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约翰
活约翰 J. R. Wood | |
---|---|
最高法院副按察司 | |
任期 1925年—1934年 | |
前任 | 甘弼仕爵士 |
继任 | 连些路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77年11月17日 英国伦敦伊斯灵顿 |
逝世 | 1953年9月24日 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 | (75岁)
活约翰,JP(英语:John Roskruge Wood,1877年11月17日—1953年9月24日),又译作活约翰罗、活翰罗,英国派驻香港的殖民地官员、法官,1925年至1934年担任最高法院副按察司,期间多次署任正按察司一职。
活约翰于1899年以官学生身份加入香港政府,历任新界田土厅经历、田土法庭成员、巡理府等职务。田土法庭成员任内,他奉命完成新界田地勘察,确定新界土地之业权。
巡理府任内,活约翰曾参与审理多宗重大案件,部分更为引渡案,包括1913年锺秀南案以及1914年洪兆麟案。署理副按察司期间,他于1922年被任命为瑞安轮劫案调查委员会主席,负责就事件展开调查和检视相关法例是否有效。
担任副按察司期间,他曾于1927年裁定泥水工人公会广义堂因其中一条会章违反香港法律,因而被宣告为非法组织。1931年,他审理锺谈光海盗案,案件上达至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后,引起委员会内辩论。此外,活约翰曾于1932年审理曾大佳被杀案以及冯德谦被杀案两宗轰动一时的谋杀案件。活约翰于1934年退休后,获英国政府委任为牛津郡伊夫利太平绅士,又被任命为牛津郡四季法院副院长,至1953年于伦敦去世,终年75岁。
生平
[编辑]早年生涯
[编辑]活约翰1877年11月17日出生于伦敦伊斯灵顿,父亲同样名叫约翰·罗斯克鲁格·伍德(John Roskruge Wood),是一位英国独立教会(Nonconformist)牧师;而母亲名叫弗朗西丝·安·雷恩(Frances Ann Wren)[1]。活约翰是为家中长子,另有两位弟弟,分别是神学家赫伯特·乔治·伍德(Herbert George Wood,1879年-1963年)和教育家罗伯特·斯坦福·伍德爵士(Sir Robert Stanford Wood ,1886年-1963年)[2][3]。活约翰早年就学于伦敦城市学校(City of London School),后来于1896年凭奖学金负笈剑桥大学耶稣学院,1899年以古典学一级荣誉毕业,获文学士资格;1913年按惯例获授文学硕士资格[1][4]。
殖民地生涯
[编辑]大学毕业后,活约翰于1899年应征成为香港政府官学生。加入港府翌年,他被任命为新界田土法庭经历,协助登记新界土地[5]。任内,他于1902年5月至8月署任巡理府一职,并于同年通过官学生评核,包括客家话及广东话考试[4][6]:343。1904年,他被港府委任为田土法庭成员,并与另外两位官学生金文泰和马斯德到新界完成田地勘察,从而划定地区和土地边界,以稽查土地业权申报[7],至翌年转调新界田土厅新界南约助理田土官,负责安置新界土地,同时成为收税官[8]:248。 同年,活约翰被调至总登记署署任助理总登记官一职[9],之后于翌年被港府委任为寮屋委员会委员[4]。1908年,活约翰署任副巡理府一职,之后调任最高法院副经历司兼评核官[4]。
巡理府生涯
[编辑]活约翰于1909年担任副巡理府一职,任内曾多次署任总巡理府一职[10][4]。在副巡理府任内,他曾于1911年署任教育司以及兼任香港汉文初等教育委员会主席等职位[11][12]。
