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簡稱《輔行訣》。

此書為陶弘景收錄《湯液經法》部分方劑[1],加以《黃帝內經》條文,以五臟補瀉原理編寫成此書[2],充斥著道教養生修真思想[3]。多數方劑與《傷寒雜病論》同源於《湯液經法[4][5]。此書起初並未廣傳於世,然而因近代敦煌文獻的出土而被收藏、出版,成為了解中醫早期發展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

近代版本源流

[編輯]

20世紀初期,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圓籙販售藏經洞出土的古經卷,1918年,將諸經卷中的《輔行訣》一書售予時任湖北軍馬總稽查張偓南,該書最終傳於偓南嫡孫名醫張大昌(張唯靜)。1965年,張大昌將其書抄寫副本獻給中醫研究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張氏家中原卷及副本被毀,1974年張大昌再度向中國中醫研究院獻書,該版本為張氏依據學生筆記及自身記憶還原。1988年該院馬繼興出版《敦煌古醫籍考釋》登載校刊過的《輔行訣》,公之於世。[6][7]

由於原卷已毀,後世復原及校勘依據1964至1980年張氏、諸弟子等人的抄本、再抄本。據趙懷舟研究,諸傳抄本(除了張大昌1980依據祖父醫集所抄之張氏別抄本)有四個共同點:1. 包含金石藥的內容;2.多數有後人添加的方藥表格;3. 可依傳抄本間的差異分為1965年、1970年、1975年三大類;4. 1975年後的傳抄本類,張大昌新增大小勾陳湯、大小螣蛇湯。公開出版的諸版本(除了1996年張氏諸弟子整理不同傳抄本,出版的《經法述義》)則無金石藥及後人添加方藥表格,主體行文均出於1965傳抄本類;惟早期公開出版諸本無大小勾陳、螣蛇湯,後來所出版本才添上。[8]

該書特色

[編輯]
  1. 該書之「五味」不同於常見的五味,可能依據《素問・藏氣法時論》[9]的五臟苦欲補瀉為基礎改作。
  2. 該書「君臣佐使」從《湯液經法》,異於《神農本草經》將藥物分三品三級[10],而是依據補瀉、數量區分[11]
  3. 該書保存張仲景使用《湯液經法》方劑之原名。[12]它有助於了解《傷寒論》方劑來源與早期中醫發展,對於現代中醫史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爭議

[編輯]

依考據,書中大小勾陳湯、大小螣蛇湯為張大昌根據《千金要方》等古籍所添加,原本無。

注釋

[編輯]
  1. ^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商有聖相伊尹,撰《湯液經法》三□...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實萬代醫家之規範,蒼生護命之大寶也。今檢錄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備山中預防災疾用耳。」(使用衣之鏢〈《輔行訣》藏經洞本復原校訂稿〉版本,收錄於《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校注講疏》.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9: 279-307. ISBN 978-7-5077-3203-0.後文引用均用此版本,不再冗述)
  2. ^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或有夙痼,或患時恙,一依五臟補瀉法例,服藥數劑...』」
  3. ^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隱居曰:『凡學道輩,欲求永年,先須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時恙,一依五臟補瀉法例,服藥數劑,必使臟氣平和,乃可進修內視之道。不爾,五精不續,真一難守,不入真景也。服藥祛疾,雖系微事,亦初學之要領也。』」
  4. ^ 張大昌. 1979〈威縣張唯靜序〉:「劑名方藥除《傷寒》、《金匱》外,亦希參考處」,收錄於《輔行訣傳人張大昌遺著》.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19: 137. ISBN 978-7-5077-5716-3. 
  5. ^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陶隱居曰:『此圖《湯液經法》盡要之妙,學者能諳於此,醫道畢矣。』弘景曰:『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後學咸尊奉之。』」
  6. ^ 張大昌. 1973〈赤腳醫生自序〉:「這軸書我家已寶存了三代,不幸在六六年遭到破壞,又幸而我的一個學生曾經我傳講過此書,把他的記錄本借來重抄了一下,可惜他這錄本次序不整、文句欠詳,此無奈何,只好憑著記憶來補了。好在證治條文盡多《靈》、《素》原文,正好拈補所缺,這樣湊集下去,稿凡十易,功竟一月,再再默忖,似覺大體不錯。」收錄於《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校注講疏》.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9: 19–22. ISBN 978-7-5077-3203-0. 
  7. ^ 衣之鏢. 〈藏經洞破封之後《輔行訣》的傳承〉,收錄於《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闡幽躬行錄》.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18: 149–158. ISBN 978-7-5077-5500-8. 
  8. ^ 趙懷舟. 〈《輔行訣》傳抄本主治異文分類研究〉,收錄於《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臨證心得錄》.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11: 388–421. ISBN 978-7-5077-3800-1. 
  9. ^ 黃帝內經•素問第二十二•藏氣法時論•無壓力閱讀版•再探針灸大成網站. acupun.site. [2024-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0). 
  10. ^ 《神農本草經・序錄》:「上藥一百二十種為,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中藥一百二十種為,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 欲遏病補虛贏者,本中經。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 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11. ^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經》云:『主於補瀉者為君,數量同於君而非主故為臣,從於佐監者為佐使。』」
  12. ^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張機撰《傷寒論》,避道家之稱,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藥名之,以推主為識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