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谷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8月5日) |
澀谷 渋谷 | |
---|---|
町 | |
澀谷站前交叉口夜景(2016年7月24日攝) | |
坐標:35°39′33″N 139°42′14″E / 35.659233°N 139.703961°E | |
國家 | 日本 |
都道府縣 | 東京都 |
特別區 | 澀谷區 |
人口(2010年(平成22年)3月31日止) | |
• 總計 | 3,283人 |
時區 | JST(UTC+9) |
郵遞區號 | 〒 150-0002 |
澀谷[a](日語:渋谷〔澁谷〕/しぶや Shibuya */?)是日本東京的地名,包含以下定義:
- 位於東京都澀谷區的町。依照其住居表示,分為澀谷一丁目至四丁目。人口3,283人。[2]
- 以澀谷站為中心的廣域地名。包括澀谷一丁目至四丁目,以及鄰近的道玄坂、宇田川町、神南、櫻丘町等街區。
- 東京都特別區之一的澀谷區。
- 明治時代與大正時代設置的澀谷村→澀谷町。1932年編入東京市,並與周圍地區合併為澀谷區。
一般所稱的「澀谷」是指第1、2項,即以澀谷站為中心的市街地帶。澀谷與新宿、池袋並列為東京三大副都心,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乃日本流行與時尚的重要發信地;同時是東京通往首都圈東南郊區的交通樞紐,擁有多家連鎖百貨公司及綜合商場,為東急集團的大本營。澀谷站前交叉口的行人保護時相,則是東京象徵性的城市地景之一。
概要
[編輯]如同新宿、池袋一樣,澀谷也是以山手線轉運車站為中心發展的商圈。以「音樂之街」、「年輕人之街」著稱,百貨公司、時裝大樓、專門店、餐廳林立。澀谷站前有忠犬八公銅像,站前路口設有行人保護時相。
舉辦東京奧運的1964年(昭和39年)左右,當時的澀谷以百軒店的電影院街與圓山町的花街為中心,充滿大人文化,後方的松濤與南平台町是高級住宅街。
澀谷道路呈放射狀,加上多處斜坡與單行道使得道路拓寬十分困難,讓開發業者敬而遠之,造成此地比新宿、池袋相比發展較為遲緩[3]。
1973年(昭和48年),澀谷巴而可開幕吸引許多青少年前往,1975年(昭和50年)以後取代新宿成為流行基地。
地理
[編輯]如同其名,澀谷是擁有眾多谷地地形的地方。相較之下新宿位在甲州街道旁的脊線而有「丘上之街」之稱,澀谷位於侵蝕武藏野台地的澀谷川(穩田川)、宇田川匯流處,而有「谷底之街」之稱[b]。谷地兩側高低差距極大,例如澀谷Mark City1樓出入口是在谷底,但位於谷上的出入口是在四樓。也因地形關係,澀谷擁有相當多的「坂」(即坡道),眾多道路與建築沿山坡順勢興建。
澀谷原有穩田川(澀谷川上游)、宇田川等河川,現在全已暗渠化成為下水道[c]。兩河下游的澀谷川失去穩定水源,起點改到澀谷站北方地底,幾乎沒有自然水源注入。
現在在行政區劃上與代代木、神宮前、青山、代官山町等地區鄰接。
歷史
[編輯]根據吾妻鏡等史書記載,此地在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是武將澀谷氏的活動範圍,河內源氏源義朝的近臣澀谷金王丸也是本族族人。
江戶時代,大山街道(大約等同與現在國道246號)沿線形成繁榮的聚落。
明治時代,1885年(明治18年)山手線開通,1911年(明治44年)都心方向的東京市電、1907年(明治40年)西側的玉川電鐵(今東急電鐵田園都市線)通至此地,成為交通節點。1927年(昭和2年)東京橫濱電鐵(今東急電鐵東橫線)、1933年(昭和8年)帝都電鐵(今京王電鐵井之頭線)、1938年(昭和13年)東京高速鐵道(今東京地下鐵銀座線)陸續通車。
