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安左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安左門,又稱東長安門,位於今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上,是北京皇城城門之一,與長安右門相對,現已無存,原址為現地鐵天安門東站

簡介

[編輯]

長安左門原址在天安門前東側,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南門前的東南方,與長安右門東西相對,是皇城通往內城東部的通道之一。長安街即因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而得名,取長治久安之意[1][2]

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規格相同,均是三闕、券門、漢白玉門檻、黃琉璃瓦單層歇山頂、紅牆,基礎是漢白玉須彌座。明清兩代「科考」殿試後,中進士的考生姓名會被寫在一張很長的黃榜上,在鼓樂御杖引導下自紫禁城午門接出,向南經天安門,再向東出長安左門,張掛在臨時搭建的龍棚裡面。因古代金榜題名被視為「鯉魚跳龍門」,所以,古時長安左門又俗稱「龍門」,或稱「青龍門」,以附「左青龍、右白虎」之意,而長安右門則被稱為「虎門」[1][2]

明清時期,在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外各立有一塊下馬碑,一人多高,碑上刻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八個字,並有禁軍站崗。文武百官上朝時,均須在門外下馬下轎,步行進長安左門、長安右門,經天街(即天安門前、長安左右門之間的長安街),過金水橋,進承天門(清朝順治八年即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入午門,到紫禁城內上朝[1][2]

長安左門、長安右門的形制與大清門(後更名中華門)略同,此二門南各與千步廊東西兩端相接,構成封閉的「T」形廣場,禁民通行[3]

中華民國成立後,為便利通行,1912年12月將長安左、右門的漢白玉門檻拆除;1913年1月1日長安街正式通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8月,長安左、右門被全部拆除[1][2][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花信,左青龍,右白虎——皇城城門之長安左門、長安右門,中華民居(上旬版)2012年10期
  2. ^ 2.0 2.1 2.2 2.3 老北京的"龙门"在哪?明清时指太庙前长安左门. 中國新聞網. 2012-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3. ^ 3.0 3.1 張先得. 明清北京城垣和城门.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