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慈善寺 (北京)

座標39°58′47″N 116°09′25″E / 39.979747°N 116.156941°E / 39.979747; 116.15694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9°58′47″N 116°09′25″E / 39.979747°N 116.156941°E / 39.979747; 116.156941

慈善寺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石景山區潭峪路天泰山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5-31
認定時間1995年10月20日

慈善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潭峪路天泰山,是一座集佛教道教儒家民間信仰於一體的「四教合一」的漢傳佛教寺院。現設有「北京市石景山區慈善寺文物保管所」,對外開放參觀。[1]

歷史

[編輯]

慈善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天泰山,始建於末清初。傳說清朝順治帝在此出家。又傳說康熙帝曾多次來天泰山拜祭,或賜匾額,或賜金帛。[1][2]

民間流傳著關於慈善寺由來的傳說:清朝康熙年間,有一瘋僧來天泰山修行,後來成正果,獲朝廷賜為「魔王和尚」。所以慈善寺早年在民間又被稱為「魔王和尚廟」。因為瘋僧的肉胎與順治帝很相似,所以民間又衍生出「順治出家天泰山」的傳說。馮玉祥在其所著的《我的生活》一書中,提到當年在慈善寺隱居時說:老爺廟裡「只有個乾巴肉胎,頭歪歪地望著北京。問這是什麼人?和尚附在我耳邊低聲說『這是順治皇帝。』我笑了一下,明明又是和尚搗鬼,不知從哪裡打聽得順治有出家之說,就造出謠言,愚弄百姓。」[2]

馮玉祥曾三次隱居慈善寺。第一次是1912年,馮玉祥在天泰山下屯兵,徒步上天泰山,參觀了慈善寺,因十分喜歡該寺,便在寺中居住。馮玉祥的軍隊也在山上種植大量樹木,幫周邊村子的百姓幹了不少實事。第二次是1917年,馮玉祥來到慈善寺「養病」,實為隱居。第三次是1924年,馮玉祥受北洋政府排擠,隱居慈善寺,馮玉祥在隱居中經過思考,最終下山發動甲子兵變(又稱北京政變),此次隱居期間,馮玉祥與張學良楊宇霆李大釗等人聯繫密切。馮玉祥前後三次隱居期間,在天泰山先後留下6處石刻,分別為前山的「真吃苦」、「勤儉為寶」和後山的「耕讀」、「淡泊」、「靈境」、「謙卦」,字都很大。這些石刻仍存。[1]

中華民國初年馬芷庠編著、張恨水審定的《北平旅行指南》中說:「進山門後有七座小廟,號廟七,是乾隆游寺時敕建,是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慈善寺失火燒毀部分建築。文化大革命期間,多數建築遭到人為損毀。1980年代之後,慈善寺逐漸引起人們關注。[2]

1999年,慈善寺開始第一期修繕工程。2000年至2004年10月,開展了第二期修繕工程,修繕了臥佛殿、藏經樓等20餘座主要建築。2004年,石景山區人民政府清除了寺前山腳下的一個大垃圾場,從而改善了該寺的環境,過去成群飛舞的蒼蠅已很少看到。2005年,慈善寺被列入「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北京市文物局撥款600萬元人民幣進行搶修,啟動第三期修繕工程。第三期修繕工程主要對三皇殿及其他一些配殿挑頂大修,重新油漆彩繪,並且對前兩期修繕工程中遺留的部分彩繪問題加以處理,將仍然裸露的部分地面全部鋪上青磚,排除火災隱患,將裸露在古建築外部的電線進行埋管處理,安裝避雷針,解決變壓器裸露的問題。慈善寺門前還新建一條大約1.3公里長的盤山公路,方便遊人前來參觀。[1]2007年6月,第三期修繕工程全部完工。[3]

為紀念馮玉祥,在2005年展開的第三期修繕中,另籌數十萬元人民幣,在馮玉祥故居的基礎上建了一個馮玉祥事跡陳列館。陳列館按照史料,恢復了馮玉祥當年的居室及客廳的原樣,並陳列了馮玉祥居住在慈善寺期間留下的部分實物及著作,以及馮玉祥生平事跡。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區慈善寺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員還前往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搜集有關馮玉祥的資料及圖片。[1]2014年4月12日至2014年4月25日,慈善寺文物保管所聯合北京李大釗故居管理處,在慈善寺共同開辦《「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專題展覽巡展活動。[4]

慈善寺由北京市石景山區慈善寺文物保管所管理。該所是政府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隸屬石景山區[5]

建築

[編輯]

慈善寺原本沒有圍牆。從香山「鬼見愁」經山路走到慈善寺需半個多小時,從西山八大處走來需要大約1小時。經常有遊客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從香山或八大處爬山到慈善寺參觀。在2005年開始的第三期修繕中,慈善寺修建了一圈圍牆。[1]

慈善寺原本沒有可掛寺牌的山門。在離寺幾百米的路邊,便開始出現大小殿堂,相互靠近,一直延續至慈善寺大殿附近。慈善寺的主體建築也看不出整齊的規劃,每個大殿內都供奉著屬於不同系統的神像。這是因為慈善寺是當地民眾多次自發建設而成,當地民眾需要供奉什麼神,便修建什麼殿堂,方才形成比較散亂的布局,成為慈善寺的特色之一。慈善寺中供奉的包括佛教、道教、儒家及各路民間信仰的神仙,是北京地區罕見的「四教合一」的寺院。[1]

