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蕭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沙宣武王
南朝宋、南朝齊政治人物
姓名蕭懿
元達
封爵臨湘縣開國侯→長沙郡王(追封)
逝世南朝齊永元二年(500年)
楊州丹楊郡建康縣
諡號宣武王
  • 478年-479年
    邵陵王安南行參軍
  • 太子舍人
  • 太子洗馬
  • 建安王
  • 晉陵太守
  • 中書侍郎
  • -494年
    寧朔將軍
  • 494年-495年
    持節、都督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冠軍將軍、西戎校尉、南秦二州刺史、臨湘縣開國侯
  • 495年-496年
    持節、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臨湘縣開國侯
  • 496年-497年
    持節、督益二州諸軍事、征虜將軍、益州刺史、臨湘縣開國侯
  • 497年-498年
    太子右衛率、尚書吏部郎、臨湘縣開國侯
  • 498年-499年
    建安王西中郎長史、行郢州事、臨湘縣開國侯
  • 499年-500年
    衛尉、臨湘縣開國侯
  • 500年
    持節、督豫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豫州刺史、領歷陽南譙二郡太守、臨湘縣開國侯
  • 500年
    持節、尚書令、都督征討水陸諸軍事、征虜將軍
  • 501年追贈
    侍中中書監司徒
  • 502年追贈
    太傅
  • 502年追贈
    丞相、長沙郡王

蕭懿(5世紀—500年11月19日),字元達蕭順之之長子,梁武帝蕭衍的長兄。

生平

[編輯]

蕭懿年少時即有令譽,於南朝宋昇明二年(478年)起家擔任安南將軍、南豫州刺史、邵陵王劉友[1]軍府的行參軍[2]南朝齊代宋後,蕭懿入朝,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建安王友。後出京擔任晉陵太守,有善政。後入朝擔任中書侍郎。父親蕭順之去世後,蕭懿去職丁憂,仍授寧朔將軍[3]

隆昌元年正月庚戌(494年1月26日)[3],蕭懿起為持節、都督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西戎校尉、南秦二州刺史,進號冠軍將軍[4],出鎮漢中。同年,蕭懿服闋[5],襲封臨湘縣開國侯建武二年(495年),北魏梁州刺史元英秦州刺史劉藻合兵進攻漢中,乘勝長驅,進逼南鄭[6]。四月,蕭懿擊退北魏軍隊,解漢中之圍[7],以功進號征虜將軍,增封食邑三百戶。建武三年五月己巳(496年6月3日)[8],蕭懿遷任督益二州諸軍事、益州刺史[9]

建武四年(497年)[10],蕭懿入朝,擔任太子右衛率、尚書吏部郎[11]永泰元年(498年)[12],蕭懿出京擔任使持節、都督郢司二州諸軍事、征虜將軍、郢州刺史、建安王蕭寶夤[13]軍府的長史,行郢州事。蕭懿第三弟輔國將軍、雍州刺史蕭衍派遣輔國錄事參軍張弘策前往郢州[14],以嗣主殘暴、輔臣無能等理由勸說蕭懿與其聯合起兵。蕭懿聽到此話後,頗為不悅,不肯起兵[15][16]永元元年(499年)[17],蕭懿被徵還入朝,擔任衛尉[11]

永元二年(500年)正月,豫州刺史裴叔業據州投靠北魏[18]。二月丙戌(3月31日)[19],皇帝蕭寶卷授蕭懿持節、督豫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豫州刺史、領歷陽南譙二郡太守,以討伐裴叔業[20]。三日後,裴叔業病死,其兄子裴植據州降於北魏[21]。三月,平西將軍崔慧景叛亂,入建康城,進攻宮城,蕭懿率銳卒三千人赴建康城平叛[22]。四月癸酉(5月17日),崔慧景被斬首,皇帝蕭寶卷授蕭懿侍中尚書右僕射,尚未拜官即於兩日後改授尚書令[23]、都督征討水陸諸軍事,持節、征虜將軍如故,增邑二千五百戶[24]。蕭懿因功高深受皇帝猜忌,又遭到茹法珍等人誣告謀反,遂在十月己卯(11月19日)與第四弟衛尉蕭暢一起被賜死[25][26]

中興元年(501年),蕭衍擁立和帝蕭寶融,追贈蕭懿侍中中書監司徒。同年十二月,蕭衍率兵攻入建康城。中興二年(502年)正月[27]宣德太后臨朝,改贈蕭懿太傅天監元年(502年)四月,蕭衍代齊建立南梁,追贈蕭懿丞相,封長沙郡王,諡宣武王,葬禮依照西晉安平獻王故事[28]。蕭衍後來篤信佛教,為給蕭懿修福,特為其立宣武寺[29]

家庭

[編輯]

父母

[編輯]
  • 父:蕭順之,臨湘懿侯,追尊太祖文皇帝
  • 母:張尚柔,追尊文獻皇后

兄弟

[編輯]
  • 第二弟:蕭敷,字仲達,永陽昭王(追贈)
  • 第三弟:蕭衍,字叔達,高祖武皇帝
  • 第四弟:蕭暢,字季達,衡陽宣王(追贈)
  • 第五弟:蕭融,字幼達,桂陽簡王(追贈)
  • 第六弟:蕭宏,字宣達,臨川靖惠王
  • 第七弟:蕭偉,字文達,南平元襄王
  • 第八弟:蕭秀,字彥達,安成康王
  • 第十弟:蕭恢,字弘達,鄱陽忠烈王
  • 第十一弟:蕭憺,字僧達,始興忠武王

