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曼·馬利諾夫斯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13年的羅曼·馬利諾夫斯基

羅曼·馬利諾夫斯基(俄語:Рома́н Вацлаво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1876年3月18日—1918年11月5日),知名俄羅斯政治家、雙重間諜、革命軍、老布爾什維克,同時受僱於沙俄公共安全與秩序保衛部,代號「裁縫」,馬利諾夫斯基出生於波蘭普洛茨克省,當時該省屬於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他的父母是波蘭族農民,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去世了。1894年至1899年間,他因多次搶劫而入獄三年,並被指控強姦未遂。1902年,他假扮一位同名的堂兄,加入了著名的伊茲梅洛夫斯基軍團[1]。馬利諾夫斯基最初是該團內的一名秘密警察特工,負責報告戰友和軍官的情況。日俄戰爭結束後,他退伍並移居聖彼得堡

他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身材高大,紅頭髮,黃眼睛,臉上有痘痘[2],「體格健壯,面色紅潤,精力充沛,易激動,嗜酒如命,是一位天才的領導者[3]。」

政治

[編輯]

1906年,他找到了一份車床操作員的工作,並加入了聖彼得堡金屬工人工會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最初,他傾向於支持主張工會自治的孟什維克,而不是試圖控制工會的布爾什維克派。他曾因擔任工會活動家而被捕五次,但每次他的俄羅斯秘密警察上司都安排將他毫無嫌疑地釋放[4]。1910年,他被從聖彼得堡流放並移居莫斯科。在這裡,他第一次獲得了作為警方線人的固定工資,以補充他作為金屬車工的工資,並受到秘密警察主任斯捷潘·別列茨基英語Stepan Petrovich Beletsky的指示,確保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不同派別永遠不會重新統一。因此,馬利諾夫斯基加入了布爾什維克。1912年1月,他前往布拉格,弗拉基米爾·列寧在那裡組織了一次會議,最終與孟什維克決裂並創建一個獨立的布爾什維克組織。他給列寧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因此被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並於1912年11月被選中代表布爾什維克參加即將舉行的第四屆杜馬英語State Duma of the Russian Empire of the Fourth Convocation選舉,並被選為最傑出的工人階級代表。他同時也是俄羅斯秘密警察機構薪酬最高的特工,年薪8000盧布,比帝國警察局長多1000盧布[5]。他領導著由六名成員組成的布爾什維克小組(其中兩人是俄羅斯秘密警察特工),並且擔任杜馬社會民主黨副主席。作為一名秘密特工,他幫助將幾位重要的布爾什維克(如謝爾戈·奧爾忠尼啟則約瑟夫·史達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流放到西伯利亞。

1912年11月,他在克拉科夫拜訪了列寧,並被敦促不要與孟什維克聯合。馬利諾夫斯基無視這一點,在杜馬宣讀了一份和解演講,以消除人們對他的懷疑[6]。1912年12月28日,他出席了在維也納舉行的中央委員會會議。他說服列寧任命俄羅斯秘密警察特工米龍·切爾諾瑪佐夫(Miron Chernomazov)為《真理報》主編,而不是史達林的候選人斯捷潘·邵武勉。沙皇政權決心保持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分裂,這意味著調解派和親黨派成為破壞活動的目標,而取消派召回派則受到鼓勵。

1913年1月,當孟什維克領袖尤里·馬爾托夫首次揭發馬利諾夫斯基是間諜時,列寧拒絕相信他,並站在馬利諾夫斯基一邊。這篇指控文章的署名是「Ts」,這是馬爾托夫真名「Tsederbaum」的縮寫。史達林威脅馬爾托夫的妹妹莉迪亞·丹和妹夫費奧多爾·丹,說如果孟什維克譴責馬利諾夫斯基,他們會後悔的[7]

馬林諾夫斯基的努力幫助國家情報局逮捕了謝爾戈·奧爾忠尼啟則(1912年4月14日)、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1913年2月10日)和史達林(1913年2月23日)。後者在一次布爾什維克籌款舞會上被捕,馬利諾夫斯基借給他一套西裝和一條絲綢領帶,說服他參加舞會。當偵探將馬利諾夫斯基帶走時,他正在與史達林交談,甚至大喊要釋放史達林[8]

