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藍龍膽號列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藍龍膽
德國聯邦鐵路E03型電力機車
概述
類型長途列車(1951–1965)
全歐快車(1965–1979)
城際列車(1979–1987)
歐城列車(1987–2002)
狀態列車不再使用該名稱
營運地區 德國 奧地利
開行日期1951年 (1951)
停運日期2002年 (2002)
前營運商德國聯邦鐵路/德國鐵路
瑞士聯邦鐵路
始發站漢堡-阿爾托納車站/多特蒙德火車總站
終到站慕尼黑火車總站/克拉根福火車總站德語Klagenfurt Hauptbahnhof/
濱湖采爾
營運模式每日開行
技術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電氣化15千伏交流電,16⅔赫茲
路線圖
藍龍膽的運營線路圖:紅色為1970年,藍色為1979年,綠色為1991年

藍龍膽(德語:Blauer Enzian)是歐洲一班長途列車所使用的名稱[1],其命名源自廣泛生長於阿爾卑斯山區的植物龍膽。它最早由德國聯邦鐵路於1951年開行,在1965年以前作為快速列車類別、接著以全歐快車類別運營於德國漢堡慕尼黑之間。1969年以後,列車線路延伸至奧地利境內,因此奧地利聯邦鐵路也自1970年起參與運營。至2002年,列車不再使用藍龍膽的名稱,但其後續服務至今仍然存在——作為歐城列車以不命名的方式運營於多特蒙德克拉根福之間。

長途列車

[編輯]

開行初期

[編輯]

隨著聯邦德國在1951年開始設立長途列車類別後,剛成立的德國聯邦鐵路計劃開行一班由北部港口城市漢堡至南部工業重鎮慕尼黑之間的頂級列車服務,列車配備當時的軟席車廂,經由維爾茨堡特羅伊赫特林根的最短路徑運行。它在1951年的夏季時刻表中的車次被制定為FD55/56次[註 1]。然而由於缺乏合適可用的動車組,該列車卻遲遲未能開行。在1951年的冬季時刻表中,曾記錄有一趟由機車牽引的長途列車使用相同的車次註冊,但此列車的真實性至今無法得到證實。真正可供確認的列車服務是自1952年的夏季時刻表開始[註 2]

至1953年,該列車都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生產的車廂,編組包括兩節AB4ü型車及一節WR型車,這也是後續一系列UIC-X型車廂德語UIC-X-Wagen (DB)的的原型車,但單節車廂長度只有22.5米,且尚未設波紋管連接器。牽引機車方面,漢堡至漢諾威區間使用德意志國鐵路03.10型蒸汽機車德語DR-Baureihe 03.10、漢諾威至富爾達區間使用德意志國鐵路01.10型蒸汽機車德語DR-Baureihe 01.10以及富爾達至慕尼黑區間使用德意志國鐵路01型蒸汽機車。特羅伊赫特林根至慕尼黑區間雖為電氣化鐵路,但礙於接觸網技術不成熟,使用蒸汽機車可以避免電力機車常見的重複變壓問題。由於F19/20次好運號(Glückauf)列車在1953年的運行路線已從埃森法蘭克福紐倫堡延長至奧地利林茨,它可以在維爾茨堡與藍龍膽號實現中轉。因此,從北海沿岸港口通往維也納以及從魯爾區通往慕尼黑的連接服務就此被創建[2]

亨舍爾-威格曼列車

[編輯]
亨舍爾-威格曼對向列車編組中的列尾觀景座車

從1953年的夏季時刻表開始,列車的編組開始改用亨舍爾-威格曼列車德語Henschel-Wegmann-Zug[註 3]。其列尾觀景座車德語Aussichtswagen是根據美式的遊覽車廂德語Kanzelwagen而設計,專門用於這趟列車的服務。由於編組的變動問題,德國聯邦鐵路決定將列車原有的二等及三等隔間席別全數轉換為二等席別。