五島慶太領導的東京橫濱電鐵仿照小林一三領導的阪神急行電鐵(今阪急電鐵)在梅田站的作法,在1934年(昭和9年)開設東橫百貨店(今東急百貨店東橫店東館),在關東是次於池上電氣鐵道(今東急電鐵池上線)五反田站白木屋(1928年)、東武鐵道淺草雷門站(今淺草站)松屋百貨(1931年)後的第三例,也是全國第四例的轉運總站百貨店。交通上的便利成功吸引了東急沿線的居民。
1954年(昭和29年)東急會館(舊玉電大樓,今東急百貨店東橫店西館)、1957年(昭和32年)東急文化會館(今澀谷Hikarie),1965年(昭和40年)澀谷東急大樓(今澀谷東急Plaza)、1967年(昭和42年)東急百貨店本店等陸續設立,澀谷成為「東急之街」。
1975年(昭和50年)以後,為了搶奪澀谷,季節系列的西武百貨店在1968年(昭和43年)進駐澀谷,接著1973年(昭和48年)同屬季節系列、面向年輕世代的澀谷巴而可(PARCO)開店。之後,東急與西武展開商業與都市開發競爭。
1970年代,澀谷取代新宿成為成為年輕世代的流行基地;這不只影響澀谷本身,還影響了整個澀谷區。1970年代以前,新宿是年輕人文化與流行時尚的先驅。1973年(昭和48年)澀谷巴而可開幕後,年輕人文化基地從原本的新宿移至澀谷,之後擴展到包含原宿在內的澀谷區全體。
- 季節集團
- 東急集團
住居表示實施的澀谷區澀谷在1966年(昭和41年)4月1日由澀谷區青葉町、美竹町、宮下町、上通一丁目與二丁目、中通二丁目與三丁目、並木町、金王町、神宮通一丁目與二丁目、穩田二丁目、八幡通一丁目與二丁目、常磐松町、綠岡町各部分地區合併成立[4]。
地名由來
[編輯]地名由來主要由以下說法[5]:
- 古時此地稱為「鹽谷之里」。後「鹽谷」(しおや)演變為「澀谷」(しぶや)。
- 平安時代末期的此地領主河崎重家,抓住闖入京都御所的盜賊澀谷權介盛國,因此賜姓「澀谷」,領地也改稱為「澀谷」。
- 此地河水富含鐵質,呈現紅色的「澀柿色」(シブ色),稱為「シブヤ川」。
- 澀谷川流域低地稱為「しぼんだ谷」。
町名的變遷
[編輯]實施後 | 實施年月日 | 實施前(無備註表部分地區) |
---|---|---|
澀谷一丁目 | 1966年(昭和41年) 4月1日 |
青葉町(全域),美竹町(全域),宮下町(全域),神宮通二丁目(全域),穩田二丁目(全域),上通一丁目,上通二丁目 |
澀谷二丁目 | 中通三丁目,並木町,八幡通一丁目,金王町,上通一丁目,上通二丁目 | |
澀谷三丁目 | 中通二丁目,中通三丁目,並木町,八幡通一丁目,八幡通二丁目,金王町 | |
澀谷四丁目 | 常磐松町,八幡通一丁目,綠岡町,上通一丁目 |
特色
[編輯]文化
[編輯]澀谷PARCO劇場、Club Croisee、CINESAISON澀谷、Studio PARCO等音樂展演空間、劇場、電影院林立,常舉行電影祭與音樂祭。也有許多上映各種個性作品的電影院。像是舉辦篠山紀信寫真展等多項企劃展的PARCO MUSEUM(2007年閉館)、新資訊發送基地的PARCO FACTORY、LOGOS GALLERY等常舉辦具有高度社會性的藝術展覽。「TOKYO FM澀谷西班牙坂工作室」等眾多廣播公司的衛星工作室也聚集於此。東急計畫在東急文化會館舊址建設都內最大規模的音樂劇劇場。
流行