1913年7月,他洩露了斯維爾德洛夫和史達林逃跑的計劃,並警告了圖魯漢斯克的警察局長。他當時是唯一一位沒有被流放到國外或西伯利亞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人。這次逃跑計劃失敗後不久,史達林就接受了馬爾托夫的觀點,並強烈懷疑馬利諾夫斯基是一名俄羅斯秘密警察的間諜,而這一懷疑在多年後得到了證實,這加劇了史達林對他的同志們的不信任。

辭職、流亡和死亡

[編輯]

1914年5月8日,俄羅斯新晉升的內務部副部長弗拉基米爾·德洪科夫斯基英語Vladimir Dzhunkovsky將軍認為,讓一名警察特工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可能會引起醜聞,因此他被迫辭去杜馬職務[9]。他獲得了6000盧布的報酬,並被勒令離開該國。他在克拉科夫與列寧會合,布爾什維克的一個委員會在那裡調查了有關他是警察間諜的謠言。儘管尼古拉·布哈林葉蓮娜·特羅亞諾夫斯卡婭英語Elena Rozmirovich都懷疑,1910年和1912年,他們在莫斯科被捕時,被馬利諾夫斯基出賣給警方,但委員會還是接受了馬利諾夫斯基的說法,即警方以公開強姦未遂的舊罪名來敲詐他,迫使他辭職[10]。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被德國人關押在戰俘營里。列寧仍然站在他身邊,給他送來衣服。他說:「如果他是個煽動者,那麼警察從中得到的利益就比我們黨得到的利益還要少。」這說明他有強烈的反孟什維主義傾向。最終,列寧改變了主意:「真是一頭豬,射擊對他來說太好了![11]

1918年,他試圖加入彼得格勒蘇維埃,但格里戈里·季諾維也夫承認了他。當年11月,經過短暫的審判後,馬利諾夫斯基被槍決。

根據英國歷史學家西蒙·蒙蒂菲奧里的說法,他成功滲透到布爾什維克,助長了蘇聯人(更具體地說是史達林)的恐懼,最終導致了大清洗

根據前俄羅斯秘密警察機構官員、俄羅斯警察局局長斯捷潘·別列茨基的親戚尼古拉·弗拉基米羅維奇·韋謝拉戈的回憶錄,馬利諾夫斯基和史達林都向列寧匯報情況,也互相匯報情況,但史達林不知道馬利諾夫斯基也是一名滲透特工[12][13][14]

死後平反

[編輯]

2021年12月19日,俄羅斯聯邦最高法院為馬利諾夫斯基平反。

參考

[編輯]
  1. ^ Brackman 2004,第66頁.
  2. ^ Montefiore 2007
  3. ^ Wolfe, Bertram D. Three Who Made a Revolution, A Biographical History (includes an entire chapter on the Mlainovsky case, drawn entirely from original Russian language sources). Hardmondswoth, Middlesex: Penguin. 1966: 601. 
  4. ^ Wolfe. Three Who Made a Revolution. : 601. 
  5. ^ Montefiore 2007
  6. ^ Montefiore 2007
  7. ^ Montefiore 2007
  8. ^ Montefiore 2007
  9. ^ Badayev, A. The Bolsheviks in the Tsarist Duma Chapter XVII Roman Malinovsky.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9 October 2021]. 
  10. ^ Wolfe. Three Who Made a Revolution. : 613. 
  11. ^ Montefiore 2007
  12. ^ Dziak, John J. Chekisty: A History of the KGB. Lexington Books. 1988: 8. ISBN 978-0-669-10258-1 (英語). 
  13. ^ Hyde, H. Montgomery. Stalin. Da Capo Press. 21 March 1982: 618. ISBN 978-0-306-80167-9. 
  14. ^ Brackman 2004,第369頁.

來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