副巡理府任内,活约翰亦审理过多宗涉及引渡的案件,当中包括1913年的锺秀南案和1914年的洪兆麟案。1913年,时任广东财政厅厅长锺秀南奉命筹款25万元汇往南京给孙中山作经费,但筹措多日只筹得15万元,于是他将款项汇至香港。惟广州稍后被龙济光的桂军所控制,锺秀南遂走到香港截回汇款,但他其时已被列为通缉犯。龙济光以香港法例《华人引渡条例》来控告锺秀南锺秀南吞侵公款逃来香港,要求港府引渡归案,同时又循民事诉讼,冻结锺秀南的银行存款[13]。案件移交至中央巡理府审理,活约翰根据《华人引渡条例》中第六条及“附表”宣判锺秀南有罪,需要递解至广州。另外,活约翰根据“附表”第六条“侵占或偷盗财物”,认为锺秀南罪名成立。锺秀南代表律师向最高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指活约翰判决错误,提出上诉[14]。 此外,部分香港知识分子认为龙济光于广州横行霸道,但活约翰判锺秀南有罪,是偏袒龙济光、助纣为虐,故对他的裁决表示不满。活约翰根据法例,将案件移交至最高法院覆判,又将案情向港督梅含理爵士报告[15]。他在报告中表示条例有许多特别的条件,例如不能引渡政治犯、以及总督有权决定是否执行引渡。案件之后于最高法院审理,最终最高法院裁定龙济光胜诉,但龙济光没有请求立即引渡锺秀南,港府便释放锺秀南[16]。
而于同年,洪兆麟奉孙中山之命于惠州发动武装起义,但而失败告终,1914年负伤逃至香港。不过,当洪兆麟正准备乘船赴日本与孙中山汇合时,香港警察突然拘捕洪兆麟,缘由是龙济光向港府通报洪兆麟于惠州的三多祝打劫一间粮油杂货铺“裕泰号”,而且杀死了该店的厨师邓榕,因此要求港府引渡他回广州[17]。活约翰奉港府之命发出拘捕令,将洪兆麟拘捕,并开庭研讯。案件于巡理府署审理,龙济光所纠集的证人出庭指证洪兆麟犯劫杀罪,但被辩方律师质疑龙济光伪造证据,从而捏造罪名[17]。活约翰应辩方所请,将案押后再审,并请求警方派人去三多祝地方作实地调查,最后发现龙济光的证据是为真确[18]。活约翰判刑时表示,在法理上,香港警方的证供应是不可怀疑的;但他亦认为龙济光可能在警方的调查前已有所安排,伪造证供,因而为证据可信性添加变数。因此,活约翰裁定洪兆麟罪名成立,但他亦依照重刑事案审理程序将案件转交至最高法院审理[18]。洪兆麟不服活约翰判决,于是向最高法院申请人身保护状。最高法院于1915年11月16日开庭审案,审讯历时1个多月,至同年12月24日宣布洪兆麟无罪[19]。
瑞安轮劫案
[编辑]1919年,活约翰卸下了副巡理府的工作,负笈林肯律师学院修读法律,之后更获得律师资格[20]。1920年,活约翰升任总巡理府,并于1920年至1922年期间多次署理副按察司职务[4]。他任内曾主审各式各样的大小诉讼,案件多涉及偷渡、钱财纠纷、运送违禁品等轻微罪行[21][22][23]。不过,他处理过最著名的案件,要算他于1922年处理瑞安轮劫案。1922年11月19日,瑞安轮于澳门前往香港途中遭到约60名的海盗袭击,2名印度警卫死亡,船长、另外2名警卫以及2名乘客受伤。海盗将瑞安号劫持到大亚湾水域后逃逸[24]。港府随后设立一个调查委员会,以活约翰主席,另以库务司马斯德、船政司贝韦思(Charles William Beckwith)等人为委员,负责就事件展开调查和检视现行法例是否有效,并提出建议[25]。活约翰亦指出委员会应着重于海盗案当时的情形和船员有否遵守相关案例[26]。委员会盘问了多位证人,包括船上印裔护卫、多名警察;以及征询相关官员的意见[27][28]。最后,委员会撰写了一份报告书,认为船员和护卫配备的武器不足和船员未有跟从指引是案件主因[29]:10,建议废除原有指引、以一个新指引取代之;所有指引应旨在防止海盗攻击船上所有重要部件;又建议各部门之间应有更多的协调,甚至提出港府应与澳门和广东合作,共同遏止海盗[29]:12-15。
副按察司生涯
[编辑]广义堂案