[編輯]

蕭懿有九子,可考者七人。除第九子因出繼而本為單名[30]外,其餘諸子名中的「淵」皆因犯唐高祖名諱被修改[31]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史·卷51》,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宋書·卷十·本紀第十》:二年春正月……丁丑,以江州刺史邵陵王友為安南將軍、南豫州刺史……三年……二月丙子,安南將軍、南豫州刺史邵陵王友薨。
  2. ^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少有令譽。解褐齊〔宋〕安南邵陵王行參軍
  3. ^ 3.0 3.1 《南齊書·卷四·本紀第四》:隆昌元年春正月……庚戌,以寧朔將軍蕭懿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4. ^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授持節、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諸軍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加冠軍將軍。
  5. ^ 蕭衍於該年正月後、七月前服闋,參見《梁書·卷一·本紀第一》:隆昌初,明帝輔政,起高祖為寧朔將軍,鎮壽春。服闋,除太子庶子、給事黃門侍郎,入直殿省。預蕭諶等定策勳,封建陽縣男,邑三百戶。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齊紀六》:魏主之在鍾離也,仇池鎮都大將、梁州刺史拓跋英請以州兵會劉藻擊漢中,魏主許之……乘勝長驅,進逼南鄭。
  7. ^ 《南齊書·明帝紀》:夏四月……索虜圍漢中,梁州刺史蕭懿拒退之。
  8. ^ 《南齊書·明帝紀》:〔建武三年〕五月己巳,以征虜將軍蕭懿爲益州刺史
  9. ^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遷督益寧二州軍事、益州刺史。
  10. ^ 《梁書·卷二十·列傳第十四》:四年,以(劉季連)為輔國將軍、益州刺史,令據遙欣上流。
  11. ^ 11.0 11.1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入為太子右衛率、尚書吏部郎、衛尉卿。
  12. ^ 《南齊書·明帝紀》:永泰元年……夏四月……以西中郎長史劉暄為郢州刺史……秋七月……遺詔曰……劉暄可衛尉。
  13. ^ 《南齊書·卷五十·列傳第三十一》:鄱陽王寶夤字智亮……東昏即位,為使持節、都督郢司二州軍事、征虜將軍、郢州刺史。
  14. ^ 《梁書·卷十一·列傳第五》:時長沙宣武王罷益州還,仍為西中郎長史,行郢州事。高祖使弘策到郢,陳計於宣武王,語在高祖紀。
  15. ^ 《梁書·卷一·本紀第一》:懿聞之變色,心弗之許。
  16. ^ 《梁書·卷十一·列傳第五》:王頗不懌而無以拒也。
  17. ^ 《南齊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二十三》:永元元年……(衛尉)劉暄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
  18. ^ 《魏書·卷八·世宗紀第八》:丁未,蕭寶卷豫州刺史裴叔業以壽春內屬,驃騎大將軍、彭城王勰帥車騎十萬赴之。
  19. ^ 《南齊書·東昏侯紀》:〔二月〕丙戌,以衞尉蕭懿爲豫州刺史,征壽春。
  20. ^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永元二年,裴叔業據豫州反,授持節、征虜將軍、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領歷陽南譙二郡太守,討叔業,叔業懼,降於魏。
  21. ^ 《南齊書·東昏侯紀》:己丑,裴叔業病死,兄子植以壽春降虜。
  22. ^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既而平西將軍崔慧景入寇京邑,奉江夏王寶玄圍臺城,齊室大亂,詔徵懿。懿時方食,投箸而起,率銳卒三千人援城。
  23. ^ 《南齊書·東昏侯紀》:夏四月癸酉,慧景棄眾走,斬首……乙亥,以新除尚書右僕射蕭懿為尚書令。
  24. ^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授侍中、尚書右僕射,未拜,仍遷尚書令、都督征討水陸諸軍事,持節、將軍如故,增邑二千五百戶。
  25. ^ 《南齊書·東昏侯紀》:冬十月己卯,害尚書令蕭懿。
  26. ^ 《南齊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十九》:永元二年十月,尚書令臨湘侯蕭懿及弟衛尉暢見害。
  27. ^ 《南齊書·卷八·本紀第八》: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后臨朝,入居內殿。
  28. ^ 《南史·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一》:天監元年,追崇丞相,封長沙郡王,諡曰宣武。給九旒鸞輅、黃屋左纛,葬禮依晉安平王故事。
  29. ^ 《續高僧傳·卷第五》:帝為宣武王修福,下敕王人繕改張飾以待寵焉,因立名為宣武寺也。
  30. ^ 《梁桂陽國太妃墓誌銘》:息男象,字世翼,襲封桂陽王。
  31. ^ 中華書局《南史》點校本:懿子業字靜曠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六三:「長沙王懿六子,業、藻、猷、朗、明、象,疑皆冠以『淵』字,南史、梁書皆避諱去上一字。惟淵藻、淵明於他傳中可考而知;而又或改淵為深。」按王說是。「業」梁書武帝紀作「深業」,後不出。
  32. ^ 《新唐書·卷七十一下·表第十一下·宰相世系一下》:七子:業、藻、象、猷、朗、軌、明。
  33. ^ 《續高僧傳·卷第十三》:釋僧鳳,姓蕭氏……曾祖懿,梁侍中、宣武王。大父軌,梁明威將軍、番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