由於僅有一套編組不利於進行長途運營服務,列車還為此準備第二套編組,被稱為「亨舍爾-威格曼對向列車」(Henschel-Wegmann-Gegenzug)。其編組包括兩節舊款的AB4üe-28/35型車廂、一節WR4ü-28型餐車、一節原帝國新聞發言人奧托·迪特里希德語Otto Dietrich專用的4üe-37型沙龍座車德語Salonwagen(含整流罩式設計,原編號為10 251)[註 4][3]和一節AB4üe-38/50/54型列尾觀景座車。其中列尾觀景座車是根據一節三等席別的車廂(含整流罩式設計)改造而成,類似於亨舍爾-威格曼設計的列尾觀景座車。其最大的特點是半圓形玻璃瞭望台設計,但不設空調[註 5]。對向列車在1956年的席別改革後退役,此後編組中僅設新造的一等席別,主要使用UIC車廂的A4üm-54(Am 202))型。而亨舍爾-威格曼列車則維持運營直至1959年。

這一時期列車在維爾茨堡以北的區間仍是採用蒸汽機車牽引,1957年起則讓位於全新的德國聯邦鐵路V200型柴油機車[註 1]。維爾茨堡以南的電氣化區間則隨著接觸網的改造完成而開始採用德意志國鐵路E17型電力機車德語DR-Baureihe E 17德意志國鐵路E18型電力機車德語DR-Baureihe E 18,直至新造的德國聯邦鐵路E10型電力機車交付使用。

命名

[編輯]

藍龍膽的名稱自1953年起為列車所使用,這是由乘客投票選出的結果。龍膽雪絨花同屬典型的阿爾卑斯花卉德語Alpenflora藥用植物[註 6]。在歐洲,大約有35種龍膽屬主要生長於阿爾卑斯山。或許是因為其在植物相中稀有的純藍色和艷麗的花色,它們被視為忠誠的象徵,並在多部詩歌歌曲中提及。而列車的運行路線及塗裝也正好對應了這些特性。

全歐快車

[編輯]
藍龍膽在全歐快車網絡(1965年)中的線路圖

隨著電氣化鐵路改造的推進,電力機車的覆蓋範圍逐漸向北延伸。1963年,它已可通達漢諾威,至1965年則實現了全線通電直達漢堡。與此同時,藍龍膽號已重新調整了列車類別,被納入全新的全歐快車,並更換了相應的車廂[註 7]。此時的列車編組包括兩節A4vüm-65(Avmz111)型隔間座車、兩節A4püm(Apmz121)型開放座車、一節WRmz105型餐車和一節ARDmh105型酒吧車[註 8]。同年秋季,新的測試機車德國聯邦鐵路E03型電力機車開始擔當被編號為TEE 55/56次的藍龍膽號在紐倫堡至漢堡區間的牽引任務。這趟全歐快車在1966年的平均運行速度達到106公里/小時,是德國聯邦鐵路在當時最快的列車[2]。1967年,其車次被變更為TEE54/55次。

酒吧車在1969年被取消。同年,德國聯邦鐵路計劃將藍龍膽號結合慕尼黑至米蘭間的米迪奧拉姆號共同運行[註 2],但因遭到義大利國家鐵路奧地利聯邦鐵路的反對而失敗。於是藍龍膽號僅被延長至奧地利的克拉根福,經由薩爾茨堡比紹夫斯霍芬施瓦察赫-聖法伊特巴特加斯泰因菲拉赫運行。延長的部分雖然保留了藍龍膽號的名稱並也只設一等席別,但並未指定為全歐快車類別[註 9]。其中慕尼黑至薩爾茨堡間的車次使用F54/55次,奧地利境內的車次則使用Ex549/550次[註 10]。在冬季時刻表中,列車還自慕尼黑提供經由庫夫施泰因沃格爾蒂羅爾州城市抵達濱湖采爾的服務[註 11]

在1970年夏季,藍龍膽號在德國境內全線使用德國聯邦鐵路103型電力機車牽引,其車次被再次更改為TEE80/81次。列車編組會在羅森海姆進行分解,其中的一部分經由薩爾茨堡前往克拉根福,其餘部分則經由庫夫斯泰因前往濱湖采爾。餐車會留在前者的編組中,而後者則配備迷你吧檯,並會加掛一節奧地利聯邦鐵路車廂以增強運力[2]。在冬季時刻表中,自慕尼黑提供的延長服務只在特定的日子提供。夏季則每日提供前往克拉根福和濱湖采爾的服務。雖然濱湖采爾線路的乘客數量令人失望,但它還是在1972年夏季奧運會期間提供了符合預期的服務。1973年,列車取消了往返於濱湖采爾的聯運服務[註 12]