[編輯]1970年代起,PARCO、OIOI的進駐與SHIBUYA 109的誕生,使得澀谷與原宿並列為年輕人的流行文化基地。1990年代,「澀谷辣妹」(ギャル)風潮引起大眾媒體的注目。以20、30歲OL為主力的百貨店是成人時尚的領導者,10多歲的少女則信奉以109與PARCO、路邊小店引領的辣妹時尚。受到辣妹時尚影響的「辣男」(ギャル男)與「兄系」(お兄系)等風潮也從澀谷推廣到全國各地。澀谷辣妹的大型活動「澀谷Collection」極為知名。此外澀谷也有許多古著店。
資訊科技
[編輯]資訊科技相關的創業公司以車站南邊的櫻丘町為中心。在國土交通省的調查中,本地軟體相關的IT企業數量僅次於千代田區與港區,排名第三,以站別來看澀谷站僅次於秋葉原站名列第二,有「Bit Valley」之稱[d]。
主要活動
[編輯]- Light-Up Christmas In SHIBUYA( - 1997年,1999年 - )
- 澀谷Collection
- D-1 Grandprix(全國最大規模的高中生活動)
- Campus Summit(全國最大規模的大學生活動)
主要設施
[編輯]
|
澀谷站周邊
- 東急百貨店東橫店(東館、西館、南館)
- 澀谷Mark City
- 東急Plaza
- 澀谷地下街
- 109-2
- MARUI CITY澀谷
- 澀谷Hikarie
澀谷中心街方向
- QFRONT
- Forever 21澀谷
- 大盛堂書店
- WC
井之頭通方向
- 澀谷西武(A館、B館)
- 澀谷Loft
- CLUB QUATTRO
- 東急手創館澀谷店
- CHELSEA HOTEL
- 東京山手教會
澀谷公園通方向
火焰通方向
- MARUI CITY澀谷
- TOWER RECORDS澀谷店
- 澀谷消防署
文化村通方向
道玄坂方向
- SHIBUYA 109
- THE PRIME
- 澀東CINE TOWER
圓山町方向
- Shibuya O-EAST、O-Crest
- Shibuya O-WEST、O-nest
- WOMB
宮益坂方向
櫻丘町方向
以澀谷為舞台或曾經登場的作品
[編輯]電影
[編輯]- 素っ裸の年令(1959年、日活)
- 摩斯拉
- オクトパスアーミー シブヤで會いたい (1990年)
- 卡美拉3 邪神覺醒
- 哥吉拉×美加基拉斯 G消滅作戰
- 愛情,不用翻譯
- 澀谷物語
- 日本沉沒
- 玩命關頭3:東京甩尾
- 惡靈古堡4:陰陽界
- 惡靈古堡5:天譴日
- 怪物的孩子
- 名偵探柯南:萬聖節的新娘
- 唐人街探案3
連續劇
[編輯]漫畫
[編輯]電腦遊戲
[編輯]小說
[編輯]其他
[編輯]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 ^ 「渋谷」中文譯名應為「澀谷」,但常誤寫作「涉谷」。「渋谷」原本所對應的舊字體(傳統漢字)寫法為「澁谷」,按照日本漢字簡化規則,「澁」的新字體為「渋」。「渋」字下的四個小點即代表上面的「止」字重覆兩次(「摂」亦同此理,為「攝」的新字體)。在中文漢字裡,「澁」為「澀」的異體字。「涉谷」則是錯用別字,因「渋」字形似「涉」字而混淆(「涉」的對應日本簡化漢字實為「渉」)。[1]
- ^ 新宿周邊標高35m - 40m,澀谷周邊約15m左右,差距20m以上。
- ^ 穩田川編為千駄谷幹線、宇田川編為宇田川幹線;澀谷站周邊水路進行大幅改造,澀谷川現與下流下水道連結。
- ^ 「澀谷」直譯成英文的「bitter valley」,加上位元的「Bit」,成為宛如美國矽谷(Silcon Valley)的「Bit Valley」(ビットバレー)(PC Online,?ダイアリ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