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塔涅耶夫
外觀
塔涅耶夫 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Танеев | |
---|---|
羅馬拼音 | Sergei Ivanovich Taneyev |
出生 | 弗拉基米爾 | 1856年11月25日
逝世 | 1915年6月19日 莫斯科附近 | (58歲)
國籍 | 俄羅斯 |
知名作品 | 歌劇《奧列斯蒂亞》,四部交響曲,九首弦樂四重奏,兩首弦樂五重奏,鋼琴五重奏,鋼琴三重奏,康塔塔《聖詩讀後》 |
所屬時期/樂派 | 浪漫主義 |
擅長類型 | 歌劇,管弦樂,室內樂,合唱 |
師從 | |
學生/受影響人物 |
謝爾蓋·伊萬諾維奇·塔涅耶夫(俄語: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Танеев,羅馬化:Sergei Ivanovich Taneyev;1856年11月25日—1915年6月19日),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
塔涅耶夫是俄羅斯作曲家中少見的對位法大師。他的音樂很少民族主義成分,更接近於德奧傳統。在他的第四交響曲和第六弦樂四重奏等重要作品中可以明顯地察覺到貝多芬的影響。他常常力圖在作品中表達深刻、崇高的哲學思想,如歌劇《奧列斯蒂亞》和清唱劇《聖詩讀後》等。但他的作品常令人感到形式重於內容,有堆砌技巧之嫌,故流傳範圍不廣。
生平
[編輯]塔涅耶夫出生在弗拉基米爾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幼年隨父母移居莫斯科,九歲就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鋼琴演奏,後又從柴科夫斯基學作曲。儘管他們兩人創作思想大大不同,但一直保持著親密的友誼。相反地,他與強力集團和他們的支持者們就經常產生矛盾。1875年塔涅耶夫畢業,並獲得作曲和鋼琴金獎,成為學院歷史上第一人。之後他隨尼古拉·魯賓斯坦到歐洲旅行,回國後到母校接替柴科夫斯基的作曲教授職位,還曾短時間擔任過院長,直到1905年由於支持參加革命的學生而辭職。1915年,他在參加完斯克里亞賓的葬禮後感染了肺炎,不久後逝世。
個人生活
[編輯]塔涅耶夫之叔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塔涅耶夫(1850-1918)也是作曲家,其風格更接近強力集團,創作成就較為有限。
軼事
[編輯]- 塔涅耶夫和多位俄羅斯作家,如屠格涅夫,薩爾蒂科夫-謝德林和列夫·托爾斯泰都是好友。有一年他到托爾斯泰的別墅度夏,引起了托爾斯泰妻子的愛慕之心,使托爾斯泰大為嫉妒,此事後來成為作家創作著名小說《克魯采奏鳴曲》的起因。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謝爾蓋·塔涅耶夫的免費樂譜,由國際樂譜典藏計劃提供
- 公有領域聲樂檔案館上謝爾蓋·塔涅耶夫的作品
- Tanjeff, Serge Ivanovitch. 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20.
- Revie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f concert performance of 'Oresteia' (St. Petersburg, 2006).
- Review[永久失效連結] of recording of Taneyev's Symphonies Nos. 2 & 4 by Michael Carter in Fanfare Magazine.
- Sergei Taneyev String Quartet No.2 & String Quintets Opp.14 & 16 sound-bites and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 The Taneyev Festival, an upcoming festival of music from Sergei Taneyev.
- 塔涅耶夫專題頁面-新芭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