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倬
外觀
王士倬(1905年—1991年),江蘇無錫人,中國航空事業先驅。[1][2]
履歷
[編輯]1918年,考取清華大學。192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1927年,獲航空工程學士學位。1928年,獲碩士學位。1931年,受聘到清華大學當教授。1932年,與袁瑾瑜結婚,由梅貽琦證婚。1934年,設計了中國第一個風洞。1936年任職南昌中央航空機械學校教育長。1945年,任貴州大定發動機製造廠第二任廠長。1948年,調航空工業局副局長。1950年,任職於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籌備小組。1954年,調到南昌航空工業學校工作。1955年,在肅反運動中以「潛伏特務」罪名被捕,曾被判處死刑,後改判。1956年,被江西省委定為「歷史反革命分子」。文革期間,他被罰在太陽底下曬著,跪在毛主席像前,被逼著打自己的臉頰,直到血腫[3]。1975年,被「特赦」。1976年,在北京某醫療儀器廠當電焊工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老同學、清華的張任教授鼓勵他提出申訴,未果。1979年他的同學任之恭先生回國講學,不得已才同意在賓館見了一面。一直到1980年,高士其出面幫忙,給胡耀邦去信,胡很快批示:「請中組部調查辦理,並將結果告高士其同志。」糾正錯誤,撤銷了「歷史反革命」等結論,25年的冤案終於得以平反,時年已經75歲。一代英才失去了報效祖國航空事業的大好機會。1981年,受聘為國務院參事。1988年,妻子袁瑾瑜去世;1990年底繼母去世;王士倬1991年去世,享年86歲。國務院參事室仍對他生前為中國航空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人民日報》在第四版刊登消息,尊稱他是中國航空工業界的先驅。[2]
參考資料
[編輯]![]() | 這是一篇與中國學者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