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民晚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民晚報
Xinmin Evening News
孫中山書稿輯集而成的《新民晚報》報頭
新民晚報2022年5月11日的頭版
類型晚報
版式小報
持有者上海報業集團
出版商新民晚報社(事業單位[1]
主編馬笑虹(兼社長及黨委書記)
創刊日1929年9月9日(南京《新民報》)
1946年5月1日(上海《新民晚報》)
語言簡體中文
總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威海路755號上海報業集團大廈4樓
發行量110-120萬份
CN31-0003
售價人民幣一元
網站新民網
免費在線檔案paper.xinmin.cn

新民晚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出版的晚報,現為上海報業集團旗下報紙,也是中國大陸創刊時間最早並至今連續出版的一家報紙[2]。其前身是1929年創刊的《新民報》,上海《新民報》是新民報社五個分社、八個地方版中的一個。《新民報》和《新民晚報》的報頭均由孫中山書稿輯集而成。

《新民晚報》是上海地區的綜合性報紙,以「宣傳政策,傳播知識,移風易俗,豐富生活」為辦報方針,按照辦報方針確立了「為民分憂,與民同樂」、「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辦報宗旨[3]。在內容上,以報道上海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新聞為主,特別以社會新聞、國際新聞、體育文化新聞報道見長,同時出版夜光杯副刊和其他一些特色專刊。力求可親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讀性。

《新民晚報》與《解放日報》、《文匯報》並稱為上海三家主要報紙,2016年、2018年均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為全國百強報刊。[4]

歷史

[編輯]

新民報時期

[編輯]

創刊

[編輯]
新民報1945年8月12日的頭版

新民晚報前身為上海新民報晚刊,新民報在南京創辦於1929年9月9日。由陳銘德、吳竹似、劉正華等發起創辦,受到四川地方實力派的經濟資助。報名取「作育新民」之意,也含有繼承和發揚同盟會時代《民報》精神的用意[5]陳銘德中央社辭職出任社長,張友鸞任總編輯,鄧季惺1937年任經理。新民報社全稱為「首都新民報社」。初期社址設在南京洪武街,1930年後遷至估衣廊73號,1935年又遷至新街口北中山路102號。篇幅上起初每天出版4開一張,1931年改為對開一張,1933年又改為對開兩張[5]。早期辦報主張「為辦報而辦報,代民眾以立言,超乎黨爭範圍之外[6]」。

九一八」之後,《新民報》積極宣傳抗日,反對「不抵抗政策」,支持學生愛國運動[5],產生很大影響,同時社務改進,1932年「淞滬抗戰」後報紙發行量激增到1萬多份,到1936年報紙發行量達2萬多份。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新民報》發表《請對日絕交》等社論,6月19日遭到國民政府下令停刊一日的處分;1935年,在一二九運動中,《新民報》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壯舉。在當年的12月17-18日,因刊登揭露國民政府暗害要求抗日學生代表的罪行遭到停刊三日的處分。1937年抗戰爆發後,《新民報》發表大量抗日社論等文稿[5]

全國性發展

[編輯]

1937年6月1日改組成立南京新民報社股份有限公司,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社長蕭同茲任董事長,陳銘德改任總經理,羅承烈任總主筆,趙純繼任總編輯,同日更名為《南京新民報》[5]。抗戰爆發後堅持在南京出版,1937年11月7日因日軍進犯南京停刊西遷,當月27日在南京出版最後一期宣布停刊。1938年1月15日在重慶復刊。1941年11月1日增出重慶版晚刊。1943年6月18日出版成都版晚刊。1945年2月1日增出成都版日刊。同年9月在重慶成立新民報總管理處,陳銘德任總經理,羅承烈、張恨水、鄧季惺為協理。重慶、成都兩社總主筆羅承烈,主筆有趙超構、張恨水、張友鸞等。成渝兩地總發行量達十萬份,居大後方各報之首。抗日戰爭勝利後,總管理處遷返南京。1946年1月1日出南京版晚刊。同年10月10日刊南京日刊。曹仲英任總編輯,宣諦之、周綏章任主筆。同年4月4日,創辦北平版日刊,張恨水負責主持。5月1日再增辦上海版晚刊,趙超構任主筆,程大千任總編輯。至此,該報在全國擁有5社(南京、重慶、成都、北平、上海)8版(南京、重慶、成都均為日、晚刊,北平為日刊、上海為晚刊)[5]郭沫若巴金老舍夏衍田漢聶紺弩吳祖光、馬彥祥等先後應邀為該報撰稿或主編副刊。

