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都貧困帶
環首都貧困帶(或稱環北京貧困帶)是指環繞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天津市及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保定市等周邊縣市的一個「C型」環狀區域。該區域存在因先天的自然環境較差、長期處於軍事禁地而不開發,和為了保障首都生態、水源被限制開發的情況,並因此陷入貧困[1],有關貧困帶的貧困程度較深且集中連片[2]。另外,此地區因為工業園區的布局導致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在2013年亞洲開發銀行和清華大學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中,北京市和石家莊市名列世界十大空氣污染城市[3]。
背景
[編輯]2005年8月17日,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一份調查報告首次提出「環京津貧困帶」的概念:在國際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圍,環繞著河北的3798個貧困村、32個貧困縣,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萬貧困人口。單直接與北京接壤呈現C型包圍圈的河北省張家口、承德、保定三市就有25個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因而「環首都貧困帶」的稱謂更加準確[2]。其中保定更是失去「京津保」大三角中一個支點的地位,天津的薊縣也屬於環首都貧困帶的範圍之內。
特點
[編輯]這一地區由於負有為首都保護水源和生態的特殊使命,國家對這一地區實行限制開發政策。周邊的貧困人口集中地區,範圍目前無權威界定,但各種觀點都至少包括河北省張家口市和承德市所轄的所有區縣、保定市所轄的貧困縣。這些地區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因長期列為軍事禁區而無法進行基礎建設、政府的「以貧濟富」政策(單方面為京津提供水源、環保等保障)等原因,造成在近鄰發達的京津地區的情況下,卻成為中國最貧困的區域之一[4]。從2005年後天津市的經濟飛速發展,多年成長率位居全國首位,而周邊河北省的貧困狀況卻未得到好轉。
外界看法
[編輯]2005年,亞洲開發銀行發布的「環首都貧困帶」報告中,提出京津冀三地聯手建立跨區域的綜合性生態與經濟政策試點示範區的建議,以達到消除區域貧困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雙重目的。不過時任河北省常務副省長郭庚茂認為這個示範區的成立並不現實。[5]
類比
[編輯]相比於上海市帶動周邊長江三角洲地區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經濟發展的正面輻射效應[6],北京如同巨大的吸管仍在源源不斷地吸取周邊地區資源,使周邊的河北地區不可能形成逐級健康發展的經濟模式,而是呈現出如同從歐洲到非洲一般光怪陸離的景象[7]。這就導致人財物源源不斷湧入北京,環京津貧困帶已經受到中國相關人士的重視,也引起了北京周邊地區部分民眾的不滿[8]。
參考文獻
[編輯]- ^ 龐清輝. 環首都貧困帶為何“大樹底下不長草”. [2016年5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2.0 2.1 劉玉海. “环首都贫困带”再调查:北京依然孤独地繁荣着.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1年12月24日 [2011年12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全球10大空氣污染城市太原居首 市民陰霾晨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扈雙龍. 关于环首都贫困带问题. 河北扶貧開發信息網. 2007-05-16 [2009-06-21]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劉玉海. 离首都100多公里 贫困县居然连成片. 中國國家地理. 2015, (651期): 51.
- ^ 上海:輻射長三角 緊扣產業升級脈搏 2012-11-14 解放日報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 ^ 京津冀一体化破解北京虹吸效应 2015-05-06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 ^ 环京津贫困带不利于首都安全 2005-08-18 新京报. [201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