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財政學院
外觀
山東財政學院 | |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
![]() | |
校訓 | 求是崇真,博學篤行 |
創辦時間 | 1986年 |
停辦時間 | 2012年 |
學校類型 | 公立 |
校長 | 劉興雲(2012年) |
教師人數 | 706(2007年) |
學生人數 | 16,900 |
大學部人數 | 15,300 |
博士生人數 | 68(2007年) |
校址 | ![]() 聖井校區:章丘區經十東路18602號 舜耕校區:市中區舜耕路40號 |
校區 | 聖井校區(章丘區) 舜耕校區(市中區) |
隸屬 | 財政部、山東省人民政府 |
網站 | 山東財政學院 |
山東財政學院,是1986年至2012年間曾經存在的一所大學,主校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舜耕路40號。學校名稱由鄧小平題寫。現已併入山東財經大學。[1]
學校概況
[編輯]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決定要建立隸屬於它的第六所大學,濟南在與煙臺和江蘇某城市的競爭中最後勝出。山東省政府將金雞嶺下原園林局的鹿苑及一大片核桃林劃給了財院。1986年左右,學校動土興建。
財院建立的原則是部屬5所院校對口支援: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對口財政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對口稅收系,江西財經學院對口計統系,東北財經大學對口投資系,上海財經大學對口會計系,山東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山東醫科大學等5所院校對口支援基礎課,行政人員很多來自江西財經學院(現江西財經大學)。
學校以會計學、財政學為重點,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為國家管理專業,擁有10-12個碩士點,還有雙語教育的物流專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試點專業;學校教師人均發表論文數位列全國前五,近年深受國內矚目的「費改稅」理論亦是來源於該學校;學校長期擔任山東省內財稅幹部的培訓工作,是山東省「註冊會計師」考試的教學點。
2011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通知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將該校與山東經濟學院合併為山東財經大學,籌備期為1年。[2]
本科專業
[編輯]共有14個本科學院,分別是: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
- 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
- 財政學
- 行政管理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公共事業管理
- 稅務
- 金融學院
- 金融學
- 保險
- 金融工程
- 國際經貿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國際商務
- 工商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
- 市場行銷
- 旅遊管理
- 工程管理
- 人力資源管理
- 物流管理
- 房地產經營管理
- 會計學院
- 會計學
- 財務管理
- 審計學
- 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電子商務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日語
- 政法學院
- 法學
- 社會工作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統計與數理學院
- 統計學
- 保險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人文藝術學院
- 新聞學
- 漢語言文學
- 藝術設計
- 體育教育學院
- 體育經濟
- 國際交流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領導班子(2007年)
[編輯]- 袁一堂,黨委書記,經濟學博士,教授
- 黃琦,院長、黨委副書記,工學碩士,教授
- 董維傑,黨委副書記,教授
- 張建玲,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教授
- 劉興雲,副院長,管理學博士,教授,現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行政財務部副部長(掛職)
- 聶培堯,副院長,工學博士,教授
- 王玉華,副院長,經濟學學士,教授
- 綦好東,副院長,經濟學博士,教授
- 胡文波,副院長
- 工商管理碩士,副研究員
歷任領導
[編輯]- 黃可華,山東經濟學院財政分院籌備領導小組組長[3]
- 盧希悅(1990年5月-2003年1月),山東財政學院院長
- 帥重慶(2003年1月-2007年)
- 黃琦(2007年-2010年)[4]
- 劉興雲(2010年-2012年)
著名校友
[編輯]- 宋其超,1989年畢業生,現任財政部副部長。
- 周貴銀,2001屆畢業生,證券投資分析家,中國證券報首席特約分析師。
- 李茜,1998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學歷,曾任昆明市副市長,財政部機關團委書記等職。[5]
外部連結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山东财政学院. 山東財政學院. [2025-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4).
- ^ 山经山财合并为山东财经大学 书记校长人选定. 人民網. [201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山東財政學院史》校史編寫組. 山东财政学院史 1986-2006.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6.
- ^ 【齐鲁壹点】山财大走出的“学者型官员”. 人民網. [2005-02-08].
- ^ 美女李茜为何能成为昆明最年轻的副市长?. 人民網. [201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