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簡稱解放軍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等軍事學府,南京軍事學院1950年10月30日在南京創建,曾是解放軍最好的高等軍事學府,其前身是華東軍政大學和華北軍政大學。首任院長為劉伯承,後兼政委。南京軍事學院建在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和國防部舊址上(今南京市黃埔路二號大院內,屬南京軍區辦公區)。1985年12月,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軍事學院和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併,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歷史
[編輯]南京軍事學院1950年11月由劉伯承任院長,1951年2月兼政委。1951年1月8日正式開學上課,首期招收學員758名。根據學員的情況和韓戰臨戰需要,設置了基本系、高級速成系、函授系、情報系、政治系等,後來陸續創立了很多系,空軍系、海軍系、裝甲系、戰役系。一些蘇聯軍事顧問和不少原中華民國國軍中的軍人也承擔著翻譯、教學工作。[1]
根據1954年1月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精神,1954年4月增設戰役系,學習政治、戰略、戰役、我軍戰史和蘇軍戰史,學制三年;從全軍選調52名高級幹部入學,允許帶家屬,住在寧海路,每家一幢房子。戰役系主要培養軍職以上高級指揮員。楊得志兼任系主任,孫繼先任副主任。1954年8月開學,下設四個班,第一班班長陳錫聯、副班長李作鵬。理論課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毛澤東軍事理論。專業課為軍、集團軍、方面軍的戰役指揮、蘇軍十大戰例。第一年為預科,總訓練時間1200小時,其中1000小時用於補習文化;文化課開設四門:語文、數學(代數學到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幾何、三角函數)、理化常識、地理。1955年9月1日轉入正科學習,學員重新劃分為4個學習組。第二年安排訓練日240天1800多課時。政治課2門:「中國共產黨歷史」12課時,「軍隊政治工作」24課時。軍事課14門1700多課時,包括集團軍與方面軍「進攻與防禦戰役法」中心課程開設「軍隊偵察」、「外國軍隊研究」、「裝甲坦克兵」、「炮兵」、「航空兵」、「海軍」等課程。1955年11月29日授銜時,戰役系的所有52名學員都被授予將軍,其中包括楊得志、陳錫聯、李天佑、韓先楚、劉震5名上將,周志堅、李作鵬、吳克華、秦基偉、張震、黃新廷等22名中將,劉賢權等25人授予少將軍階。1957年7月畢業,10月由軍委分配工作,大多數擔任了各大軍區、軍兵種的領導職務。
1957至1959年間,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以南京軍事學院的部分系為基礎,分別組建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和海軍、空軍、炮兵、裝甲兵等學院1958年彭德懷在毛澤東和林彪支持下,發動針對劉伯承、粟裕、蕭克、李達等人的反教條鬥爭,片面誇大軍事學院在學習蘇軍經驗和理論過程中的某些缺點,以所謂「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罪名對堅持軍隊正規化、現代化教育訓練的有關負責同志進行迫害和打擊。劉伯承被免去院長職務,粟裕同志被免去總參謀長職務,蕭克和李達兩位上將被趕出軍隊。由廖漢生將接任院長。這個任命非常離譜,廖漢生是政工幹部出身,卻來當負責訓練指揮員的軍事學院院長,這明顯是對劉伯承、粟裕、蕭克等同志的政治不信任。由於水平所限,同時夾雜不健康的思想,這次鬥爭使解放軍正規化訓練和院校教育遭到嚴重破壞。
文化大革命
[編輯]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5月15日) |