TEE80次 停靠站 TEE81次
里程 時刻 時刻 里程
0 07:39 德國 漢堡-阿爾托納 22:23 885
5 07:46 德國 漢堡-達姆門 22:15 880
7 07:55 德國 漢堡 22:09 878
185 09:22 德國 漢諾威 20:50 700
293 10:13 德國 哥廷根 19:55 592
374 11:03 德國 貝布拉 19:07 511
542 12:36 德國 維爾茨堡 17:35 343
758 14:24 德國 奧格斯堡 15:45 127
820 15:07 德國 慕尼黑 15:13 65
885 15:46 德國 羅森海姆 14:23 0
919 16:18 奧地利 庫夫施泰因 13:48 107
932 16:32 奧地利 沃格爾 13:33 94
941 16:49 奧地利 布里克森谷地霍普夫加爾滕 13:15 85
951 17:00 奧地利 韋施滕多夫 13:04 75
958 17:07 奧地利 蒂羅爾州基希貝格 12:58 68
968 17:16 奧地利 基茨比厄爾 12:48 58
977 17:26 奧地利 蒂羅爾州聖約翰 12:40 49
986 17:34 奧地利 菲伯爾布倫 12:37 40
1013 17:58 奧地利 石海山麓薩爾費爾登 12:10 13
1021 18:06 奧地利 邁斯霍芬 12:01 5
1026 18:12 奧地利 濱湖采爾 11:56 0
973 16:45 奧地利 薩爾茨堡 13:20 226
1027 17:44 奧地利 比紹夫斯霍芬 12:27 172
1041 17:59 奧地利 蓬高地區聖法伊特 12:08 158
1061 18:23 奧地利 巴特霍夫加施泰因 11:46 138
1072 18:37 奧地利 巴特加斯泰因 11:29 127
1088 18:56 奧地利 馬爾尼茨 11:13 111
1124 19:34 奧地利 斯皮特安德勞 10:36 75
1161 20:03 奧地利 菲拉赫 10:10 38
1177 20:05 奧地利 沃爾特湖畔韋爾登 09:57 22
1185 20:22 奧地利 韋特爾湖畔珀查赫 09:50 14
1191 20:28 奧地利 韋特爾湖畔克倫彭多夫 09:44 8
1199 20:35 奧地利 克拉根福 09:38 0


在1970年代末期,藍龍膽號是僅有運行於奧地利境內的三趟全歐快車之一,另外兩趟分別為米迪奧拉姆號和歐根親王號[註 13]。至1977年以前,全歐快車類別的巴伐利亞號也行經奧地利,但距離在20公里以內。

城際列車

[編輯]
1971年的德國城際列車網絡,藍色為2號線

自1971年的冬季時刻表起,藍龍膽號已經被整合至新設立的城際列車網絡,使用車次為IC90/91次[註 7]。而根據1979年起實施的城際列車網絡時刻表,藍龍膽號被正式歸入城際列車類別,並開始搭載兩艙級別(一等及二等)的車廂編組,車次改用IC120/121次。其不再提供通達漢堡的服務,線路改為經由不倫瑞克-漢諾威-科隆-法蘭克福-慕尼黑運行的城際列車網絡2號線(IC-Linie 2),並繼續維持在克拉根福的終到及始發[註 14]。而漢堡至慕尼黑間的全歐快車服務則被鑽石號接管[註 15]。至1981年,藍龍膽號的運營區間被進一步縮短至多特蒙德至克拉根福,車次亦變更為IC20/21次。

歐城列車

[編輯]

