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賜名的地方
外觀
中國皇帝賜名的地方眾多,凡是皇帝登基、戰爭獲勝、增設政區等,都有可能賜名,以示喜慶。
例如有武威、六安、獲嘉、聞喜(此四地為漢武帝賜),登封(武則天賜), 天長(唐玄宗賜) ,泰寧(宋哲宗賜) , 寶豐(宋徽宗賜) , 安溪(宋徽宗賜),淳安(宋徽宗賜),肇慶(宋徽宗賜) ,重慶(宋光宗賜) ,鳳陽(明太祖賜) ,天津(明成祖賜) ,彰化(清世宗賜)、阜康(清高宗賜) ,嘉義(清高宗賜)等。
簡介
[編輯]- 武威-漢武帝派遣冠軍侯霍去病帶領大軍征服河西,於元狩二年(前121年)大獲全勝,為了紀念這次勝利,設立武威郡。
- 登封-696年,女皇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寓意大功告成)。金代將登封、告成兩縣合併為登封縣。[1]
- 天長-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為紀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割江都縣、六合縣、高郵縣三縣地置千秋縣,屬淮南道揚州(廣陵郡)。天寶七年,千秋節改為天長節,千秋縣也隨之易名天長縣[2]。
- 泰寧-五代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升歸化場為歸化縣,隸屬建州。宋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以該縣習俗淳厚,文風鼎盛,遂將孔子家鄉闕里府號「泰寧」賜為新縣名。
- 寶豐-隋置汝南縣,唐改龍興縣。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因當時縣境內有白酒釀造,汝官瓷燒制,冶鐵工場等,物寶源豐,寶貨興發,奉敕賜名寶豐縣。
- 肇慶-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認為是由於端州的靈氣使其登上大寶,遂改端州府為肇慶府,御賜一名「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慶」。
- 鳳陽-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中立縣,屬於中書省南京,同時在濠州西南鳳凰山南麓建中都;洪武三年(1370年)因縣城北臨淮河,改為臨淮縣,這是臨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1373年)臨濠府改為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中立府改名鳳陽府,同時割臨淮縣的太平、清洛、廣德、永豐4鄉設鳳陽縣;因縣城位於鳳凰山之陽,所以得名。
- 天津-天津流傳最廣、史料最充分、記載最清楚的說法是源於皇帝的賜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3],是明朝皇帝朱棣奪取帝位成功,始發於渡過沽河,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4]明朝文人李東陽的《重建三官廟碑記》,碑記里注有:「天津象徵天子車馬所渡之地」的詞句[5]。
- 阜康-清初設阜康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縣,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賜名;1992年11月撤縣設市。
- 嘉義-清朝乾隆時期(1786年),臺灣發生林爽文事件,林爽文軍隊大舉本縣地區,由於當時諸羅縣軍民堅守城池,死傷無數,使林爽文軍不能進入諸羅縣城;故乾隆帝取「嘉其忠義」之意,取名「嘉義」,1787年將「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這也是現今縣名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