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易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易祓
宋朝政治家、文學家
姓名易祓
彥章
彥偉
彥祥
山齋
封爵寧鄉縣開國侯
出生1156年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巷子口鎮巷市村
逝世1240年
今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巷子口鎮巷市村
周易總義》二十卷
周官總義》三十卷

易祓[1](1156年—1240年),字彥章,一作字彥偉,又作彥祥,號山齋湖南長沙寧鄉巷子口鎮巷市村人。[註 1][2]南宋中後期學者,為孝宗寧宗理宗三朝重臣,與同郡湯璹王容並稱「長沙三俊」。[註 2]與著名詞人姜夔「折節交之」。[註 3]著有《周易總義》二十卷、《周官總義》三十卷等。

生平

[編輯]

淳熙二年(1175年),易祓在太學讀書。不久後就回到家中,他的妻子曾經寄給他一首詞《一剪梅》「染淚修書寄彥章。貪做前廊,忘卻迴廊。功名成遂不還鄉。石做心腸。鐵做心腸。紅日三竿懶畫妝。虛度韶光。痩損容光。不知何日得成雙。羞對鴛鴦。懶對鴛鴦」來呵責他。[3]

易祓一直在太學讀書十年,淳熙十二年(1185年)授予官職上舍釋褐、補文林郎、昭慶軍節度使掌書記。[註 4] [註 5][4][5]

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易祓被召入荊南帥幕。兩個月後即授職太學正。[註 6]

寧宗慶元二年十一月(1196年),易祓為秘書省正字。[註 7][6]

慶元四年(1198年),易祓為校書郎,旋即又升為秘書郎[註 8]

慶元五年(1199年)七月,易祓為著作佐郎起居舍人。十二月以著作佐郎兼實錄院檢討官[註 9]

慶元六年二月(1200年),易祓為權右侍郎官,後又轉奉議郎。八月,易祓為著作郎。九月,易祓出任知府江州。[註 10]

嘉泰初(1121年),易祓在江州任職知府[註 11]

嘉泰三年(1123年),易祓被召赴行在所,又為員外郎左侍郎官[註 12]

嘉泰四年四月(1124年),易祓為樞密院檢詳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同年七月,授職國子司業[註 13]

開禧元年六月(1205年),易祓任職中書舍人。八月,授職左司諫兼侍講。[註 14]

開禧二年(1206年),易祓任職禮部尚書直學士院,立即又落職與宮觀[註 15]

開禧三年十一月(1207年),易祓得罪權貴被貶融州[註 16]

嘉定二年十二月(1209年),易祓在融州任職,撰有《真仙岩亭賦》。

嘉定四年(1211年),易祓撰寫《易學舉隅》四卷。[註 17]後移全州居住。[註 18]

嘉定八年(1215年),易祓曾為方信孺書寫桂林世節堂扁額,磨崖石刻於龍隱岩[註 19]

嘉定九年七月(1216年),易祓從全州遷移到衡州,得到聖旨回歸寧鄉,中途經過祁陽縣浯溪,有題浯溪詩刻石。[註 20]

嘉定十三年(1220年),易祓官復原職。[註 21]

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易祓轉職朝請大夫,還是在家中居住,實際上被閒置。[註 22]

寶慶三年(1227年),理宗封易祓為寧鄉縣開國侯[註 23]

紹定元年(1228年),易祓撰成《周易總義》二十卷。[註 24]

嘉熙四年三月二十日(1240年),易祓因病去世,壽年八十五歲。[2]

作品

[編輯]
  • 周易總義》
  • 《易學舉隅》四卷
  • 《周禮總義》三十卷
  • 禹貢疆理廣記》六卷
  • 《周禮釋疑》
  • 《漢南北軍制》
  • 《山齋集》

