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填海造陸
澳門主要依靠填海造陸來擴展可用土地。由於山多平地少,在澳門歷史上,澳葡政府先後把城市的範圍擴展至關閘,佔領青洲、氹仔、路環,又向清朝政府索要橫琴島、對面山,亦在1863年進行第一次填海工程。截至2011年時,澳門半島的面積在填海工程下已超過9.3平方公里,比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增大了3倍以上。縱使澳門沒有法定的水域,澳葡政府時代已在沿岸的習慣水域內填出不少土地,且無須事先徵得中國政府的同意;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仍沿用此習慣,直至2002年2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新的填海工程至始需要取得中國政府的同意。
2015年12月16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調整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陸地界線,明確了水域管理範圍,澳門管理海域從澳門陸地向東南方向劃定,面積為85平方公里;在粵澳陸地界線方面:將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地段劃入澳門特別行政區;鴨涌河段除部分河段以鴨涌河南岸為界外,其餘以鴨涌河中心線為界。
澳門總面積因沿岸填海而不斷擴大,自有記錄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2011年的29.9平方公里。其中:
- 澳門半島面積為9.3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31.1%;
- 氹仔島面積為7.4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24.7%;
- 路環島面積為7.6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25.4%;
- 路氹填海區面積為5.6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8.7%。
從數據顯示現今澳門的土地大部分從填海得來。隨著現今配合賭場集團的建設、以及城市建設的需求,路環、氹仔、路氹城以及新城區的填海正使澳門的總面積繼續擴張。
澳門總面積變化
[編輯]年份 | 澳門半島 | 氹仔島 | 路環島 | 路氹填海區 | 新城A區 | 新城C區 | 港珠澳大橋 澳門口岸 |
澳門總面積 | 澳門大學 橫琴校區 |
橫琴口岸
澳方口岸 |
---|---|---|---|---|---|---|---|---|---|---|
1864 | 2.78 | 1.5[3] | 5.61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9.89[4] | 不適用 | 不適用 |
1910 | 3.35 | 1.98 | 5.61 | 10.94 | ||||||
1912 | 3.4 | 2.3 | 5.9 | 11.6 | ||||||
1936 | 5.274[5] | 2.6 | 6.0 | 13.8 | ||||||
1957 | 5.422 | 3.3 | 6.3 | 15.1[6] | ||||||
1980 | 5.422 | 3.478 | 6.615 | 15.515 | ||||||
1982 | 5.422 | 3.478 | 6.615 | 15.515 | ||||||
1983 | 5.422 | 3.478 | 6.615 | 15.515 | ||||||
1984 | 5.422 | 3.478 | 6.615 | 15.515 | ||||||
1985 | 6.05 | 3.779 | 7.057 | 16.886 | ||||||
1986 | 6.05 | 3.779 | 7.087 | 16.916 | ||||||
1987 | 6.05 | 3.779 | 7.087 | 16.916 | ||||||
1988 | 6.05 | 3.779 | 7.087 | 16.916 | ||||||
1989 | 6.45 | 3.779 | 7.087 | 17.316 | ||||||
1990 | 6.45 | 3.779 | 7.087 | 17.316 | ||||||
1991 | 6.45 | 3.779 | 7.087 | 17.316 | ||||||
1992 | 6.9 | 4.3 | 7.5 | 18.7 | ||||||
1993 | 7.0 | 4.5 | 7.8 | 19.3 | ||||||
1994 | 7.03 | 4.54 | 7.77 | 19.34 | ||||||
1995 | 7.5 | 5.7 | 7.8 | 21.0 | ||||||