文革開始時,院長是張震中將,政委是王平上將,已經從培養軍級軍官變為培養中級指揮官的軍事學院。文革初期,南京軍事學院沒有像社會上那樣轟轟烈烈。直到1966年8月16日以前,只是在幹部和學員中進行正面教育,學習毛的批示和中央文件。南京軍事學院領導對寫大字報「既不反對,也不提倡」,坐等上面的決定,所以學院內沒有發生過激的行動,大字報也不多。8月16日,軍委下發《軍委常委擴大會議紀要》,要求軍隊院校也開展「四大」,破「四舊」。在執行《紀要》時,南京軍事學院黨委對張貼大字報做了一些限制性規定。例如,規定大字報只能到指定地點張貼,23級以上幹部才能觀看,而且還要憑證件;特別強調寫大字報要注意保密,內外有別,不准上街等等。在地方造反派到學院「煽風點火」時,學院廣大群眾不為所動,還是擁護院黨委的領導。南京軍事學院也沒有整肅所謂的「重點鬥爭對象」。《五.一六通知》下發後,總政要求:「各大單位黨委要著重搞好宣傳、文化、報刊、院校、出版、科研部門的文化革命。對這些部門要在普遍學習的基礎上,對所屬人員包括這些部門的領導幹部在內進行摸底排隊,從思想上、組織上進行整頓。對那些混進軍隊裏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及其反黨反社會主義的作品和言論,必須徹底批判。」但是南京軍事學院的黨委認為剛剛搞完整風,已經走過「清政治」這一步,再搞「摸底排隊」有困難。因此沒有在南京軍事學院搞「摸底排隊」,也沒有把學院黨委委員和學院領導作為重點審查對象。學院的領導層認為,對學院領導「摸底排隊」是上邊的事情。部系領導和其他幹部中的問題已經在整風中解決了,沒有必要再翻老賬。當時的教學准備工作仍在正常進行。
運動開始後,軍委和總部並沒有明確學院是否停止招生。在招生問題上,軍委和總部曾變化多次。開始時決定9月份按時招生,接著說推遲到10月份,隨後又說解除招生任務。沒過幾天,又通知十一國慶節後接收學員,而且多達3,000多名,所以南京軍事學院從未放鬆教學准備。10月7日,總部最後下令,停止招生。直到此時,學院還在邊搞運動邊准備招生,局面沒有失控。10月4日,軍委通知召開全軍院校長和政委緊急會議。中央文革認為,有些領導機關和院校領導過分強調軍隊院校的特殊性,壓制民主,把運動搞得冷冷清清。於是中央文革以軍委和總政的名義,發出《關於軍隊院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緊急指示》,規定「軍隊院校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必須把那些束縛群眾運動的框框統統取消,和地方院校一樣完全按照《十六條》的規定辦。要充分發揚民主,要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文件明確指出:由院校黨委領導運動的規定,已經「不適合當前的情況,應當宣布撤銷」,並要求「由革命學生和教職員工選舉成立文化革命小組、文化革命委員會和文化革命代表大會,作為文化革命的權力機構」。10月10日上午,南京軍事學院黨委召開全體會議,傳達軍委和總政的緊急指示精神。當日下午,學院黨委召開各單位代表協商會。張震院長和王平政委宣布中斷院黨委對文革的領導。宣布後,他們當即退出會場,從此學院各級黨委陷於癱瘓,基層黨組織也停止了活動。後來中央將這一《緊急指示》轉發全黨,在更大範圍內出現一場「踢開黨委鬧革命」的浪潮。當學院黨委中斷對運動的領導後,由學院的政治部出面與群眾協商,由各單位選舉代表成立「軍事學院文化革命籌備委員會」(簡稱「院文籌」)。有一些人不贊成「院文籌」,起來造反,沖擊「院文籌」,把「院文籌」的主要負責人抓到北京批鬥。地方和軍內其他單位的造反派也開始到軍事學院串聯,貼大字報,開展辯論,搞聯合行動。張震院長被迫到學院各單位接受群眾的批評教育。從11月5日起,張震向全院同志先後作三次檢查,著重檢查對文革在思想上理解不深和行動上跟得不緊的問題。
