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越飛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4月9日) |
阿道夫·越飛 Адольф Иоффе |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塔夫利省辛費羅波 (今屬 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 1883年10月10日
逝世 | 1927年11月16日× 蘇聯蘇俄莫斯科 | (44歲)
國籍 | 蘇聯 |
職業 | 外交官 |
活躍時期 | 20世紀 |
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1](俄語:Адольф Абрамович Иоффе,羅馬化:Adolf Abramovich Ioffe;1883年10月10日—1927年11月16日),俄國革命家、老布爾什維克、蘇聯外交官,曾任蘇聯特使與中國國民黨創黨領袖孫中山會談。
生平
[編輯]求學時熱衷政治
[編輯]阿道夫出生於俄羅斯辛費羅波一個家境富裕的卡拉伊姆人家庭,中學時即熱衷參加政治活動。1903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之後在俄國各地活動。1906年被迫流亡,先搬到德國柏林,之後被逐,轉至維也納。於1908年至1912年於維也納學習醫學,同時與托洛斯基一同編輯《真理報》。1912年,29歲時返回俄國,但馬上被捕並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布爾什維克
[編輯]1917年二月革命後,回歐洲,於第六屆布爾什維克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與托洛斯基合編《前進報》。同年開始軍事領導工作。十月革命後,從事外交工作,為外交部副部長,領導參與對德國的停火談判。1918年4月至12月任蘇俄駐德國全權代表,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補充條約,償還德國60億馬克。在柏林使館期間,越飛積極招待斯巴達克同盟和其他德國左派,資助德國社民黨人士並公開試圖推翻德意志帝國政權。越飛通過外交郵袋向德國運輸武器。[2]
1922年7月,越飛被任為蘇聯駐華全權代表。1922年8月,越飛抵達北京後,與當時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談判,對手為剛上任不久的外交總長顧維鈞。越飛想先達成建交目的,顧維鈞仍要求蘇聯先把紅軍從外蒙撤退,然而談判因此沒有結果。之後,越飛又致函當時駐在洛陽且軍事實力最強的吳佩孚將軍,希望建立合作關係,但是吳佩孚拒絕了蘇聯人的遊說。然後,越飛又前往上海,與孫中山會面且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在宣言中明確提及蘇維埃制度不引用至中國,蘇聯保證不策動外蒙古獨立的情況下,孫中山同意蘇軍暫時留駐外蒙,率中國國民黨開展了與蘇聯及共產黨的合作關係。同年,越飛再赴日本、英國等地從事外交活動。1926年返回俄羅斯。
自殺
[編輯]1927年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後,托洛斯基被史達林開除出蘇聯共產黨,此外越飛在日本期間患有周邊神經病變要求出國治病未得到史達林的同意,1927年11月16日,越飛在莫斯科的醫院內自殺,留下10頁遺書,聲稱「熱月已經開始」。11月19日,越飛下葬,齊切林、李維諾夫和加拉罕以及托洛斯基、季諾維也夫、拉舍維奇陪同出殯隊伍前往新聖女公墓並出席了葬禮。托洛斯基在葬禮上發表簡短演說,這是他在蘇聯最後一次公開發言,最後,葬禮上的集會被驅散,托洛斯基當晚被李可夫免去了最後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