[编辑]活约翰于1925年升任副按察司,并于1927年和1930年两度署理正按察司[30][31]。
活约翰署理正按察司期间,曾于1927年审理一件关于工会的案件。工会“坭水工业行广义堂”控告6名会员拖欠会费,活约翰却指广义堂第六条会章“不许会员接造个别会员未经完工而发生争执之工程”对贸易的限制超出合理水平,违反普通法原则,遂定其为非法组织[32][33]。后来广义堂提出上诉,活约翰遂与署理副按察司昃士(Philip Jacks)组成上诉庭审讯。活约翰听取双方陈词后,认为该会章剥削了公会会员选择承建工程的权利,又认为该会章明显有“贸易限制”的意味。此外,会章并没有考虑到业主拒绝法律法律途径来解决工程上争端的可能性,变相令业主受制于承包商。基于以上原因,他认为该会章对公众利益有害以及违反普通法中自由贸易的原则。故维持原判,对上诉予以驳回[34]。
锺谈光海盗案
[编辑]活约翰于1931年曾审理锺谈光海盗案,该案曾引起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辩论。该案发生于1931年1月4日,有一艘中国货船恒生轮在汕头对开附近海面航行来港,途中发现有两艘汽艇追来,汽艇上有船员鸣枪喝令货船停驶,货船船主立即呼号求救。之后,英船苏州轮将两艘汽艇截停。英国军队下船搜查,但发现汽艇内并无军火或枪械。英军于是将两艇扣押及拘捕艇上以锺谈光为首共12人,并将他们押送至香港,控以海盗罪名。案件于巡理府署审理,时任巡理府连些路(Roger Lindsell)以重刑事罪案为由将案件转交至最高法院审讯,活约翰是为此案主审[35]。陪审团之后退庭商议,一致认为被告海盗罪名成立,活约翰应辩方所求延期宣判。之后,辩方向合议庭提出上诉,活约翰遂与署任副按察司连些路展开合议庭研讯,于3月23日开庭。活约翰根据案情和双方陈词,判断12名被告的确只属嫌疑,因为“汽艇船员鸣枪喝令停航”只是货船船主片面之词,而且被告亦配合英军,并无拒捕动机。这些证据显示他们并无犯海盗罪,因此撤销原判,12名被告悉数当庭释放[36][37]。活约翰判案后,案件档案送到英国,由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于1933年研讨活约翰的判例,复于1934年由身兼司法委员会成员的时任英国大法官桑基子爵(Viscount Sankey)为首的五名资深法官正式开庭研究[38]。经司法委员会辩论多日,最后司法委员会一致裁定不必有盗劫行为之表面证据,海盗罪亦可成立,并裁定今后凡海盗案件,不能引活约翰此案为案例[39]。
曾大佳被杀案
[编辑]活约翰任内亦审理数宗轰动一时的谋杀案。1932年2月18日,居于筲箕湾大街西(即筲箕湾道)273号的曾献庭之子曾大佳(21岁,又名曾瘦佳)被谋杀毙命。警方拘捕张民(又作张文)、张耀华、张子新(又作张治生)、张寿富,并控告四人谋杀罪[40]。另外,张寿富因勒索曾大佳家人而被加控勒索罪。案件首先于中央巡理府审理,之后于同年5月移交至最高法院审理,由活约翰主审[41]。活约翰根据人证物证,包括口供、呈上的笔迹报告、验伤报告、以及陪审团商议结果,以第一被告联同第三被告以及第四被告杀害曾大佳,并勒索曾大佳家人,裁定三名被告谋杀罪罪成,并当庭判张民环首死刑[42]。但辩方律师以第三被告以及第四被告之案情有条文上问题需要斟酌,活约翰遂批准其所请,并押后宣判两人罪名。同年5月24日,最高法院续审案件,经陪审团商议后,活约翰裁定第二被告张耀华谋杀罪名不成立,但勒索罪成立,判处终身监禁[43]。之后他与正按察司金培源爵士听取辩方理据,但最终维持判决,判处第三被告张子新以及第四被告张寿富环首死刑,由于张寿富早前亦涉及雷叔衡暗杀案,故活约翰撤销其意图暗杀罪。辩方律师拟向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提出上诉,因而提出延迟判罪的请求,但遭活约翰拒绝[44]。死刑最终于同年7月20日执行[45]。
