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第一共和國
葡萄牙共和國 República Portuguesa | |||||||||
---|---|---|---|---|---|---|---|---|---|
1910年—1926年 | |||||||||
格言:"Ordem e Trabalho" | |||||||||
國歌:葡萄牙人(葡萄牙語) | |||||||||
首都 | 里斯本 | ||||||||
常用語言 | 葡萄牙語 (葡萄牙本土、馬德拉及亞速群島,為葡萄牙帝國官方語言) | ||||||||
政府 | 一黨獨大制、議會共和制 | ||||||||
總統 | |||||||||
• 1911年–1915年 | 曼努埃爾·若澤·德·阿里亞加 (首任) | ||||||||
• 1925年–1926年 | 貝爾納迪諾·馬沙多 (末任) | ||||||||
總理 | |||||||||
• 1911年 | 若昂·皮涅羅·查加斯 (首任) | ||||||||
• 1925年–1926年 | 安東尼奧·馬里亞·達席爾瓦 (末任) | ||||||||
立法機構 | 共和國議會 | ||||||||
• 上議院 | 參議院 | ||||||||
• 下議院 | 眾議院 | ||||||||
歷史 | |||||||||
• 建立 | 1910年10月5日 | ||||||||
• 立憲 | 1911年8月21日 | ||||||||
• 廢除 | 1926年5月29日 | ||||||||
面積 | |||||||||
1911年 | 92,391平方公里 | ||||||||
1920年 | 92,391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11年 | 5,969,056人 | ||||||||
• 1920年 | 6,032,991人 | ||||||||
貨幣 | 葡萄牙里爾 (1910年–1911年) 葡萄牙埃斯庫多 (1911年–1926年) | ||||||||
|
葡萄牙歷史 |
---|
歷史系列條目 |
葡萄牙歷史年表 |
葡萄牙第一共和國 (葡萄牙語:Primeira República Portuguesa) 是1910年至1926年間曾短暫統治葡萄牙的共和政權。1910年,葡萄牙共和黨發動十月初五革命,推翻了自中世紀建國以來的君主政體,迫使布拉干薩王朝的曼努埃爾二世流亡海外。
雖然成功推翻王政並建立共和,但第一共和國祚的十六年間共有九位總統及四十四位總理,並持續處於「政治動盪、無政府狀態、貪污腐敗、騷亂和掠奪、暗殺、任意監禁和宗教迫害」[1]之中。最終,葡萄牙軍部於1926年發動國民革命推翻第一共和,於短暫的臨時軍政府後重新立憲,並於威權主義者薩拉查帶領下建立第二共和。
歷史
[編輯]史學界有許多有關十月初五革命的研究[2],其中最重要的是瓦斯科·普利多·瓦倫特的立論,這位歷史學家假定了葡萄牙共和黨所進行革命的雅各賓派和以城市為中心的性質,並聲稱共和黨已將共和政權變成事實上的獨裁政權[3]。這一願景與舊的關於第一個共和國是一個進步和日益民主的政權的解釋相衝突,後者與薩拉查隨後的獨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
共和國憲法於1911年通過,由此開創了一個總統權力被削弱、議會兩院被制約的議會制政權[5]。憲法一般給予充分的公民自由,但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是個例外[6]。
宗教
[編輯]共和國堅實遵循的自由主義及世俗主義思想,強烈反對宗教並主張廢除天主教會擁有的龐大權力。歷史學家斯坦利·佩恩指出,「大多數共和黨人的立場是,天主教是中產階級個人主義激進主義的頭號敵人,作為葡萄牙的影響力來源,必須徹底打破[7]。」 在司法部長阿方索•科斯塔的領導下,革命立即將矛頭指向天主教堂:教堂被洗劫,修道院被襲擊,神職人員被騷擾。臨時政府剛一成立,就開始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反宗教政策上,儘管經濟形勢十分糟糕。10月10日,即共和國成立5天之後,新政府頒布命令,禁止一切修道院和宗教修會。所有宗教機構的居民都被驅逐,他們的物品被沒收。耶穌會士被迫喪失了他們的葡萄牙公民身份。一系列反天主教的法律和法令接踵而至。11月3日,通過了一項使離婚合法化的法律,隨後又有一些法律承認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性,批准火葬,使墓地世俗化,禁止在學校里進行宗教教育,禁止穿袈裟。此外,教堂鳴鐘表示禮拜時間受到一定的限制,公眾慶祝宗教節日也受到壓制。政府還干預神學院的運作,保留任命教授和確定課程的權利。這一系列由阿豐索·科斯塔起草的法律最終導致了1911年4月20日通過的政教分離法。
共和主義者大多是反教權主義者,在政教分離問題上對宗教持「敵對」態度,比如法國大革命、1917年的墨西哥憲法和1931年的西班牙憲法[8]。1911年5月24日,教皇庇護十世發布教皇通諭,譴責新共和國的反教權主義剝奪了宗教公民自由,並「在葡萄牙實施了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暴行和罪行,壓迫教會[9]」。
政黨
[編輯]葡萄牙共和黨不得不忍受其較為溫和的成員的分裂,這些成員組成了保守的共和主義政黨,如進化黨和共和黨聯盟。儘管存在這些分歧,但由阿方索·科斯塔領導的葡萄牙共和黨仍保持著主導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從君主制繼承下來的庇護主義政治[10]。
參考
[編輯]- ^ Hugh Kay, Salazar and Modern Portugal, Eyre & Spottiswoode (London), 1970, p. 26
- ^ Wheeler, 1972
- ^ Pulido Valente, 1982
- ^ Oliveira Marques, 1991
- ^ Miranda, 2001
- ^ Anderson, James Maxwell, The History of Portugal, p. 142,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0
- ^ Payne, A history of Spain and Portugal (1973) 2: 559
- ^ Maier, Hans. Totalitarianism and Political Religions. trans. Jodi Bruhn. Routledge. 2004: 106. ISBN 0-7146-8529-1.
- ^ IAMDUDUM: ON THE LAW OF SEPARATION IN PORTUG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pal Encyclicals Online
- ^ Lopes, 1994
延伸閱讀
[編輯]- Leal, Ernesto Castro. "Parties and political ident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system of the Portuguese Republic (1910–1926)." E-journal of Portuguese History 7#1 (2009): 37–44. Online[永久失效連結]
- Meneses, Filipe Ribeiro De. Afonso Costa (London: Haus Publishing, 2010); 227 pp. excerp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ardica, José Miguel. "The Memory of the Portuguese First Republic throughout the Twentieth Century," E-Journal of Portuguese History (Summer 2011) 9#1: 1–27. onl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heeler, Douglas L. "The Portuguese revolution of 1910."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1972): 172–194. in JST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heeler, Douglas L. Republican Portugal: a political history, 1910–1926 (U of Wisconsin Pres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