1996 | 7.8 | 5.8 | 7.8 | 21.4 | ||||||
1997 | 7.84 | 5.79 | 7.82 | 21.45 | ||||||
1998 | 7.8 | 6.2 | 7.6 | 2.0 | 23.6 | |||||
1999 | 7.8 | 6.2 | 7.6 | 2.2 | 23.8 | |||||
2000 | 8.5 | 6.2 | 7.6 | 3.1 | 25.4 | |||||
2001 | 8.5 | 6.2 | 7.6 | 3.5 | 25.8 | |||||
2002 | 8.5 | 6.2 | 7.6 | 4.5 | 26.8 | |||||
2003 | 8.7 | 6.2 | 7.6 | 4.7 | 27.3 | |||||
2004 | 8.8 | 6.4 | 7.6 | 4.7 | 27.5 | |||||
2005 | 8.9 | 6.5 | 7.6 | 5.2 | 28.2 | |||||
2006 | 9.3 | 6.5 | 7.6 | 5.2 | 28.6 | |||||
2007 | 9.3 | 6.7 | 7.6 | 5.6 | 29.2 | |||||
2008 | 9.3 | 6.7 | 7.6 | 5.6 | 29.2 | |||||
2009 | 9.3 | 6.8 | 7.6 | 5.8 | 29.5 | |||||
2010 | 9.3 | 6.8 | 7.6 | 6.0 | 29.7 | |||||
2011[註 1] | 9.3 | 7.4 | 7.6 | 5.6 | 29.9 | |||||
2012 | 9.3 | 7.4 | 7.6 | 5.6 | 29.9 | |||||
2013[註 2] | 9.3 | 7.6 | 7.6 | 5.8 | 30.3 | 1.0926 | ||||
2014 | 9.3 | 7.6 | 7.6 | 5.8 | 30.3 | 1.0926 | ||||
2015 | 9.3 | 7.6 | 7.6 | 5.9 | 30.4 | 1.0926 | ||||
2016 | 9.3 | 7.6 | 7.6 | 6.0 | 30.5 | 1.0926 | ||||
2017 | 9.3 | 7.9 | 7.6 | 6.0 | 30.8 | 1.0926 | ||||
2018 | 9.3 | 7.9 | 7.6 | 6.0 | 1.38 | 0.7162 | 32.9 | 1.0926 | ||
2019 | 9.3 | 7.9 | 7.6 | 6.0 | 1.38 | 0.7162 | 32.9 | 1.0926 | ||
2020 | 9.3 | 7.9 | 7.6 | 6.0 | 1.38 | 0.7162 | 32.9 | 1.0926 | 0.06428[7] | |
2021 | 9.3 | 7.9 | 7.6 | 6.1 | 1.38 | 0.7162 | 33.0 | 1.0926 | 0.06428 | |
2022 | 9.3 | 7.9 | 7.6 | 6.1 | 1.38 | 0.32 | 0.7162 | 33.3 | 1.0926 | 0.06428 |
2023 | 9.3 | 7.9 | 7.6 | 6.1 | 1.38 | 0.32 | 0.7162 | 33.3 | 1.0926 | 0.06428 |
上述數據1840-1975年期間取自文化局、澳門政府民政廳或相關文獻,1980-1999年取自統計局澳門年鑒,2000年後則取自地籍局。
根據另一資料顯示,1840年之前,澳門半島總面積只有2.7平方公里[8];1866年或之前,澳門總面積只有9.37平方公里。[9]
根據中山大學出版社繆鴻基等 《澳門》文獻資料顯示,1927年澳門半島正填海造陸擴至5.274平方公里,氹仔島則擴至3.478平方公里,路環島擴至6.615平方公里,總面積達15.374平方公里。[5][10][8]
歷史
[編輯]澳門沿海廣泛分佈淺灘,這成為澳門進行填海造陸的土地資源。澳門半島最早填海造陸於1850年,在三巴仔橫街及下環街之間的一段地方填海,在1863年,澳葡政府下令填平了南灣澳督府對面之海灣,並沿著附近的海傍把南灣街拓寬。其後分別在1866-1910年澳門半島西岸的北灣和淺灣、1919-1924年在澳門半島西岸的內港、1923-1938年澳門半島東岸的新口岸和南灣相繼進行填海工程。這些填海造陸工程陸續形成了現時的靑洲、台山、黑沙環、祐漢、筷子基、新口岸和南灣等地區的基本形貌,同時因開鑿而改變了塔石山和望廈山的地貌。
離島方面,原氹仔由大氹、小氹、一粒米3個小島組成。1919年大、小氹已填成一個島。而路環的填海工程進行於1930年代至1970年代,主要在聯生貨櫃碼頭和九澳水泥廠。
1980年代後期起,澳葡政府開展了黑沙環、新口岸和南灣、氹仔地區的填海工程。其中南灣填海工程於1992年7月8日正式動工,其總面積達175公頃,包括兩個人工湖和填海陸地約1.9平方公里。同期的黑沙環新區填海工程、林茂塘填海工程、新口岸填海工程、澳門國際機場填海工程及氹仔北安填海工程亦陸續完成。現氹仔的馬場和澳門國際機場地區,亦是通過在氹仔削山填海而來。至於路環,土地總面積達三十三萬平方公尺的聯生工業村,同樣是來自填海造陸得來。
