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
杜聿明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4年11月28日 (光绪三十年十月二十二日) 大清陕西省绥德直隶州米脂县 |
逝世 | 1981年5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76岁)
民族 | 汉族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配偶 | 曹秀清 (1923年结婚—1981年结束) |
获奖 | 青天白日勋章 |
军事背景 | |
服役 | 国民革命军 中华民国陆军 |
服役时间 | 1924年-1949年 |
军衔 | 陆军中将 |
部队 | 第二十五师 |
指挥 | 第二百师、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中国远征军、第二兵团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敌总司令 |
参战 | 昆仑关战役 滇缅路战役 滇西缅北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被俘) |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是蒋介石嫡系部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曾因错误决策,在缅甸导致远征军过半死于野人山(今枯门岭)撤退。1949年1月9日,杜聿明部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江苏省萧县张老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杜聿明是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岳父。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10月22日,杜聿明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杜家湾。少年时期,杜聿明先后在成家岔小学(校长李鼎铭)、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是杜聿明的堂兄)就读。
1923年,杜聿明自榆林中学毕业,到北京求学,报考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复习期间,通过堂兄杜聿鑫(杜良辅之子)的介绍,认识了关麟征、张耀明、阎揆要、马志超、马励武、马思恭、杨耀、雷云孚等陕西籍在京青年。
黄埔军校
[编辑]1924年,《新青年》杂志上刊载了广州国民政府所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杜聿明等人看到后,决定放弃大学考试,南下参加革命。4月,杜聿明与杜聿鑫、关麟征等11人,在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推荐下,经考试进入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成为第一期学生。6月开学后,杜聿明分在第三队(队长金佛庄)第三区队第九分队(分队长杜从戎),同队的同学有李仙洲、侯镜如、黄杰、陈赓等。
杜聿明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但没有其他特别表现,也没有参加右派的孙文主义学会或左派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曾参加镇压广州商团事变(总团长陈廉伯)。12月,杜聿明自军校毕业,分配到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第一营第三连任见习官兼军需上士,随后升第二排副排长。
1925年,杜聿明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调入教导第一团宣传队(队长陈赓)任队员。
1926年7月,加入张治中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任中校学生队长。1927年,清党(四一二政变),因不明确表示反蒋,被武汉国民政府囚禁,后来他设法越狱逃到南京,通过张治中见到蒋介石,被任命为总司令部训练处的校阅委员会中校委员。1928年夏,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校)杭州预科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同年冬,任新编第一师第二旅参谋主任。1929年,任南京中央军校第七期第四队中校队长,后任教导第二师中校营长。
1932年冬,在长城古北口抗敌,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后第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负伤,杜聿明提为第二十五师副师长。1933年秋,进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进修。1936年,高教班毕业,协助徐庭瑶创办南京陆军交通辎重学校,培训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军官。
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支装甲兵团少将团长。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第二百师,任师长,12月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一军副军长。1939年,第二百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任军长,以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闻名。同年,奉令调驻云南,任昆明警备总司令。1942年,升兼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率部入缅作战,后来战败时决定违反当时盟军亚洲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的命令以及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及其师长廖耀湘的建议撤往印度,而率第五军穿越野人山返回中国云南,4万人进山,仅8千人出山生还[来源请求](杜聿明后来坚称系遵守蒋中正命令,惟受争议)。杜聿明在此事中埋下了东北剿共战役中处处为难孙立人的伏笔。[原创研究?]
1944年,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5年2月20日,升为陆军中将。中国抗日战争结束时,蒋介石即密令杜率部,于秋季围攻昆明五华山,迫使龙云于同年10月辞去云南省军事行政职务。10月26日,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
1945年10月18日,杜聿明被撤销昆明防守总司令及第五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后。同一天,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将以军事协助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接收东北。
