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赵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信王赵榛(1111年—1139年7月16日),宋朝宗室

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八子[1],生母刘贵妃政和元年(1111年)八月出生,十一月赐名赵榛,授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福国公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正三公官名,改授检校太保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改安远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平阳郡王。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改庆阳、昭化军,迁检校太傅,进封信王[2]。随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所虏,北行至庆源,逃亡藏匿真定境内。当时马扩赵邦杰聚兵于五马山砦,迎赵榛奉为主公,两河(河北河东)宋朝遗民闻风响应。

赵榛派遣马扩到行在秉奏宋高宗:“邦杰与扩,忠义之心,坚若金石,臣自陷贼中,颇知其虚实。贼今稍惰,皆怀归心,且累败于西夏,而契丹亦出攻之。今山西诸砦乡兵约十余万,力与贼抗,但皆苦窘,兼阙戎器。臣多方存恤,惟望朝廷遣兵来援,不然,久之恐反为贼用。臣于陛下,以礼言则君臣,以义言则兄弟,其忧国念亲之心无异。愿委臣总大军,与诸砦乡兵,约日大举,决见成功。”

黄潜善汪伯彦怀疑这个赵榛是假的,宋高宗认识赵榛的笔迹,遂命他为河外兵马都元帅。黄潜善、汪伯彦还是怀疑,马扩将行,密授朝旨,使几察赵榛,复令马扩听诸路节制。马扩知事不成功,遂留大名府不前。当时有传言赵榛将渡河入京,朝廷下诏择日还京,来对抗这个谋划。金人怕马扩带来援兵,急发兵攻打诸砦,断其水道,诸砦遂陷落。赵榛逃亡,不知所在,有人说后来和太上皇同居五国城绍兴元年(1131年),邓州有杨其姓,聚众千余人,自称信王。镇抚使翟兴觉察其诈,遣将斩杀。天眷二年(1139年)六月十九日,赵榛殁于五国城[3]

屈超立《两宋之交信王赵榛行实考——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陶晋生教授商榷》一文引《靖康稗史》指出,赵榛被俘后从未逃离,始终与父兄等其他皇族囚禁一处,故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其妻田氏还能生下他的女儿;天会十一年(1133年),徽宗子溯王赵㮙、婿刘彦文诬告宋徽宗与信王谋反,徽宗遣钦宗、信王、女婿蔡鞗向子扆、内侍王若冲等辩解,最后赵㮙、刘彦文被金人处决,也可证当时信王仍在五国城。《要录》有小注称被俘皇族曾说信王在五国城。而在五马山的赵榛系为人点茶、自称姓梁的燕人赵恭冒称,而宋高宗对所谓“赵榛”也是先确立君臣名分,再限制削弱,遂导致“赵榛”的军队因得不到南宋支持而最终失败。

[编辑]
  1. 王妃罗大姑(1112年—1127年),靖康之变被俘,天会五年二月二十日自尽于青城寨。
  2. 田氏,娶于金国,生五个女儿(分别生于1128年八月、1131年十二月、1132年九月、1133年九月、1135年五月)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246》,出自脱脱宋史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列传第五 宗室三)
  2. ^ 宋会要辑稿
  3. ^ 靖康稗史笺证·呻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