干涉與查封

[編輯]

1947年2月22日,上海版副刊《夜光杯》刊登諷刺國民黨的《冥國國歌》一詩,國民黨市黨部主委方治逼令陳銘德「自行停刊謝罪」,要在跑馬廳開公審大會。後陳銘德「停刊一日,刊登道歉啟事」了事,但於同年5月25日,該報終以「破壞社會秩序」、「意圖顛復政府」的罪名,與《聯合晚報》、《文匯報》一同被查封。其後國民黨又到報社搜捕,記者張忱被捕,後在中華民國政府指派總編輯控制下,於同年7月底復刊[7]。1948年7月8日南京版被中華民國政府勒令永久停刊[5]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前,成都版、重慶版相繼遭到干涉控制或查封,一些與中華民國政府言行不一致的記者被迫離去或被捕入獄,甚至被殺害。

報紙言論方針

[編輯]

該報言論,九·一八事件後主張抗日救亡,採取「中間偏左,遇礁即避」的方針。重視社會新聞,副刊很有特色,講究版面編排和標題製作,在讀者和新聞界中有一定影響。

1949年之後時期

[編輯]

異地終刊,上海版改名新民晚報

[編輯]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南京後,《新民報》南京版於6月5日復刊,後成渝兩地版分別於1950年4月和1952年1月終刊。南京版於1950年4月30日停刊[5],北平版於1952年底終刊。上海版繼續出版。1952年報紙改版,由對開一張改為4開一張,讀者以里弄居民為對象,進行通俗時事宣傳。1953年《新民報》社實行公私合營,由趙超構任社長,蔣文杰任總編輯,陳銘德改任副社長,後任顧問。編輯方針改為「以開展和提高市民文化生活為主,報道市區建設為輔」,發行量增至1萬多份,1953~1955年日出4開一張半(6版),至1955年下半年,該報發行量上升至4萬餘份[7]

1956年到1957年,《新民報》進行改革,初步獲得成功,發行量增至13萬份,1958年4月1日,上海《新民報・晚刊》改名《新民晚報[7]。1960年,因紙張供應緊張,該報由4開6版一張半改出4開4版一張。同年6月,《新聞日報》與《解放日報》合併,原在《新聞日報》工作的馮英子等一部分人員調入新民晚報社工作。1962年,《新民晚報》又宣傳「左」的思想和方針政策,參加「四大批判」,也轉載了許多批判文章。1964年起,報社編輯、記者和工作人員分期分批下放農村、工廠參加四清運動[7]

文革時期

[編輯]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新民晚報》社被「造反派」接管,同時聲稱「《新民晚報》是一張封、資、修黑報」,砸掉報社大門上的招牌,並當眾焚毀,宣布社長、總編輯、編委等幹部辭職,《新民晚報》正式停刊,另行編印《上海晚報》。1968年9月,工宣隊軍宣隊進駐報社,制止兩派武鬥,領導「斗、批、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以「清理階級隊伍」為名,迫害報社員工及家屬,也製造了許多冤案。1970年,報社員工被迫前往設在奉賢海濱的上海新聞出版五七幹校勞動操練。1973年底,新民晚報社建制撤銷[7]

文革之後

[編輯]

1979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之後,新民晚報於1980年恢復建制,1982年元旦復刊。1986年,《新民晚報》進行了第一次擴版,由4開6版擴為4開8版,除原有4個新聞版和2個副刊《夜光杯》版外,新設了11個專刊。同時新民晚報還設立《北京航空版》,方便北京和東北的讀者及早看到。1992年7月起,《新民晚報》由4開8版擴為4開16版,其中一半版面為新聞版;1996年再次擴版,由4開16版擴大為4開24版[7]。1998年1月,《新民晚報》又進行了第四次擴版,日出32個版,成為當時中國內地版面最多的報紙之一,也是上海發行份數和版面數量最多的報紙。擴版後的報紙分為AB兩個板塊,每個板塊由16個版組成。A版以要聞、文化、社會、體育、國際等各類新聞版;B版16版中有4個彩色版,內容主要是經濟報道和專刊副刊。1999年,該報周一至周三出版32版,周四、周五出版40版,周六出版32版,周日出版24版[8]

