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民
外觀
丁亞民 | |||||||||||
---|---|---|---|---|---|---|---|---|---|---|---|
編劇 | |||||||||||
羅馬拼音 | Ding Yah-Ming | ||||||||||
別名 | 野民 | ||||||||||
國籍 | ![]() | ||||||||||
籍貫 | 江西省雩都 | ||||||||||
出生 | |||||||||||
職業 | 編劇、導演、作家 | ||||||||||
語言 | 國語、英語 | ||||||||||
母校 |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 | ||||||||||
代表作品 | 戲劇
電影 | ||||||||||
活躍年代 | 1977年-至今 | ||||||||||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 |||||||||||
|
丁亞民(1958年9月22日—),筆名:野民,台灣男編劇、男導演,在台灣戲劇、電影皆有參與編劇故事腳本等創作。1997年與朱天文、朱天心、馬叔禮、謝材俊、仙枝等人聯合成立『三三集刊』推廣文學。1983年與朱天文[1]、侯孝賢、許淑真共同執筆《小畢的故事》電影劇本,同年在第20屆金馬獎上榮獲『最佳改編劇本』的獎項肯定。[2]。1993年以華視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單元劇,同年在第28屆金鐘獎上榮獲『導演獎』和『編劇獎』的獎項肯定。1999年執導公視描述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一生的愛情故事《人間四月天》歷史劇,該劇播出後高收率和知名度轟動兩岸三地的戲劇界[3]。2004年執導公視描述中國當代文學家張愛玲的一生故事《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文學劇,播出後引發話題並帶動熱潮[4]。
編導作品
[編輯]戲劇
[編輯]年度 | 播放頻道 | 戲劇作品 | 導演 | 編劇 | 類型 | 備註 |
---|---|---|---|---|---|---|
1982年 | 華視 | 守著陽光守著你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與謝材俊、朱天文、朱天心、舒子平共同執筆 |
1985年 | 華視 | 雲的故鄉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華視 | 藍與黑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
華視 | 當時明月在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
1987年 | 華視 | 陽光每天都來過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1988年 | 華視 | 京華煙雲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1989年 | 華視 | 甜蜜寶貝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1990年 | 華視 | 紅塵有愛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華視 | 不歸路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
1991年 | 華視 | 經典劇場-荒唐的愛 | 是 | 是 | 短篇戲劇 | 個人執導、個人執筆 |
1993年 | 華視 | 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 | 是 | 是 | 短篇戲劇 | 個人執導、個人執筆 |
1996年 | 華視 | 紅樓夢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1997年 | 中視 | 偶像一級棒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1998年 | 華視 | 歡喜遊龍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1999年 | 公視 | 人間四月天 | 是 | 否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導 |
2004年 | 公視 | 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 | 是 | 否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導 |
2006年 | PP視頻 | 格格的女兒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導 |
2012年 | 華視 | 鎖夢樓 | 否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筆 |
電影
[編輯]年度 | 放映平台 | 電影作品 | 導演 | 編劇 | 類型 | 備註 |
---|---|---|---|---|---|---|
1983年 | 院線電影 | 小畢的故事 | 否 | 是 | 長篇電影 | 與朱天文、侯孝賢、許淑真共同執筆 |
1985年 | 院線電影 | 最想念的季節 | 否 | 是 | 長篇電影 | 與朱天文、侯孝賢、許淑真共同執筆 |
院線電影 | 結婚 | 否 | 是 | 長篇電影 | 與許淑真共同執筆 | |
1986年 | 院線電影 | 流浪少年路 | 否 | 是 | 長篇電影 | 個人執筆 |
院線電影 | 我們的天空 | 否 | 是 | 長篇電影 | 與柯一正共同執筆 | |
1987年 | 院線電影 | 桂花巷 | 否 | 是 | 長篇電影 | 與吳念真共同執筆 |
1988年 | 院線電影 | 春秋茶室 | 否 | 是 | 長篇電影 | 個人執筆 |
1994年 | 院線電影 | 笑林小子 | 否 | 是 | 長篇電影 | 與葉雲樵共同執筆 |
2001年 | 院線電影 | 候鳥 | 是 | 否 | 長篇電影 | 個人執導 |
策劃作品
[編輯]戲劇
[編輯]年度 | 播放頻道 | 戲劇作品 | 策劃 | 顧問 | 類型 | 備註 |
---|---|---|---|---|---|---|
1995年 | 華視 | 兒子三個半 | 是 | 是 | 長篇戲劇 | 個人執行 |
出版作品
[編輯]著作
[編輯]年份 | 書籍名稱 | 書籍類型 | 出版社 | 備註 |
---|---|---|---|---|
1978年 | 『青青河畔草』 | 長篇詩集 | 皇冠出版社 | |
1980年 | 『摒棄文藝八股——體裁不足以衡量文學的優劣』 | 單篇文章 | 自由青年月刊 | |
1981年 | 『白雲謠』 | 長篇詩集 | 三三書坊 | |
2000年 | 『追尋人間四月天』 | 長篇詩集 | 星元素文化公司 |
演出作品
[編輯]電影
[編輯]年份 | 電影名稱 | 角色 | 性質 |
---|---|---|---|
1988年 | 《春秋茶室》 | 友人 | 客串 |
獎項紀錄
[編輯]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作品 | 結果 |
---|---|---|---|---|
1983年 | 第20屆金馬獎 | 最佳改編劇本 | 小畢的故事 | 獲獎 |
1985年 | 第22屆金馬獎 | 結婚 | 提名 | |
1986年 | 第21屆金鐘獎 | 編劇獎 | 藍與黑 | 提名 |
1988年 | 第23屆金鐘獎 | 陽光每天都來過 | 獲獎 | |
1989年 | 第24屆金鐘獎 | 京華煙雲 | 提名 | |
1993年 | 第28屆金鐘獎 | 導演獎 | 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 | 獲獎 |
編劇獎 | 獲獎 |
參考資料
[編輯]- ^ 熊景玉. 19歲當上台灣KOL鼻祖 她的書每100個台灣人就有一本. 鏡週刊 Mirror Media-娛樂. 2022-03-28 [2025-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9).
- ^ 台北金馬影展. 第20屆金馬獎-入圍得獎名單. 台北金馬影展-金馬獎. 2025-01-17 [2025-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8).
- ^ 吳睿慈. 《人間四月天》相隔16年重逢! 「張幼儀」劉若英呢?. ETtoday新聞雲-ETtoday星光雲. 2015-03-31 [2025-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1).
- ^ 吳素柔. 公視新戲她從海上來 掀起張愛玲熱潮. 大紀元-娛樂-港台. 200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