1987年5月31日,藍龍膽號又被納入新引入的歐城列車網絡,車次使用EC20/21次(其後又改為EC12/13次),並搭載了聯運車廂德語Kurswagen通達斯洛維尼亞的首都盧布爾雅那。直至德國的首條高速鐵路於1991年6月2日投入運營前,其運營線路維持不變。在此之後,列車對美因茨奧格斯堡區間的線路進行了調整,由經法蘭克福-紐倫堡-維爾茨堡運行改為經曼海姆-海德堡-斯圖加特運行,並更改車次為EC114/115次[註 16]。在1990年代,多特蒙德至克拉根福間共存有兩班歐城列車服務。除EC114/115次使用「藍龍膽」的名稱外,還有另一班前身為快速列車的EC112/113次列車使用「韋爾特湖」的名稱。結果這兩班列車對應的名稱在2002年12月14日均被撤銷,隨後EC114/115次列車開始改用奧地利聯邦鐵路提供的車廂,並命名為韋爾特湖號沿用至今[註 17]

腳註

[編輯]
  1. ^ 1.0 1.1 Goette 2008,第109頁.
  2. ^ 2.0 2.1 Goette 2008,第110頁.
  3. ^ Mertens & Malaspina 2007,第234-235頁.
  4. ^ Diener 1983,第51頁.
  5. ^ Burmeister 1993,第6頁.
  6. ^ UIC 1972,第24頁.
  7. ^ 7.0 7.1 Hajt 2001,第82頁.
  8. ^ Mertens & Malaspina 2007,第239頁.
  9. ^ Cook 1969,第6、64、314、329頁.
  10. ^ Mertens & Malaspina 2007,第236頁.
  11. ^ Goette 2008,第111頁.
  12. ^ Mertens & Malaspina 2007,第237頁.
  13. ^ Nock 1978,第86-87頁.
  14. ^ Mertens & Malaspina 2007,第382頁.
  15. ^ Cook 1979,第6、68、340、355、361頁.
  16. ^ Cook 1991,第81-82、516-519頁.
  17. ^ Mertens & Malaspina 2007,第238頁.

參考資料

[編輯]
網站
  1. ^ (英文)Lena Struwe. Geographic places, companies, and other things named after gentians. Rutgers University. [2013-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2.2 (德文)Blauer Enzian. heinrich-hanke.de. [2013-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3. ^ (德文)Sal Presse 4ü / 51 80 03 - 92 001 - 5 (PDF). Historische Eisenbahn Frankfurt. 1999-05 [2013-09-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5-20). 
文獻
  1. (德文)Diener, Wolfgang, Die Reisezugwagen und Triebwagen der Deutschen Reichsbahn 1930, Krefeld: Röhr-Verlag, 1983, ISBN 3-88490-090-0 
  2. (德文)Burmeister, Wolfgang, Europäische Salonwagenausstellung vom 22.–23. Mai 1993 auf dem Gelände des Raw Potsdam, Potsdam: Magistrat der Stadt Potsdam, 1993 
  3. (荷蘭文)UIC, Centre for public relations, TEE, Paris: 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Chemins de Fer, 1972 
  4. (英文)Nock, Oswald Stevens, Trans-Europe Expresses, in World Atlas of Railways, New York: Mayflower Books, 1978, ISBN 0-8317-9500-X 
  5. (英文)Cook, Thomas, Cooks Continental Timetable (June 1969 edition), London: Thomas Cook Group, 1969, ISSN 0952-620X 
  6. (英文)Cook, Thomas, Thomas Cook International Timetable (May 27–June 30, 1979 edition), Peterborough: Thomas Cook Group, 1979, ISSN 0952-620X 
  7. (英文)Cook, Thomas, Thomas Cook European Timetable (April 1991 edition), Peterborough: Thomas Cook Group, 1991, ISSN 0952-620X 
  8. (德文)Goette, Peter, TEE Züge in Deutschland, Freiburg: EK Verlag, 2008, ISBN 978-3-88255-698-8, TEEDE 
  9. (法文)Mertens, Maurice; Malaspina, Jean-Pierre, La Légende des Trans Europ Express, Vannes: LR Presse, 2007, ISBN 978-29-036514-5-9, TEEFR 
  10. (德文)Hajt, Jörg, Das grosse TEE-Buch, Bonn/Königswinter: Heel, 2001, ISBN 3-89365-948-X, Ha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