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阮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阮卓(531年—589年),陳留尉氏[1][2]南北朝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阮卓的祖父阮詮是南梁的散騎侍郎,父親阮問道則是南梁寧遠將軍岳陽王蕭詧的王府記室參軍。阮卓自幼聰明,專心學習經籍,擅長談論,尤其寫作五言詩。他個性孝順,十五歲時父親隨蕭詧出鎮江州時因病去世,就從建康趕到江州,途中一點水也沒有喝過。其時侯景之亂令道路阻隔,他歷盡艱辛將父親的靈柩送回建康;在路途遇上賊人時,他面容憔悴,哭著陳述父親逝世的事,令賊人同情而不殺死他,並護送他出境。過彭蠡湖期間,湖中突然遇上疾風,幾次幾乎翻船,阮卓仰天悲呼,很快風就平息,當時的人都說阮卓孝感動天[1][2]

陳文帝繼位,他獲授鄱陽王陳伯山的王府外兵參軍天康元年(566年)轉為雲麾將軍新安王陳伯固的王府記室參軍,之後隨府轉為翊右記室,帶任撰史著士。後來阮卓又遷轉鄱陽王中衛府錄事、晉安王陳伯恭的王府記室,仍然任職著士如故。歐陽紇被平定,交阯人往往聚集成盜匪,他卓詔出使招撫。交阯的日南郡象郡出產金銀珍珠和翡翠,前後的使者都取得不少,只有阮卓挺身而還,沒有取去任何寶物,時人都認為他廉潔。不久遷任衡陽王陳伯信的王府中錄事參軍、入朝任用為尚書祠部郎,轉官始興王陳叔陵的中衛府記室參軍[3][4]

陳叔陵謀反被誅殺後,陳後主對朝臣說:「阮卓從來不參與謀逆,應該要嘉許。」至德元年(583年),他入朝任官德教殿學士,很快兼任通直散騎常侍,為王話副手出使隋朝隋文帝早知道阮卓名氣,遣派河東薛道衡、琅邪顏之推等人和他飲酒賦詩,賜予禮物。回國後,除授招遠將軍、南海王陳虔的王府諮議參軍,後來因眼病不就任,隱居在小屋,改建亭宇和修整山林園池,招待朋友,以文酒自娛。禎明三年(589年)入隋,到江州時想起父親在當地去世而生病逝世,虛歲五十九[5][6]

引用

[編輯]
  1. ^ 1.0 1.1 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阮卓,陳留尉氏人。祖詮,梁散騎侍郎。父問道,梁寧遠岳陽王府記室參軍。卓幼而聰敏,篤志經籍,善談論,尤工五言詩。性至孝,其父隨岳陽王出鎮江州,遇疾而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累日。屬侯景之亂,道路阻絕,卓冒履險艱,載喪柩還都。在路遇賊,卓形容毀瘁,號哭自陳,賊哀而不殺之,仍護送出境。及渡彭蠡湖,中流忽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四,卓仰天悲號,俄而風息,人皆以為孝感之至焉。
  2. ^ 2.0 2.1 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阮卓,陳留尉氏人也。祖詮,梁散騎侍郎。父問道,梁岳陽王府記室參軍。卓幼聰敏,篤志經籍,尤工五言。性至孝,父隨岳陽王出鎮江州,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累日。載柩還都,度彭蠡湖,中流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四,卓仰天悲號,俄而風息,人以為孝感之至。
  3. ^ 《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世祖即位,除輕車鄱陽王府外兵參軍。天康元年,轉雲麾新安王府記室參軍,仍隨府轉翊右記室,帶撰史著士。遷鄱陽王中衛府錄事,轉晉安王府記室,著士如故。及平歐陽紇,交阯夷獠往往相聚為寇抄,卓奉使招慰。交阯通日南、象郡,多金翠珠貝珍怪之產,前後使者皆致之,唯卓挺身而還,衣裝無他,時論咸伏其廉。遷衡陽王府中錄事參軍。入為尚書祠部郎。遷始興王中衛府記室參軍。
  4. ^ 《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陳天康元年,為新安王府記室參軍,隨府轉翊右記室,帶撰史著士。及平歐陽紇,交址夷獠往往聚為寇抄,卓奉使招慰。交址通日南、象郡,多金翠珠貝珍怪之產,前後使者皆致之,唯卓挺身而還,時論咸伏其廉。後為始興王中衛府記室參軍。
  5. ^ 《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叔陵之誅也,後主謂朝臣曰:「阮卓素不同逆,宜加旌異。」至德元年,入為德教殿學士。尋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話聘隋。隋主夙聞卓名,乃遣河東薛道衡、琅邪顏之推等,與卓談醼賦詩,賜遺加禮。還除招遠將軍、南海王府諮議參軍。以目疾不之官,退居里舍,改構亭宇,脩山池卉木,招致賓友,以文酒自娛。禎明三年入於隋,行至江州,追感其父所終,因遘疾而卒,時年五十九。
  6. ^ 《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及叔陵誅,後主謂朝臣曰:「阮卓素不同逆,宜加旌異。」至德元年,入為德教殿學士。尋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話聘隋。隋文帝夙聞其名,遣河東薛道衡、琅邪顏之推等與卓談宴賦詩,賜遺加禮。還除南海王府諮議參軍,以目疾不之官。退居裏舍,改構亭宇,修山池卉木,招致賓友,以文酒自娛。陳亡入隋,行至江州,追感其父所終,遘疾卒。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陳書·卷34》,出自姚思廉陳書

參考文獻

[編輯]
  • 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
  • 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