1991年啟用的新民晚報大廈,在1991年至1999年為《新民晚報》社址,現為澎湃新聞總部。該大樓樓頂仍有「新民晚報」字樣
1999年啟用的文新報業大廈,《新民晚報》隨即遷入該大樓辦公至今

1991年,新民晚報社遷入延安中路839號的新民晚報大廈[9]。1999年文新報業大廈啟用後,新民晚報遷入該大樓辦公至今;目前新民晚報大廈供澎湃新聞使用。

1992年7月1日,新民晚報啟用電子出版系統,該項目獲得了國家新聞出版署科技成果三等獎。1998年12月1日,新民晚報推出電子網絡版,開通後在「上海熱線」排行榜上已躋身前8位,日平均訪問量為5000人[10]。網站於2006年9月9日改版為新民網。當時的域名為www.xinminnext.com,2008年1月28日調整為www.xinmin.cn,2010年7月網站實現公司化。同年9月15日,新民網推出「上海灘」微博平台(已關閉),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基於微博架構傳播的新聞網站,也是中國內地首家完全要求手機實名註冊的微博平台,並設置了由用戶製造內容的「微新聞」欄目[11]

2004年5月18日,《新民晚報》改版,正式推出以改版、改制改人為重點的「三改聯動」方案。改版理念是增加新聞容量,整合專副刊,以辦好「三張紙」(新聞紙、文化紙、生活紙)為主線,調整版面設置。新聞版面從16個增加至24個,新聞容量比改版前增加50%。實行32個版面當天同步印刷,新增10個新策劃的新聞版面及7個新周刊。改版後設視覺總監、圖片總監,統一版式,美化版面[8][12]

2016年9月9日,為慶祝新民晚報創刊87周年,新民晚報推出「新民鄰聲」客戶端(現新民客戶端),該客戶端提供新聞時事、社區資訊、交通查詢、生活繳費、日常投訴等便民服務[13]

2017年8月16日,為慶祝新民晚報創刊88周年,新民晚報完成了融媒體指揮中心的建設。同時,新版新民客戶端上線運行[14]

2020年10月,美國國務院將《新民晚報》列為「外國使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做法是對中國駐美媒體及記者的「政治打壓和污名化」[15]

報紙方針

[編輯]

長期以來,新民晚報一以貫之地傳承著名報人趙超構老社長提出的「短些、短些、再短些」、「廣些、廣些、再廣些」、「軟些、軟些、再軟些」等辦報風格。

海外拓展

[編輯]

1994年10月新民晚報在美國設立獨資企業「新民國際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印刷並發行新民晚報及與報業有關的廣告、文化交流等業務,自同年11月1日通過衛星傳版,該報在美國同步印刷發行,每天數萬份報紙通過美國郵局寄往全美讀者;在洛杉磯150個零售點上,每天可買到當天的《新民晚報》;與此同時,投資近千萬元人民幣的新民國際有限公司也在美國註冊誕生。1996年,新民晚報在美國設立駐美記者站,同年創辦《新民晚報·美國版》,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張在海外發行的晚報[7]。1997年,新民晚報在香港設立辦事機構「新民國際(香港)分公司」,從事新民晚報在香港地區的發行工作。1998年新民晚報在澳門發行[16]。2002年,新民晚報與澳洲星島日報合作創辦了《新民晚報·澳洲專版》,每天在澳洲發行的《星島日報》上有一個整版的新民晚報綜合新聞;2004年,新民晚報與加拿大加中時報(現《加西周末》)合作,創辦了《新民晚報·加拿大版》,每周有四個版的新民晚報綜合新聞,擴大了新民晚報在當地華人中的影響。

設計版面

[編輯]

新民晚報平日為4開24版,發行量110萬份,標題字體為大標宋體黑體;報紙標誌口號「飛入尋常百姓家」添加在報頭。主要新聞版面有上海新聞、中國新聞、國際新聞、文體新聞等;每天編輯出版的副刊《夜光杯》,在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現今擁有軍界瞭望、康健園、國家藝術雜誌、新民旅遊、汽車周刊、新民環球、新民教育、新民法譚、新民財經、金色池塘、星期天夜光杯等包括在報內的周刊,加上家庭周刊、業主周刊這兩份獨立周刊,吸引了不同層次的讀者。