冯德谦被杀案
[编辑]1932年3月24日,音乐教育家黎锦晖之女、歌舞女郎黎明晖之密友冯德谦于跑马地奕荫街街口被凶徒枪杀,事后警方拘捕黎明晖前男友郑国有。案件最初于中央巡理府审理,经33次审讯后,被转移至高等法院审理[46],经过陪审团商议后,郑国有被判有罪[47]。后来,郑国有代表律师提出上诉。于是各法官和双方律师共同研究法例和案情[48],之后更于同年9月展开上诉庭,由活约翰负责审理。郑国有代表律师批评活约翰没有将案情详细告知陪审团,令陪审团的判决过于简单。但是,活约翰基于双方陈词以及案例,认为郑国有蓄意谋杀冯德谦,而陪审团的审理亦实属合理;而且正按察司的判词亦同出一辙,故维持原判[49]。郑国有谋杀罪成,被判缳首死刑。但郑国有表示将会向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上诉,死刑因而延期执行[50]。郑国有后来被加控欠三间公司总共3,000元,案件亦由活约翰审理[51]。枢密院于1932年12月驳回郑国有上诉申请[52]。经定例议政两局商讨、以及各界请赦,翌年1月19日议政局改判郑国有终身监禁[53]。
其他公务
[编辑]除了本地司法工作,活约翰也担任其他公职以及涉足其他地方的司法工作,当中包括兼任香港大学校董[54]。当马来联邦首席法官甘弼仕爵士于1929年退休时,社会上有传闻指活约翰将会接任此职[55]。此外,他于1933年前往上海,兼任英国在华最高法院上诉庭法官[56]。
晚年生活
[编辑]活约翰于1934年辞去副按察司一职,退休归国。临别前,一众华人士绅为活约翰饯别,更为他撰写一首诗歌,以赞扬其殖民地生涯之功绩[57]。此外,法律界亦于他最后一次开庭时向他表达敬意[58]。退休以后,活约翰退居于牛津郡伊夫利,但仍然十分热心于公共事务,他被英国政府任命为当地的太平绅士,又被任命为牛津郡四季法院副院长[59]。活约翰后来迁居至伦敦汉普斯特德,至1953年9月24日病逝,终年75岁。他的丧礼随后在9月26日于伦敦格德斯绿地举行[60]。活约翰身后,时任律政司赖德遐(Arthur Ridehalgh)、署理正按察司顾德和(Trevor Gould,后为爵士)等人均对其逝世致以轸悼[61]。
个人生活
[编辑]活约翰1921年10月12日于香港圣约翰座堂迎娶格拉迪斯·弗朗西斯·肯伯(Gladys Frances Kember)为妻[62],两人育有一子,名为约翰·肯伯·伍德爵士(Sir John Kember Wood,1922年-2017年),后来成为大律师和英国高等法院法官[63]。活约翰夫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曾经担任梅夫人妇女会会长[64]。活约翰喜爱运动,曾担任公务员板球会会长和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网球会会长[65][66]。此外,他曾与其他官学生组成“官学生队”参与香港赛艇赛[67]。
以他命名的地方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Venn, John. Alumni Cantabrigienses: A Biographical List of All Known Student, Guaduates, and holders of offi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900 2 6. 1954: 560.
- ^ Wood, Herbert George (1879–1963), theologian and historian.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2) (英语).