12月8日晚,南京軍區召開作戰會議。據稱地方造反派准備利用紀念「一二.九運動」的機會,搞一次「新一二.九運動」,地方造反派可能會沖擊軍事機關,會議要求各單位做好自衛准備。南京軍事學院領導連夜召集各部系領導開會,研究防範措施。決定增派一定數量人員把守營門,加強警戒,同時決定把學院軍械庫的槍支發給部分幹部,用以自衛,但是沒有配發子彈。這一作法觸怒了造反派。清華大學造反派領袖蒯大富此時正在南京,他兩次跑到軍事學院發表演說,對發槍加強警戒一事提出質疑。12月25日晚上,學院領導突然接到全軍文化革命小組的電話,說軍事學院加強警戒搞戒嚴,是妨礙群眾運動的行為,因而是完全錯誤的。過了兩天,北京又轉來蒯大富的告狀信,要張震院長說明情況。事情變得複雜了。南京軍事學院逐步形成對立的兩大派組織,開始了嚴重的派性爭鬥。 一派是「紅司」,保張震;另一派是「革聯」,反對張震,屬造反派。該派與地方上的江蘇「好派」一個觀點。據一些知情者說,造反派「革聯」的成員大多愛提意見,有點不規矩,或者說「帶刺有稜角」。「革聯」的領導人是張澤上校,任航空兵教研室主任,張與蒯大富較熟悉。張澤帶頭貼大字報,因為是少數派受到圍攻。
1967年2月8日,張震在北京開完會乘飛機返寧。飛機剛剛落地,軍事學院「革聯」的造反派們就沖上來,把他強行帶走進行批鬥。他們扒掉張震的領章和帽徽,將張關押近一個月。張震有一陣子被鬥得很厲害,只好躲在學院的汽車連裏,因為汽車連是保張震的。王平的處境比張震院長更為不利。9月16日,中央軍委電告軍事學院,說王平「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是「彭黃反黨集團漏網分子和假黨員」,決定對他停職反省。倒黴的王平成了兩派群眾組織批鬥的對象,沒有人願意保護他,成為不幸的「棄兒」。當時南京軍事學院的派性,與單位部門有一定的關系。
南京軍事學院真正的大亂,是1968年無錫的「主力軍」(屬於「好派」)被對立派打出無錫後進駐學院開始的。無錫「主力軍」為了打回無錫,需要武裝自己。「革聯」與他們同屬一派,暗中為他們搶槍提供方便,學院的武器庫被搶空。1968年8月,軍委辦事組決定:對南京軍事學院實行軍事管制。南京軍區派出60軍的官兵,與此前地方派來的工宣隊共同掌管南京軍事學院。12月26日,南京軍事學院成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2月,軍委辦事組決定撤銷南京軍事學院。當時學院有句話,叫做「活寶沒人要,死寶有人搶」。「活寶」是指南京軍事學院精心培育起來的一支優秀的教研隊伍和幹部隊伍。南京軍事學院撤銷後,他們大多沒有得到公正對待,未被正常使用。一部分人員被安排去地方支左,一部分人員轉業複員,只有少部分人員去北京,組建解放軍軍事政治大學。「死寶」是指學院大量的物資和裝備。學院撤銷後,教研人員嘔心瀝血編 寫的教材和資料散失殆盡,全院教職員工艱苦創業,勤儉節約購置的教學設備和器材遭到嚴重破壞。有的人為了占有樟木箱,竟把裏面的檔案和資料成捆地丟棄。
文革結束後,南京軍事學院的造反派受到審查。
衍生院校
[編輯]軍事學院戰役系隨後調往北京西郊紅山口與原中央軍委訓練總監部院校部機關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後來歷經歷次黨內政治鬥爭磨難,曾一度被撤銷,後來復建為解放軍軍政大學、軍事學院、延續至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軍政學府。
留在南京的軍事學院的部分人員和系科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合併,繼續沿用軍事學院番號,擔負中級指揮幹部培訓,廖漢生中將調走後,由張震中將接任院長。
軍事學院於1969年奉命停辦,文化大革命後期又組建南京高級步兵學校,延續至今演變為今天位於南京市浦口區龍盤的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南京校區,系人民解放軍陸軍負責中級指揮員培訓的主要院校。
軍事學院海軍系早在1960年就分建為海軍學院,第一任院長為方強中將,延續至今成為位於南京市半山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最高軍事學府。
軍事學院空軍繫於1958年單獨分建成為空軍學院。第一任院長為劉震上將,延續至今成為位於北京市頤和園昆明湖畔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最高軍事學府。
參考文獻
[編輯]- ^ 他畢業於黃埔三期,理論知識排第一,雖被俘虜,卻被聘請為教員. 互動頭條. [202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