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舌豬籠草
小舌豬籠草 | |
---|---|
小舌豬籠草的下位籠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
屬: | 豬籠草屬 Nepenthes |
種: | 小舌豬籠草 Nepenthes lingulata
|
二名法 | |
Nepenthes lingulata |
小舌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lingulata)是蘇門答臘北部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lingulata」來源於拉丁文「lingula」,意為「小舌」,這是指該物種籠蓋的下表面有一根細長的附屬物。[1]
植物學史
[編輯]小舌豬籠草被發現於2004年至2005年一次對蘇門答臘的實地考察中。2005年4月22日,第一份小舌豬籠草的標本採集於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的巴東石林潘以南。[1]
小舌豬籠草的正式描述發表於2006年的《布盧姆》中。[注 1]編號為「Lee, Hernawati, Akhriadi NP 432」的標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其存放於安達拉斯大學植物標本館(ANDA)。[1]
形態特徵
[編輯]小舌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其莖可長達5米,直徑可達4公釐,呈圓柱形。節間距可達9公分。[1]
小舌豬籠草的葉片無柄,革質。蓮座狀植株的葉片為披針形,可長達9.6公分,寬至3公分。攀援莖上的葉片較小,為橢圓形-卵形,可長達4.8公分,寬至2.1公分。中脈兩側各有2條縱脈。蓮座狀植株葉片的籠蔓可長達25公分,攀援莖葉片的籠蔓可長達14公分。[1]
小舌豬籠草的下位籠體型較大,可高達28公分,寬至4.5公分。其下半部為漏斗形,上半部為圓柱形。下位籠內表面的下半部具有消化腺,上半部為蠟質區。下位籠腹面的籠翼可寬達2.5公釐的,翼須可長達1公分。籠口為卵形,唇平展,可寬達3公分。唇內緣的唇齒可長達2公釐。籠蓋為寬三角形,可長達7.5公分,寬至5.5公分。其下表面不具有蜜腺,但具有一根絲狀的附屬物,可長達4公分,其末端零星的覆蓋著蜜腺。籠蓋基部的後方具有一根分叉的籠蔓尾,可長達1.5公分。[1]
小舌豬籠草的上位籠比下位籠小,可高達12.3公分,寬至2公分。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籠口為卵形至圓形,唇略微平展,可寬至4公釐。籠蓋可長達2公分,寬至2公分。其下表面與下位籠一致也具有一根絲狀的附屬物。[1]
小舌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雄性花序的總花梗可長達2.3公分,花序軸可長達4.5公分。雌性花序的總花梗可長達5.5公分,花序軸可長達3.5公分。花梗長3至4公釐,帶一朵花。萼片為卵形,雄性花序的可長達2公釐,雌性植株的可長達5公釐。[1]
小舌豬籠草捕蟲籠的外表面和成熟的籠蔓具有棕灰色的長毛被。葉片邊緣的毛被易脫落。籠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邊緣具有棕灰色的星狀稀疏毛被。[1]
小舌豬籠草葉片的上表面為深綠色,下表面為淡綠色。部分植株的葉片邊緣和中脈為紫色。蓮座狀植株的莖為淺綠色,隨著逐漸發展為攀援莖,其顏色也逐漸轉變為深紫色。籠蔓為深紫色。,其捕蟲籠的外表面與近緣的泉氏豬籠草(N. izumiae)一樣為深紫色至黑色,內表面為淡藍綠色並帶有紫色的斑點。花序為淡綠色。萼片為淺綠色至紫紅色。[1]
生態關係
[編輯]小舌豬籠草的蘇門答臘島西部巴里桑山脈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1]唯一已知的模式產地位於北蘇門答臘省巴東石林潘以南。其分布於海拔1700米至2100米的地區。[2]
在野外,小舌豬籠草與邦蘇豬籠草(N. bongso)、疑惑豬籠草(N. dubia)、裸瓶豬籠草(N. gymnamphora)和馬桶豬籠草(N. jamban)同域分布。[1]已發現了小舌豬籠草與馬桶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食蟲性
[編輯]包括與之近緣泉氏豬籠草在內的許多豬籠草,其籠蓋下表面都具有附屬物。但小舌豬籠草是唯一一種籠蓋下具有絲狀附屬物的豬籠草。[1]
小舌豬籠草籠蓋下表面較特殊,除開其形似舌頭的附屬物末端存在少量蜜腺外,籠蓋下表面其餘的部分均不存在蜜腺。這樣的結構可能是為了將昆蟲引誘至籠口的正上方,使得其更容易失足落入捕蟲籠中,最終被溺死消化。[1]
這種捕蟲方法類似於婆羅洲特有的二齒豬籠草(N. bicalcarata),其籠口上方具有一對齒狀的附屬物。但二齒豬籠草的附屬物源自於唇,而不是籠蓋。[1][3][4]
相關物種
[編輯]小舌豬籠草被認為與泉氏豬籠草之間存在著最為密切的近緣關係。它們的捕蟲籠具有類似的形態和顏色。但因小舌豬籠草的籠蓋下具有獨特的絲狀附屬物,所以區分它們並不困難。小舌豬籠草的籠蓋為三角形,而泉氏豬籠草的為圓形。此外,小舌豬籠草籠蓋的下表面不存在蜜腺,且具有非常密集的毛被。[1]
小舌豬籠草還與蘇門答臘島特有的密花豬籠草(N. densiflora)、上位豬籠草(N. diatas)、欣佳浪山豬籠草(N. singalana)和匙葉豬籠草(N. spathulata)之間存在近緣關係。
自然雜交種
[編輯]已發現了馬桶豬籠草與小舌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 jamban × N. lingulata)。
注釋
[編輯]- ^ 小舌豬籠草的原拉丁文描述:[1]
“ N. izumiae simile sed operculis ascidiorum base triangularibus-cordatibun, appendice ascidiorum curvata elongata, glandularum nectariarum apicis appendicis dispositis differt. — Typus: Lee, Hernawati, Akhriadi NP 432 (holo ANDA), Indonesia, Sumatera Utara, Bukit Barisan, south of Padang Sidempuan, 22 April 2005.. ”
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Lee, C.C., Hernawati & P. Akhriadi 2006. Two new species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from North Sumatr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lumea 51(3): 561–568.
- ^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 ^ Clarke, C.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 ^ Clarke, C.M. & C.C. Lee 2004. 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