現況
[編輯]路氹城填海計劃
[編輯]位於氹仔與路環之間,原本為十字門東側海面。早在1920年代,便有一大型塡海計劃將氹仔與路環之間的大片海域填海成為陸地,形成現稱的「路氹城」。路氹城的出現,把兩個原本獨立的氹仔和路環兩島連成一起。
1960年代路氹連貫公路落成後,該處已半天然半人工地形成土地。公路西側因水流緩慢,形成大遍淺灘,曾出現紅樹林,近路環一側後來更成為垃圾堆填區。公路東側亦形成泥灘,並發展了養蠔業。1990年代澳門政府計劃在該水域填海興建衛星城市,唯90年代末經濟不景,計劃被擱置,填海工程亦始終未有大規模地進行,只有當設施落實興建時,才進行該部份的填海,故淺灘紅樹林亦得以被保存。至澳門回歸時,落成的設施只有蓮花大橋、路氹城邊檢站、路環小型賽車場及皇庭海景酒店。
澳門博彩業開放後,路氹城被重新定位發展旅遊博彩業,多間博彩企業在路氹城投資興建旗艦酒店,另一方面,政府為配合2005年東亞運動會舉行,在路氹城興建多個體育場館,包括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國際射擊中心等,路氹城兩側的填海(或土地平整)工程正式展開,路氹濕地亦正式消失。
2007年,政府在路氹城東面機場大馬路旁增設建築物料堆填區,由於沒有徹底清理海底淤泥,機場與堆填區之間的淤泥,向跑道南聯絡橋滑移,使機場淺灘擴大,引來鳥類覓食,危及飛機安全[11]。
澳氹新城區填海計劃
[編輯]澳門政府在2006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新城區的計劃,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於2006年1月11日,介紹「澳氹新城區規劃」的初步方案,分別在澳門半島南面及東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5個區域,發新城區。計劃涉及面積730公頃土地,當中398公頃需要填海,預計可容納11至12萬人口,供澳門未來二十年發展。[12]
政府為配合酒店及娛樂設施發展,在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下,已率先落實澳門半島南部的填海工程,準備擴闊孫逸仙大馬路,以及作計劃中的澳氹海底隧道的出入口,唯該地段至今仍荒置。
2008年4月23日,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立法會表示,特區政府按照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的技術意見後,於「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原有基礎上微調,填海面積將較2006年規劃「略大」,用海面積約為500公頃,實際造地面積約有429公頃。
2009年4月21日,劉仕堯在立法會表示,「微調」後的「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的方案,用海面積由原來約500公頃再度調整為約400公頃,用地面積亦由約398公頃調整為350公頃,並在新取得的土地上不發展博彩業及低密度住宅項目(如別墅)[13]。但整項計劃經3年多時間,到目前仍在等待中央審批階段。
11月29日,行政長官辦公室宣佈,國務院日前批准了澳門填海造陸,填海區共分為五塊,分別位於澳門半島東、南,以及氹仔的北面,總面積約為350公頃,以興建新城區,並要求特區「在填海過程進行跟進管理,加強保護周邊環境,充份發揮新城區的建設作用。」[14]
澳門政府隨即就新城填海區的總體規劃開展相關工作,以及相關的公眾諮詢: 於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進行第一階段規劃概念研究,提出新城發展定位和概念性用地規劃方向。
於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進行第二階段規劃草案研究,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等團隊開始對新城功能結構、土地使用、公共服務和重大基建提出多方案比選,更於2011年第四季在澳門科學館進行第二階段公眾諮詢。
於2011年12月至今,則正在進行第三階段規劃方案研究,以草案階段專家、公眾意見為基礎,提出規劃方案,並預計於2012年第四季進行第三階段公眾諮詢[15]。
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
[編輯]為建設港珠澳大橋,澳門及珠海於新城A區東側建設人工島,在2009年12月15日開工。
輕軌東線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開展灘塗整治填海工程
