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部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部陀
水星
自然維護者 [1]
天城體बुध
梵文轉寫Budha
神系九曜提婆
住處水星界
代表行星水星
性別
代表星期裡的水曜日
伐訶納英語Vahana耶利英語Yali (mythology)
個人資訊
配偶伊羅[2]
子女洪呼
父母

部陀梵語बुध)在梵語中表示水星[2][3]也是印度教的水星神。[4]他也被稱為蘇彌耶(梵文:सौम्य,蘇摩之子)、羅醯尼耶和Tuṅga[4],統領二十七宿中的阿沙離沙折沙他離婆底

傳說

[編輯]

部陀作為神靈出現在印度典籍中,常常為蘇摩(月神旃陀羅英語Chandra)和多羅(祭主仙人的妻子)的兒子。部陀的父母在往世書中說法並不一致,也被描述為虜喜尼和蘇摩的兒子。[4]部陀與伊羅有一個兒子,即洪呼王

部陀作為行星最早出現在吠陀經典二十五梵書百道梵書中,但沒有出現在占星術典籍中。在吠陀經中,部陀與毗濕奴三步跨天地有關。[4]

印度教占星術和曆法

[編輯]

部陀是印度曆法中「部陀伐羅「(Budhavara)或「水曜日」的詞根。[2]希臘羅馬及其他印歐歷中的「星期三「(沃登之日)一詞也和水星相關。

部陀是九曜之一,被認為是慈善的,與思維敏捷和記憶力相關。九曜的作用和重要性隨著時間發展,受到各種影響。神化天體及占星早在吠陀時期就開始了,並記錄在吠陀經中。印度最早記載的占星學著作是公元前14世紀開始編纂的《吠檀迦約提薩》,它可能受到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各種外國作品的影響。巴比倫占星術是最早發展起來的占星術和曆法,並被包括印度在內的多個文明採用。包括水星在內的古典行星在公元前10世紀左右開始在阿闥婆吠陀中被引用。

受到祆教曆法和希臘占星術等影響而進一步向西亞推廣九曜。《希臘人之說》(Yavanajataka)或《臾那學說》在西薩特拉普王朝國王樓陀羅達曼一世的統治下撰寫於公元120年,這通常作為印度占星術的標準。之後九曜進一步在塞迦人和斯基泰人塞迦紀年中發展。此外,塞迦人的貢獻成為印度國定曆的基礎,也稱為塞迦歷。

部陀也是許多其他印度語言中星期三名稱的根源。在現代印地語奧迪亞語泰盧固語孟加拉語馬拉地語烏爾都語卡納達語古吉拉特語中,周三被稱為部陀伐羅(Budhavara),泰米爾語:Budhan kizhamai,馬拉雅拉姆語:Budhanazhcha,泰語:Wan Phut(วันพุธ)。

肖像

[編輯]

根據羅森·達拉爾(RoshenDalal)的說法,部陀的畫像是一位慈善的[5]未成年男性神,身體呈淺黃色或綠色,披著黃色衣服,手持彎刀、棍棒和盾牌。他通常被描繪為乘坐由八匹風馬牽引的由空氣和火製成的戰車。但在一些圖畫中,他騎著一頭獅子,有四隻手臂,有時也被描繪成騎著一隻帶翅膀的獅子。[2]

部陀在語言學上與佛陀相關,雖然這是有爭議的[6][7]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Lord Budha, Planet Mercury ,Hindu God Budha - AstroVedPedia.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5). 
  2. ^ 2.0 2.1 2.2 2.3 Dalal, Roshen. Hinduism: An alphabetical guide. Penguin Books India. 2010: 88 [2021-08-28]. ISBN 978-0-14-3414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3. ^ Best Life Story of Gautam Budhha in Hindi. motivatorindia.in. September 2019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3). 
  4. ^ 4.0 4.1 4.2 4.3 Mahoney, Terry. Mercury. Springer Science. 2013: 2. ISBN 978-1-4614-7951-2. 
  5. ^ Lochtefeld, James G.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Hinduism A–M. 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02: 324. ISBN 978-0-8239-3179-8. 
  6. ^ [no title cite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7. ^ Gray, Patrick. Varieties of Religious Invention: Founders and their functions in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46, footnote [19]. ISBN 978-0-19-935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