慈善寺現存的主要建築多為建築原物,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共有38座殿宇,100餘間房屋。慈善寺的平面布局呈北斗七星狀,主要分為正院(西院)、東跨院、後跨院、東山坡、門外殿堂五部分。[1][2]

  • 門外殿堂:[2]
    • 山門、接引佛殿:慈善寺的山門位於崖南,門樓上有文昌廟一間。進門之後是接引佛殿,內供接引佛一尊。山門旁邊有磚砌圍牆,形成了獨立院落。山門和主寺相距一里許,由一條山路相通。[2]
    • 其他殿堂:主寺門前有一排殿堂,自南向北依次為:觀音閣、靈官殿、王三奶奶殿、彌勒佛殿、娘娘殿、火神殿、龍王廟、呂祖殿、馬王殿。[2]
  • 正院(西院):主體院落分東西兩路。[2]
    • 西路:為佛教殿堂,依次為第一進韋馱殿、第二進大悲壇、第三進藏經閣(魔王殿),左配殿為達摩殿、地藏殿,右配殿為盂蘭殿、圓通殿。[1][2]
      • 韋馱殿:第一進殿。其他寺院,韋馱殿一般供奉著彌勒佛四大金剛。慈善寺的韋馱殿是關羽、韋馱共處一殿,彌勒佛則被請到寺外,單建一座彌勒佛殿供奉。[1]
      • 大悲壇:第二進正殿。大悲壇是過去供奉千手千眼觀音之所,也是慈善寺殿堂中最重要的一個殿堂。殿頂為正脊龍鳳磚雕,正面為雙龍戲珠,背面為雙鳳戲牡丹,兩側山牆還鑲有鏤空透雕的「牆芯花」各一個。大悲壇還有和璽彩繪,顯示了皇家建築特色。[1][2]
      • 藏經閣(魔王殿):第三進殿。藏經閣又稱魔王殿(魔王老爺殿),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開殿一次。該殿為二層,面闊五間。一層塑有魔王坐像,高1.9米,身披黃袍,面朝東南望著京城方向。二層是舊時僧人藏經之所。傳說,順治帝曾在此出家,殿內西牆至今仍懸掛有七言308字的《順治歸山詩》一首,託名順治帝所作。[1]傳說慈善寺是順治帝的出家地,每日推石上山的「魔王菩薩」便是順治帝。《順治歸山詩》內有「朕乃山河大地主」、「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等句。既然是隱居出家,不應以皇帝的身份說話,故此詩應是後人偽托之作。[6][2]
    • 東路:主體院落東路為道教殿堂,依次為財神殿、三皇殿、齋堂。[2]
  • 東山坡:東山坡上有山神廟、天齊廟、玉皇殿等等。[2]
  • 東跨院(「靈境」):寺院後面名叫「靈境」的東跨院是馮玉祥故居,北房五間及廂房已修繕一新,現被辟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馮玉祥將軍事跡陳列室」。陳列室的展覽分為:「在祖國的大地上、揮師北伐、治軍能手、將軍在慈善寺的日子、實物陳列」五個部分。陳列室內收藏有馮玉祥當年使用過的桌椅、臥具、石磨、硯台、親筆遺囑、將軍服等上百件遺物及老照片(含複製品),懸掛有馮玉祥與張學良等人在慈善寺內的合影。院中有兩棵國槐,被稱為「夫妻樹」,其中一棵是1924年馮玉祥與李德全結婚後合種的。[2]

慈善寺中有一個清朝乾隆五十五年製作的日晷,為中國日晷的形制,錶盤上刻有羅馬數字,錶盤中央刻有「1790」字樣,其來歷不詳。[1][2]

慈善寺外的山頂處有一座清代燃燈佛塔。山崖上有一個巨大的釋迦牟尼浮雕佛頭,高4米、寬3.5米,佛唇厚達半米,是由山上裸露出的一塊萬斤重的大青石雕刻而成,為北京地區最大的石雕佛頭。[2]

慈善寺景區內有楸樹三棵,到21世紀初,樹齡大約四、五百年。[2]2007年5月,慈善寺內的一株有400多年樹齡的古楸樹開滿花朵。楸樹是中國珍貴樹種,在中國北方較稀少,因為花期短,所以花朵滿樹的現象罕見。[7]

慈善寺山門外的東山坡及寺後的北山坡上,有馮玉祥當年留下的陰文楷書石刻六處,分別為「真吃苦」、「勤儉為寶」、「耕讀」、「淡泊」、「靈境」、「謙卦」,每處均為二、三尺見方,保存完好。[2]

山坡上的羅漢崖石刻羅漢,每個1米見方,姿態各異。有人以為是十八羅漢,數了半天只有十七羅漢,正納悶間,有人笑告:你站上去,加上你,就是十八個。[2]

廟會

[編輯]

慈善寺曾經是京西香火極盛的寺廟之一。《燕京歲時記》載:「每歲三月十八日開廟,香火甚繁。」慈善寺西牆外有多座石碑,有的碑上記載:慈善寺「例於每年三月之望,為古佛成道之期,遠近村民、紳商學界、善男信女焚香頂禮者絡繹塞途,感靈祈福者爭先恐後……誠為一方香火極盛之寺也。」史料記載,從清朝乾隆年間起,如意禮儀錢糧聖會、上吉如意老會、鮮果聖會、放堂聖會等大型民間集會均在慈善寺舉行,慈善寺是舊時京西知名的廟會場所之一,也是京西古香道自香山至妙峰山的必經之路。當時,慈善寺上香、遊玩者紛至,踩高蹺、唱落子的演員也來這裡走會。[2]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