1945年底,杜聿明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由美舰掩护从葫芦岛或营口登陆。向榆锦进攻。11月13日,杜聿明部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攻占山海关[1]:7896。决心在中共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未到达之前,夺取要点,分兵两路继续向绥中追击前进。11月15日,蒋介石因接收遇到困难,令东北行营及接收人员全部自长春撤至山海关[1]:7898。11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出长春、吉林等地,11月26日主动撤离锦州[1]:7901。之后杜聿明陆续推进占领兴城、锦西、沈阳,阜新、营口等城。
1946年1月至3月,国军先后占领营口,进驻沈阳,确保此东北最大都市之安全,杜聿明立即展开攻略辽南的军事行动;国军扫荡辽南解放军,势如破竹,仅十余日辽南即告底定,沈阳已无后顾之忧。国军复以沈阳为中心,再向北、东方向作等距离扫荡。
1946年2月21日,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因肾结核病复发离职静养,蒋介石命沪卫戍副司令郑洞国暂代飞北平履任,3月8日杜聿明飞美治病[1]:7992。4月18日,杜聿明病愈,飞返沈阳重主东北军务[1]:8036。5月13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下达进攻四平街之命令,5月14日廖耀湘新六军、彭锷第八十八师等10个师成左、中、右三个兵团,轮向四平街实施进攻[1]:8052。杜聿明在第二次四平战役中击破林彪部队,进驻四平、长春,杜聿明到东北仅仅半年,就先后攻占了辽西全部及沈阳周边等重点城市,北沿松花江与东北民主联军相对峙。
1947年1月17日,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通知驻长春军调部执行小组之中共代表停止活动,并禁止其无线电通报[1]:8268。同日,军调部中共方面委员叶剑英为当局非法封闭长春部分中共代表团电台及监视该代表团全体工作人员,向国方和美方提出严重抗议,并转请长春军事当局立即发还电台,恢复中共人员之自由,惩处卫戍司令部肇事人员[1]:8268。
停战令后,东北局势逐渐恶化,在临江战役、东北1947年夏季战役中折兵损将,国军东北局势转为被动。7月13日,原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因病离职[1]:8383。8月,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部并入国民政府任东北行辕,任副主任。1948年3月,当选国民大会代表,6月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设计对中原共军发起进攻,然而部队调动未成,东北局势已因辽沈战役国军的惨败急速恶化,10月中,奉派转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指挥东北国军东进部队从葫芦岛撤退。
1948年11月6日,共军发起进攻,淮海战役开始,杜聿明再度回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进行指挥解救遭中共华东野战军包围的黄百韬第七兵团,然而救援未成,第七兵团于11月22日为共军歼灭,由华中赶来的黄维第十二兵团也遭共军包围于双堆集,加上11月15日中共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切断徐州至蚌埠的退路,至此徐州已岌岌可危。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从徐州西侧突围,却于12月4日在河南永城县陈官庄遭到中共华东野战军包围围困。
12月17日,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两个司令部,写了一个《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广播稿。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杜聿明为第三十六号"战犯"。12月30日,蒋电杜聿明,拟派飞机接杜回南京,杜未接受[1]:8763。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杜聿明在河南永城县陈官庄被俘,并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杜聿明是唯一身兼“战犯”与战俘双重身份的人。
1949年后
[编辑]杜聿明被俘时,其妻曹秀清正困居上海,受到蒋介石手谕下令曹秀清带着婆婆与子女去台湾。最后曹秀清在台北烟酒公卖局制品厂找到管内部收发的差事,以微薄工资养一家七口,其间历经在美国半工半读的长子杜致仁因向蒋介石申请学费补助,却申请到金额相距甚远愤而吃安眠药自杀。在台湾生活惨淡的曹秀清因1957年女婿杨振宁获诺贝尔奖而改变,1958年曹秀清因在与蒋介石谈话中表示愿意尝试游说杨振宁回台,“帮助蒋校长反攻大陆”而获准离台赴美,1963年,曹秀清回到中国大陆与夫团聚,从此与国民政府分道扬镳。[2]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成为首批被特赦战俘,在北京中朝友好公社劳动。1961年3月,在周恩来授意下,杜聿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专员[3]。1964年10月,任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1980年发表纪念〈二·二八寄语台友〉一文,呼吁在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和老朋友,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1980年11月,杜聿明因肾脏发病住院。1981年5月7日,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杜聿明的骨灰最初存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后于2015年9月19日迁葬故乡米脂县印斗镇吕家硷村[4]。
著作
[编辑]杜聿明于1961年起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著有
- 《淮海战役始末》
- 《辽沈战役概述》
-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家庭
[编辑]父母
[编辑]- 杜良奎,是一名举人,曾任大学、中学教师。杜氏家族在当地拥有四百余亩地,由杜良奎的哥哥杜良辅经营。
- 高兰庭
兄弟姐妹
[编辑]- 杜聿明有四位姐姐、一位妹妹和一位弟弟杜聿德(1906-1928.4.13)。杜聿德1928年加入共产党,曾任阜阳暴动副总指挥,被国军俘虏后拒绝投降被杀。
夫人
[编辑]子女
[编辑]参见
[编辑]艺术形象
[编辑]- 大决战三部曲(1991)徐正运饰演杜聿明
- 决战之后(1991)李法曾饰演杜聿明
- 铁血昆仑关(1995)刘颖涛饰演杜聿明
- 建国大业(2009)孙兴饰演杜聿明
- 亮剑(2006),其中虚构人物中常乃超的原型
- 东方战场(2016)姚金飞饰演杜聿明
- 大决战 (电视剧)(2021)李强饰演杜聿明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 ^ 李敖,〈蒋介石与杜夫人〉。收录于李敖著,《蒋介石研究续集》。台北:天元图书有限公司。1987年1月15日初版。页147-150。
- ^ 《周恩来年谱》:关于首批被特赦战犯溥仪、杜聿明等人的情况和安排意见》批示.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390 (中文(简体)).
- ^ 杜聿明将军魂归故里. 米脂新闻网—米脂县融媒体中心. [2024-10-20].
来源
[编辑]- 沈醉:《战犯改造所见闻》,中国大陆,传记文学出版社,2002年,ISBN 978-957-850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