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科奇半島
楚科奇半島(俄語:Чукотский полуостров,英語:Chukchi Peninsula,中國唐代稱爲夜叉國),是歐亞大陸最東端的半島,也是歐亞大陸地理位置上唯一位處西半球的地方,位於北緯66度,西經172度附近。楚科奇半島北臨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南為白令海,其最東端的海岬為傑日尼奧夫角,隔白令海峽與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蘇厄德半島上的威爾斯王子角遙遙相對,兩者間的直線距離僅100公里左右。
歷史
[編輯]楚科奇半島上人類活動的痕跡可以追溯到一萬年以前。公元前5000至3000年,當地居民開始捕捉海洋中的哺乳類動物,這一活動一直維持了下來。1648年西美昂·傑日尼奧夫遠航經過楚科奇半島,這是楚科奇半島第一次和俄國有所接觸,傑日尼奧夫記下了當地人養殖馴鹿的習慣,這一產業後來得到較大的發展。1725年,維他斯·白令的遠航也經過楚科奇半島,這裡隨後成為北方海路所經之處。
十八世紀初之後的一百五十年間,俄羅斯的哥薩克騎兵和皮毛商人多次試圖用武力征服楚科奇半島,但均告失敗,楚科奇半島的居民也獲得了彪悍好戰的名聲。直到1920年代蘇聯建立後,楚科奇半島的居民才逐漸接受俄羅斯的管轄。1950年代後期,大量俄羅斯和烏克蘭移民湧入楚科奇半島,使得當地社會的組織結構和文化發生了變化。蘇聯解體後,原住民要求自治的活動開始興起。
居民和生活狀況
[編輯]今日楚科奇半島屬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除了外來移民外,原住民主要由楚科奇人、尤皮克人(又稱西伯利亞愛斯基摩人)組成,還有少量的科里亞克族、楚溫人、鄂溫人等,按照1989年的人口調查結果,半島上有15,000個楚科奇人以及1700名尤皮克人。楚科奇人生活相對閉塞,近來美國阿拉斯加州已經給予楚科奇半島的居民免簽證的待遇,便於他們和阿拉斯加的親屬進行交流[1]。楚科奇半島緯度較高,整體處於樹木線以北,但其緯度又不足以形成大片的冰原,屬於典型的苔原環境,主要的植被是苔蘚和地衣。半島上丘陵較多,較少的低地則被湖泊和泥沼環繞。由於整個半島三面環海,濕度和冬天氣溫相對與附近地區較高。楚科奇半島上的主要產業為採礦、原油、捕獵、捕魚以及馴鹿養殖等。蘇聯時期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的工農業,增加人口,曾建設較多的工礦企業,近年這些工礦企業對環境和苔原覆蓋率的影響逐漸被重視,而苔原的覆蓋率又對馴鹿生存有著關鍵影響。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俄楚科奇半岛和美阿拉斯加原住民可以免签互访. 極地海洋門戶. 2015-07-30 [2018-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2).
來源
[編輯]- Richard B. Lee, Richard Daly,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Hunters and Gatherers,1999,pp 137-140.
- Milton M. R. Freeman, Endangered Peoples of the Arctic: Struggles to Survive and Thriv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0, pp. 17-34.
- 楚科奇半島地區苔原介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