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亞歷山大·瓦隆
外觀
亨利-亞歷山大·瓦隆 Henri-Alexandre Wallon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法國 北部省瓦朗謝訥 | 1812年12月23日
逝世 | 1904年11月13日 法國 巴黎 | (91歲)
國籍 | 法國 |
母校 |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
專業 | 歷史學家 政治家 法學家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亨利-亞歷山大·瓦隆(法語:Henri-Alexandre Wallon,1812年12月23日—1904年11月13日),是法國歷史學家、政治家,他對創建第三共和國憲法的決定性貢獻使他被譽為「共和國之父」。他是心理學家亨利·瓦隆的祖父。
生平
[編輯]瓦隆於1812年12月23日出生在第一帝國時期的北部省瓦朗謝訥,他立志投身於文學事業後於1840年在弗朗索瓦·基佐的資助下成為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教授,又於1846年補任為法蘭西文學院教授。在第二帝國統治下,他完全退出了政治生活,堅守他作為一名共和派人士的立場並專注於從事著歷史領域的寫作。
普法戰爭結束後他重返政壇,1871年瓦隆在北部省選舉中當選國民議會議員,此後便積極參與議會的立法事務,由於當時議會中正統派、奧爾良派與波拿巴派三個保王黨陣營彼此對於君主的人選相持不下,瓦隆最終得以在1875年提出了「瓦隆修正案」並以一票優勢獲得議會通過,這也標誌著法國的共和體制自此正式確立。瓦隆在1875年12月被國民議會選為法國終身參議員,其後他還擔任了公共教育部長,並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改革,但他的觀點對於議會的多數激進派議員來說顯得過於保守。他於1876年5月辭去內閣職務後便再度回歸歷史領域的研究工作,在這一時期他曾任法蘭西文學院院長並創作了四部比較重要的作品:
- 《La Terreur》 (1873)
- 《Histoire du tribunal révolutionnaire de Paris avec le journal de ses actes》 (1880–1882)
- 《La Révolution du 31 mai et le fédéralisme en 1793》 (1886)
- 《Les Représentants du peuple en mission et la justice révolutionnaire dans les départements》 (1880–1890)
除此之外,他還在《學者雜誌》上發表了許多文章;多年來,他在關於法蘭西文學院的回憶錄里集中撰寫了該學院的歷史。瓦隆於1904年11月13日去世,享壽91歲;他被安葬在巴黎的蒙帕納斯公墓。
參考資料
[編輯]-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Wallon, Henri Alexandr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8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條目包含來自
- Bertrin, Georges Michel. Henri-Alexandre Wallon. 天主教百科全書 15.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