- ^ Wood, Sir Robert Stanford (1886–1963), civil servant and educationist.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2) (英语).
- ^ 4.0 4.1 4.2 4.3 4.4 4.5 Colonial Office. The Colonial Office List. Great Britain. 1924: 771.
- ^ Hong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653 (PDF).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00-12-01.
- ^ China Mail. Who's who in the Far East(1906-7). 1906.
- ^ 许舒(Hayes, James). 新界百年史.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6.
- ^ 刘智鹏 (编). 展拓界址. 中华书局(香港). 2010.
- ^ Hong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195 (PDF).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05-04-05.
- ^ Hong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394 (PDF).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09-06-28.
- ^ Hong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351 (PDF).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11-11-15.
- ^ Hong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8 (PDF).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12-01-15 [2020-05-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6).
- ^ 海丰名人,广东之光.--钟秀南其人其事 | 锺姓人物故事 - 鍾氏天空-钟氏宗亲家园-颍川堂钟-中华鍾氏 - Powered by PHPWind. www.yctzh.com.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2).
- ^ 夏历. 活道與活翰羅. 文汇报 8. 1984-05-16.
- ^ 夏历. 活道與活翰羅. 文汇报 11. 1984-05-19.
- ^ 夏历. 活道與活翰羅. 文汇报 12. 1984-05-20.
- ^ 17.0 17.1 【逃犯條例】中國偽造證據 要求引渡政治犯洪兆麟. 港识多史|WeToastHK. 2019-06-06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2) (中文(台湾)).
- ^ 18.0 18.1 夏历. 活道與活翰羅. 文汇报 16. 1984-05-24.
- ^ 夏历. 活道與活翰羅. 文汇报 17. 1984-05-25.
- ^ Great Britain Colonial Office. Tanganyika under United Kingdom administration; report by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105. : 40.
- ^ OPIUM SMUGGLING: INTERESTING ARGUMENTS IN SHIPPING CASE THE QUEST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3-05-30: 3.
- ^ GOLD EXCHANGE CASE: JUDGMENT FOR DEFENDANTS MERCHANT'S VERACITY IMPUGN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2-11-03: 3.
- ^ STOWAWAYS: FOUND IN SHIP'S LATRIN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1-12-17: 15.
- ^ 应俊豪. 1924-1925年英國政府處理 廣東海盜問題的策略運用: 粵英軍事合作剿盜行動. 国史馆馆刊. 2013年9月, (37): 7.
- ^ 查究瑞安輪劫案之委員會. 香港华字日报. 1922-11-30.
- ^ SUI AN PIRACY: ENQUIRY COMMISSION'S OPENING SESS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3-1941). 1922-12-05: 8.
- ^ THE SUI AN ENQUIRY: INSPECTOR KENT'S VIVID STORY A CORSHTED WOMAN PIRATE INDIAN GUAR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3-1941). 1922-12-06: 8.
- ^ THE SUI AN ENQUIRY: MORE CONFLICTING EVIDENCE WAS THE LEADER A WOMAN? ARE THE REGULATION ANY US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3-1941). 1922-12-08: 7.
- ^ 29.0 29.1 Wood, J.R. Report on the Sui An Piracy Commission (PDF). Sessional Papers. 1923-01-26.
- ^ Hong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78 (PDF).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27-02-10.
- ^ Hong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554 (PDF).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30-09-04.
- ^ 何佩然. 班門子弟:香港三行工人與工會.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8: 198.
- ^ ILLEGAL SOCIETY: CLAIM IN SUMMARY COURT FAILS AN "UNLAWFUL RESTRAIN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7-03-15: 6.
- ^ AN ILLEGAL GUILD: APPEAL DISMISSED IN THE BRICKLAYERS' CASE FULL COUR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7-05-26: 15.
- ^ 夏历. 活道與活翰羅. 文汇报 19. 1984-05-27.
- ^ 夏历. 活道與活翰羅. 文汇报 20. 1984-05-28.