腳註

[編輯]
  1. ^ 《文淵閣四庫全書》中的《氏族大全》卷二十一:「易袚,字彥偉,長沙人。工小詞。」
  2. ^ 王鰲《姑蘇志》卷五十一:「湯璹字君寶,本瀏陽人,淳熈中第進士。與王容、易祓號『長沙三俊』」
  3. ^ 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二《姜堯章自敘》載姜夔自稱:「金陵吳公及吳德夫、項平甫、徐子淵、曾幼度、商翬仲、王晦叔、易彥章之徒,皆當世俊士,不可悉數,或愛其人,或愛其詩,或愛其文,或愛其字,或折節交之。」
  4. ^ 南宋科舉狀元有兩種,一為制科殿試第一名的狀元;一為太學上舍考試優等釋褐的狀元,稱「釋褐狀元」,其恩例與殿試狀元相同。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十三《釋褐狀元恩例》記載:「舊制,太學上捨生積校以優,而舍試又入優等者,就化原堂釋褐,號褐狀釋元,例補承事郎、太學正、錄。淳熙初,鄭鑒自明由此選,不四年而為著作郎補郡。自明數言事,上甚喜,久而稍厭之。六年,劉純叟堯夫復以解褐除國子正。時王仲行為兵部尚書,奏言:『今兩優釋褐,初除京秩,即授學官,視狀元制科恩數過之,事理不當。乞先與外任。』時知滁州張商卿亦言:『今中上舍為學官,不數年便可作監司、郡守、獄訟、財賦非所素習,莫能保其不繆,乞先注職官。』上然之。十月丙申,詔與殿試第二人恩例。」
  5.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祓弱冠鄉舉游太學,工詞賦,淳熙乙巳釋褐,依殿試第一人恩例,初仕文林郎昭慶軍節度使掌書記。」。明朝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八十四「淳熙狀元」條:易袚「孝宗淳熙乙巳狀元及第。」
  6.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甲寅,入荊南帥幕。兩月,除太學正。」宋朝曹彥約《昌谷集》卷二有《送易彥章以太學正召》詩:「涵養書生二百春,為渠文物有經綸。只今領袖賢關地,疇昔錙銖舍法人。吾道年來多落落,士風從此卻彬彬。不應小折陳蕃角,謾謂朝家棄直臣
  7.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丙辰,召試館職,除正字」
  8.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丁巳,磨勘轉宣教郎。十月,除秘書郎」
  9.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己未七月,除著作郎兼實錄院檢討官,權起居舍人」
  10.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庚申二月,權右侍郎官,進天聖日曆會要,轉奉議郎。壬戌,磨勘[轉]承議郎。八月,除著作郎。九月,補外,知江州。磨勘轉朝奉郎」
  11. ^ 詩人度正在江州拜謁易祓時有《謁江州易彥章》詩:「經帷諫閣竟云何,且著蓮花峰下么。書院淒涼安處問,廬山突兀為誰高。依依松柏經年好,泛泛鶯花逐日過。萬世清芬懸日月,元來得失一毫毛」
  12.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癸亥三月,召赴行在所。奏對,除員外郎。除左侍郎官。」
  13.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甲子三月,除樞密院檢討官。四月,磨勘轉朝散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兼實錄館檢討官。七月,除國子司業。」
  14.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乙丑六月,權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八月,除左司諫兼侍講。九月,進呈《高廟御集》,轉朝請郎。」
  15.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丙寅三月,進講《論語》稱旨,轉朝奉大夫。除右諫議大夫,磨勘轉朝散大夫。七月,除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充明堂大祀橋楨遞使。九月,入祠,提舉江州興國宮。」
  16. ^ 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一《蘇師旦麻》:蘇師旦將建節,學士顏棫、莫子純皆莫肯當制。易祓彥章為樞密院檢詳文字,師旦為都承旨,祓與之昵,欣然願任責。遂以國子司業兼兩制,竟為師旦草麻,極其諛佞。至用前人舊對所為有文事,有武備,無智名,無勇功者,蓋以孔子比之,子房不足道也。既宣布,物論譁然,亟擢祓左司諫。諸生為之語曰:「陽城毀裴延齡之麻,由諫官而下遷於司業;易祓草蘇師旦之制,由司業而上擢於諫官」。既而韓誅,蘇得罪,祓遂遠貶。
  17. ^ 元胡一桂《周易本義啟蒙翼傳》中篇云:「易袚《易學舉隅》四卷,嘉定四年三月朔自題其書」
  18.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謫融州,移全州」
  19. ^ 明張鳴鳳《桂勝》卷二:「嘉定八年二月吉,莆田方信孺新桂林西漕台廳事為世節堂,長沙易袚書扁,磨崖於龍隱岩。」
  20. ^ 《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十二載易祓詩云:「湘江東西直浯溪,上有十丈中興碑。誰鑿豐碑鎮山曲,漲邊美人美如玉。想當歌頌大業時,胸蟠星斗光陸離。……野叟蒙頭看打碑,君其問諸水邊石。」詩後題識云:「長沙易祓,還自清湘。道出浯溪,□舟崖下,懷古興思,輒綴數語,以識我山丘□願。長沙賀廷彥始安、歐陽誠同□男□侍行。嘉定九年七月旦書。」題識之後有陸增祥按語云:「右易祓詩,在摩崖右凹下,近始從沙土中掘出。瞿、宗兩家均未之見也。」
  21.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庚辰,六十五歲,復原官,提舉太平興國宮」
  22.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乙酉,轉朝請大夫,提舉玉龍萬壽宮」
  23. ^ 清朝同治六年刊印《續修寧鄉縣誌》中的《宋封開國男禮部尚書易祓墓誌》:「丁亥,郊恩轉朝議大夫。封寧鄉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
  24. ^ 文淵閣四庫全書》中《周易總義》陳章:「紹定戊子夏四月旦門人陳章謹序」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漢語拼音Yì Fú。
  2. ^ 2.0 2.1 《易祓与屏山烟雨》. 網易. 2010-01-19 [2011-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李有. 《古杭杂记》.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2192. 
  4. ^ 徐松. 《宋会要辑稿·崇儒》.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57: 2184. 
  5. ^ 佚名. 《南宋馆阁续录》.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98: 281. 
  6. ^ 徐松. 《宋会要辑稿·崇儒》.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57: 4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