[編輯]為配合輕軌東線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開展灘塗整治區域的施工,由2023年9月28日開始進行開展灘塗整治工程及地基加固工程。同時,為建設輕軌關閘站,澳門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請批准利用珠海區域範圍V形不規則地塊。該地塊總面積約3,700平方公尺,其中陸地面積約1,439平方公尺,海域面積約2,261平方公尺。[16]
生態島
[編輯]澳門2022年度施政方針指,特區政府將推動於澳門管理海域範圍內,進行生態島選址及可行性研究。後政府在2023年提出在龍爪角對開海域利用建築廢料堆填生態島,[17] 並在2024年公佈生態島分兩期建設,首期將分2期建造,第1期的用海面積約1.4平方公里,用海面積約為2.45平方公里。[18]
爭議
[編輯]澳門特區政府的土地開發紀錄,自從2005年成為了當地熱門的政治話題[19]。
長期的填海使得澳門的天然海岸線逐步消失。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地理 > 統計數字. [201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8).
- ^ 澳門特別行政區 地圖繪製暨地籍局. www.dscc.gov.mo. [202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0).
- ^ 澳門近代都市格局. www.icm.gov.mo. [202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 ^ 澳門土地法改革研究.[失效連結]
- ^ 5.0 5.1 澳門地貌概要. [202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 ^ 黃, 就順. 澳門知識叢書_澳門地理. 澳門基金會. 2009年.
- ^ 横琴口岸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澳方口岸区正式交付.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202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3).
- ^ 8.0 8.1 澳门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研究_澳门的填海造地工程. 百度文庫. [202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 ^ 第一章 人口活動與自然、生態環境. www.macaudata.mo. [202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 ^ 1927年澳門政府政廳總體統計資料. www.macaumemory.mo. [202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 ^ 路氹建筑物料堆填区堤堰建造工程公开招标.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2009-02-20.
- ^ 澳門日報,2007年1月12日。
- ^ 澳門日報,2009年4月22日。
- ^ 行政長官何厚鏵代表特區政府感謝國務院批覆同意澳門特區填海造地. 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 2009年11月29日 [2009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2月3日).
- ^ 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二階段公眾諮詢文本。
- ^ Mei, Mei. 配合輕軌東線工程 澳門政府提請中央批准利用珠海V形地塊待批. Plataforma Media. 2023-12-26 [202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3) (中文(繁體)).
- ^ 聯署發起人意見 - 正報新聞. www.chengpou.com.mo. [202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4).
- ^ 生態島構思介紹 DSPA - 澳門特別行政區 - 環境保護局. www.dspa.gov.mo. [2024-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3).
- ^ 新澳門學社,《新澳門》第32期,2006年7月。
來源
[編輯]- 期刊文章
- 薛白、龔唯平:澳門填海造陸的供求理論探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J],《澳門研究》2007(42)
-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