- ^ 海盜案昨日上訴庭宣判,被告十二人按律宣告無罪. 香港工商日报 第三张第三版. 1931-04-02.
- ^ Privy Council In re Piracy Jure Gentium. Special Reference. [1934] A.C. 586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2).
- ^ 夏历. 活道與活翰羅. 文汇报 23. 1984-05-31.
- ^ 曾大佳被害案提堂. 工商晚报. 1932-03-15: 3.
- ^ 曾大佳被殺案 昨日續審情形. 香港工商日报. 1932-05-05: 11.
- ^ 謀殺曾大佳案首被告判處死刑 三四兩被告亦有罪候法律研究始判. 香港工商日报. 1932-05-14: 3.
- ^ 正副按察司會審曾大佳案 菲律師根據法律為三四被告辯護. 香港华字日报. 1932-05-24: 7.
- ^ 謀殺曾大佳案三四被告張治生張壽富均被判死刑 菲律師尚擬向英京步上訴. 香港华字日报. 1932-05-31: 8.
- ^ 謀殺曾大佳案 三犯已處死刑. 工商晚报. 1932-07-21: 3.
- ^ 黎鄭馮案 臬署定期提審. 工商晚报. 1932-07-17: 3.
- ^ 馮德謙被殺案 今晨提審 鄭國有被判有罪. 工商晚报. 1932-08-24: 3.
- ^ 鄭國有凖備上訴大理院 如會審庭再失敗則進行. 工商晚报. 1932-08-27: 3.
- ^ 黎鄭馮三角戀愛慘殺案 會審庭維持陪審員宣判. 香港工商日报. 1932-09-13: 9.
- ^ 高級刑庭今晨宣判 鄭國有處死刑 . 工商晚报. 1932-09-14: 4.
- ^ 鄭國有上訴問題. 工商晚报. 1932-09-17: 4.
- ^ 鄭國有 請求上訴已遭失敗. 工商晚报. 1932-12-15: 4.
- ^ 第二次聯稟成功 鄭國有果獲赦死刑 改以終身監禁 今晨議政局之決議. 工商晚报. 1933-01-19: 4.
- ^ Hong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138 (PDF).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29-03-15.
- ^ F.M.S. CHIEF JUSTICE: MR. JUSTICE WOOD'S NAME MENTION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3-1941). 1929-01-17: 10.
- ^ HON. MR. J. R. WOOD GOES NORTH. The China Mail. 1933-12-01: 12.
- ^ CHINESE TRIBUTES: FAREWELL ADDRESS TO MR. JUSTICE WOO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3-1941). 1934-02-21: 11.
- ^ VALEDICTORY: COURT'S FAREWELL TO MR. JUSTICE WOO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3-1941). 1934-02-20: 10.
- ^ Kelly's Directories. Kelly's Directory of Berkshire, Buckinghamshire and Oxfordshire: With Colored Maps. 1939: 8.
- ^ Tribute To Former Puisne Judge. South China Sunday Post - Herald (1950-1972). 1953-10-11: 3.
- ^ Tribute To The Late Mr J.R. Wood. South China Sunday Post - Herald (1950-1972). 1953-10-04: 9.
- ^ WEDDING: WOOD--KEMBE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3-1941). 1921-10-13: 6.
- ^ Sir John Wood, High Court judge and MC – obituary. The Telegraph. 2017-02-15 [2020-04-25]. ISSN 0307-12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2) (英国英语).
- ^ HELENA MAY: Kowloon Branch Opened Yesterday LIBRARY ENLARG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3-04-19: 9.
- ^ C.S.C.C. ANNUAL MEETING: THE SUBSCRIPTION QUEST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3-09-29: 9.
- ^ Y.M.C.A. TENNIS CLUB: ANNUAL MEETING HELD LAST NIGH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1-02-04: 6.
- ^ HONGKONG REGATTA: SATURDAY'S FUNCT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3-1941). 1905-02-13: 2.
- ^ Yanne, Andrew; Heller, Gillis. Signs of a Colonial Era.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