人民網. 2005年8月16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1月15日) (中文). 
  14. ^ 14.0 14.1 14.2 Special Envoy. 聯合國科索沃特使辦公室.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1月2日) (英語). 
  15. ^ Daily Press Briefing. 美國國務院. 2007年7月13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8) (英語). 
  16. ^ Serbs Criticize U.N. Mediator, Further Bogging Down Kosovo Talks. 紐約時報. 2006年9月2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月4日) (英語). 
  17. ^ Ahtisaari puolustaa Yhdysvaltain toimia. mtv3.fi. 2003年3月16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1日) (芬蘭語). 
  18. ^ (芬蘭文)Helsingin Sanomat(赫爾辛基日報),2003年8月1日.
  19. ^ Juha Sihvola. 赫爾辛基大學.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4日) (英語). 
  20. ^ Oikeutettu sota? Hyökkäys Irakiin ei täyttänyt humanitaarisen intervention ehtoja. vihrealanka.fi.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10日) (芬蘭語). 
  21. ^ 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确认感染新冠病毒. [2020-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4). 
  22. ^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举行 获奖者欢聚瑞典首都. 中國新聞網. 2008年12月11日 [2008年12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5日) (中文). 
  23. ^ Voima - Voima / arkisto / Vuosikerta 2008 / Voima 2/2008 / Charmantti Martti. voima.fi.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9日) (芬蘭語). 
  24. ^ Haapanen, Mikko. Tieto Ahtisaaren palkinnosta sai hallituksen aplodeeraamaan. Helsingin Sanomat, Kotimaa(赫爾辛基日報國內版). 2008年10月11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3日) (芬蘭語). 
  25. ^ Jan Øberg/Oberg/Öberg. The Transnational Foundation for Peace and Future Research.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9日) (英語). 
  26. ^ Nobel Committee's choice again a scandal. Jan Oberg. 2008年10月10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2日) (英語). 
  27. ^ Laureates 1982. fourfreedoms.nl.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29日) (英語). 
  28. ^ Speech. Crisis Management Initiative.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9日) (英語). 
  29. ^ Geuzen Medal 2008 for Martti Ahtisaari. Geuzen Resistance 1940-1945 Foundation. 2008年1月10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9日) (英語). 
  30. ^ Delta Air Lines and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ent the Delta Prize for Global Understanding to Martti Ahtisaari. 喬治亞大學. 2008年4月4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5月14日) (英語). 
  31. ^ Ahtisaari sai Unescon rauhanpalkinnon. 芬蘭廣播公司(Yle). 2008年5月17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9日) (芬蘭語). 
  32. ^ Ahtisaari received the UNESCO Peace Prize. valtioneuvosto.fi. 2008年10月2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6月10日) (英語). 
  33. ^ 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将于10月2日获得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中文網站. [2008年10月11日]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34. ^ Dies academicus 2007 at the Universityof St.Gallen - Award of honorary doctorates. 聖加侖大學. 2007年6月9日 [2008年12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13日) (英語). 
  35. ^ Honorary Graduands 2008. 倫敦大學學院. 2008年9月8日 [2008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2月3日)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前任:
毛諾·科伊維斯托
芬蘭總統
1994年—2000年
繼任:
塔里婭·哈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