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小提琴的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都是在16世紀時於義大利製造出的。現存最早可查的小提琴證據是出現在高登齊奧·法拉利(Gaudenzio Ferrari)1530年代的繪畫中,畫中的樂器繪有三根弦。1556年,Philibert Jambe de Fer 在Academie musicale音樂學院中發表的研究清楚地表明,當時人對於提琴類樂器的認知和當今人們的認知幾乎吻合。

小提琴這種樂器極有可能是在15-16世紀時,從其他樂器比如六弦琴,三弦琴,lira da braccio琴發展而來的。弓弦樂器的歷史在歐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拜占庭的Lira琴。

自提琴發明以來,小提琴發生了很多次變化,樂器整體樣式定型由17世紀義大利克雷莫納的著名弦樂器製作師阿馬蒂家族,奧地利蒂羅爾雅各·史坦納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定型。隨後同一時代又有眾多制琴師效仿

早期歷史

[編輯]

公元9世紀,波斯地理學家伊本·胡爾達茲比赫首次引證了拜占庭帝國弓弦樂器Lira,Lira是拜占庭的傳統樂器,就如同熱瓦甫樂器之於伊斯蘭帝國。拜占庭Lira遠傳至歐洲大陸以西,以至於11-12世紀期間,歐洲文學家都會用Fiddle或Lira這個詞來代指弓弦樂器。與此同時,熱瓦甫有可能是通過伊比利亞半島傳播至西歐。這兩種弓弦樂器在歐洲的傳播,促使大量的歐洲本土弓弦樂器的發明。

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歐洲有兩種與眾不同的弓弦樂器:一種是相對呈方形,雙臂環抱,義大利語成為lira da braccio族樂器 - 意為手臂中的弦樂;另一種樂器,兩肩光滑,置於兩膝間,義大利語定義為lira da gamba族樂器- 意為兩腿間的弦樂。文藝復興時期,古大提琴是一件重要且高貴的樂器,但最終,這個地位還是輸給了lira da braccio 族樂器中的現代小提琴。

小提琴的出現

[編輯]
高登齊奧·法拉利 的 "聖母與橘子樹", 繪畫於1529-30年間。畫的底部偏左位置, 有一個小天使在演奏一把三弦小提琴。
義大利薩龍諾的一幅畫中 ,繪有天使在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

  第一個清楚地記錄小提琴的存在是1530年高登齊奧·法拉利的畫 - 聖母與橘子樹中,一個小天使在演奏一把弓弦樂器 - 小提琴。幾年後,在義大利薩龍諾,Madonna dei Miracoli教堂的天頂壁畫上, 也繪有天使在演奏三樣樂器 -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壁畫上的這些樂器與現代小提琴不同的是法拉利描繪的只有三根弦和弧度誇張的琴身。[1] 

究竟是誰率先製造出了小提琴並不清楚,但有資料佐證,小提琴來源於義大利北方,米蘭附近。不只是在法拉利的畫中,同一時期諸如在布雷西亞克雷莫納都有名氣很大的弦樂制工藝出現。

現存最古老的小提琴,是1564年安德雷亞·阿馬蒂在克雷莫納製作的,琴身內刻有「查理九世」印記,只是標記已經變得非常模糊。 大都會博物館有一把阿馬蒂製作的或許更老的小提琴,推斷在1558年,即查理九世前十幾年,但時間無法準確斷定。 [2] 最著名也是最無損的一把小提琴是彌撒·斯特拉迪瓦里琴(Messiah Stradivarius),也叫做Salabue,1716年由著名制琴師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製作,極少或許從未被使用過。現存於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內。

早期製琴師

[編輯]

器型穩定的小提琴出現在大約300年前,尤其那些由斯特拉迪瓦里瓜奈利製作的琴,無論從演奏還是收藏的角度來看,都最受歡迎。加上制琴師的技術和聲望,一把古老的樂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價格和質量。

16世紀至18世紀期間,最著名的制琴師:

  • 義大利米凱利制琴家族扎納托·米凱利(Zanetto Micheli) 1490 - 1560, 佩雷戈里諾·米凱利 1520 - 1607, 喬瓦尼·米凱利(Giovanni Micheli) 1562 - 1616, 弗朗西斯科·米凱利(Francesco Micheli) 1579 - 1615, 和他姐夫巴蒂斯塔·多內達(Battista Doneda) 1529 - 1610
  • 義大利貝爾托洛蒂小提琴和低音貝斯制琴家族與演奏家: 弗朗西斯科(Francesco) 1513 - 1563 和 阿戈斯蒂諾 (Agostino) 1510 - 1584 貝爾托洛蒂(Bertolotti), 加斯帕洛·貝爾托洛蒂(Gasparo Bertolotti) 1540 - 1609 被稱作 Gasparo da Salò
  • 喬瓦尼·保羅·馬基尼 (Giovanni Paolo Maggini) 1580 - 1630, 加斯帕洛·貝爾托洛蒂的學生。
  • 義大利阿馬蒂小提琴製作家族,安德雷亞·阿馬蒂 (Andrea Amati) (1500–1577), 安東尼奧·阿馬蒂(Antonio Amati) (1540–1607), 耶羅尼米斯·阿馬蒂一世 (Hieronymous Amati I )(1561–1630), 尼古拉·阿瑪蒂 (Nicolo Amati) (1596–1684), 耶羅尼米斯·阿馬蒂二世 (Hieronymous Amati II) (1649–1740)
  • 義大利瓜奈利小提琴製作家族,安德里亞·瓜奈利(Andrea Guarneri) (1626–1698), 彼得·基奧瓦尼·瓜奈利 (Pietro of Mantua) (1655–1720), 傑賽普·喬凡尼·巴蒂斯塔·瓜奈里(Giuseppe Giovanni Battista Guarneri) (Joseph filius Andreae) (1666–1739), 彼得·瓜奈利 (Pietro Guarneri) (of Venice) (1695–1762), 和傑賽普·瓜奈利 (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 (1698–1744)
  • 義大利克雷莫納的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 (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 
  • 奧地利阿布薩姆蒂羅爾的雅各布·斯坦納 (Jacob Stainer) (1617–1683) 
一把雕紋複雜的17世紀英國皇室小提琴(大約 1660) ,陳列於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從巴洛克風格到現代風格的過渡

[編輯]

從16世紀到19世紀,小提琴結構的一些變化,其中包括:

  • 19世紀,小提琴的指板被製作得更長,以便演奏最高音符
  • 由于越來越大的交響樂隊更流行,指板被製作得更加傾斜,以便能使演奏音量提高。
  • 幾乎所有的老樂器都被修整過,例如將琴頸加長1厘米以便抬升音高。
  • 幾乎所有老樂器的低音梁(bass bar)都被加重以承受更有力的拉弓。
  • 傳統制琴師將琴頸釘或粘在琴身的上半部。之後的制琴師多用鉚合工藝連結琴頸和琴身。
  • 腮托是19世紀早期由路易斯·施波爾發明的。

這些改變帶來的效果就是,小提琴的音色和質量較之先前有了顯著的提升。無論如何,現在大多數的小提琴的外形結構和組裝方法都是基於這些老樂器上的。

小提琴貿易

[編輯]

19世紀和20世紀,德國薩克森州米滕瓦爾德(現在屬於德國),奧地利的蒂羅爾地區,和義大利,捷克共和國波希米亞, 都有相當數量的小提琴被生產出來。1880年到1914年,大約有700萬件家族作坊製作的小提琴,貝斯和琴弓從馬爾克諾伊基爾興運出。19世界和20世紀早期,許多薩克森州出品的樂器實際上是波希米亞製造的,因為波希米亞的勞力成本更低廉。

今天市場上也看得到許多中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製造的小提琴。

另見

[編輯]

來源

[編輯]

Boyden, David The History of Violin Playing from its origins to 176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65. ISBN 0-19-316315-2.

延伸閱讀

[編輯]
  • Schoenbaum, David, The Violin: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Versatile Instrument, New York, New York : W.W. Norton & Company, December 2012. ISBN 9780393084405

參考

[編輯]
  1. ^ Boyden, p. 6-8
  2. ^ Andrea Amati: Violin (1999.26).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8-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