新民晚報在全球23個國家發行海外版。

競爭壓力

[編輯]

在上海地區近年來,新聞晨報新聞晚報讓新民晚報面臨極大壓力,揚子晚報錢江晚報等周邊城市晚報也搶占了不少原本屬於新民晚報的份額。

1998年新民晚報單份零售價由0.5元人民幣突然提高到1元人民幣,發行量從頂峰時的180萬掉到140萬,被迫調價回0.7元人民幣一份,之後發行量每年下降10萬份左右。從經營上看,2001年後廣告額也每年下降,而新聞晨報卻以每年1億人民幣的廣告額遞增,2004年代理總額超過4億,發行達到50萬份。青年報改版半年之後發行也達到30多萬份。

雖然在中國相關部門公布的中國都市類報紙競爭力監測上新民晚報名列第一,目前其發行量仍是新聞晨報的兩倍,但新聞晨報的廣告增勢更加明顯,市場份額已經占優。[17]

但是現今,新民晚報影響力仍然巨大,2018年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列入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

辱滬門事件

[編輯]

2009年2月4日,《新民晚報》在其社區版刊登了一篇署名「大偉」的文章《新英雄闖蕩上海灘 不限戶籍個個精英》。[18]

文章刊發後在上海本地引起軒然大波,文中的一些言論,比如「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有點像美國土著紅種人」被認為是對上海人、上海話、上海文化的嚴重侮辱,其使用的比喻手法也是對美國印第安人的嚴重歧視,甚至有引發國際爭端的風險。在以寬帶山為代表的上海本地論壇上,大量上海人紛紛聲討《新民晚報》和該文作者,戲稱《新民晚報》已成《新民皖報》,甚至一些外地網友也加入聲討。

據香港《明報》與《成都商報》稱,該文驚動一位已經退休的前國家領導人,「該領導人親自致電上海市委書記表示關注,而上海市委書記則親自下令處理」。《新民晚報》負責社區版的編輯已被停職,而該報也於2009年2月6日在相同版面刊發道歉信,道歉信表示該文摘自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上海市井》一書,編輯的本意是在保護上海話地方方言的同時,更應推廣普通話,但對文中在「新上海人」集聚的地方「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提法未作處理,傷害上海讀者感情。[19]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上海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201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2. ^ 新民晚报社. 上海報業集團. [2016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9月11日). 
  3. ^ 第三节新民晚报.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2-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4. ^ 在改革中融合转型焕发活力. [2016-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江苏省志·报业志》→第三章 民间报纸→第二节 综台性报纸. 江蘇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2016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3日). 
  6. ^ 《新民報七周年紀念詞》,《新民報》1936年9月9日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上海新闻志→第一编报纸→第三章上海解放后报纸(1949年5月~1996年12月)→第一节 三家主要报纸.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6年9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2日). 
  8. ^ 8.0 8.1 第三节新民晚报. [2022-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9. ^ 第一节 新闻广播大楼.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2-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10. ^ 上海新闻志→补记→七、上海报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26日). 
  11. ^ 第一章报业新业态新生态.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2-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12. ^ 新民晚报(简介)——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民晚報.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5日). 
  13. ^ 新民晚报新媒体平台“新民邻声”上线,主打资讯和社区服务. 澎湃新聞.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5日). 
  14. ^ 新民APP来了!新民晚报融媒体指挥中心打造“老字号·新气象”. 上海報業集團.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5日). 
  15. ^ 美国再将六家中国媒体列为“外国使团” 地方媒体成新目标. BBC News 中文. 2020-10-22 [202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中文(簡體)). 
  16. ^ 第二节发行.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2-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0). 
  17. ^ 黃俊傑,〈革新者與挑戰者的競爭——兩家晚報改版評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媒體安都報刊資訊網
  18. ^ 新民晚報發文稱"說上海話沒有文化"惹爭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成都商報2009年2月7日
  19. ^ 滬報辱上海人引抗議 前國家領導關注 俞正聲責令處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明報2009年2月6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