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始于1919年9月,在当时新成立的威玛共和国中,希特勒加入了一个名为德国工人党(德语:Deutsche Arbeiterpartei – DAP)的政党。在党内希特勒迅速脱颖而出,作为最好的演讲者之一,在他以离开为要胁,获得了党领袖的任命。

啤酒馆政变后的被告人员合影,其中有威廉·弗利克(左三)、恩斯特·罗姆(右二)、阿道夫·希特勒(右四)、艾里希·鲁登道夫(中立)
1933年3月23日,阿道夫·希特勒于国会发表讲话。希特勒在寻求对《授权法案》的通过时提出了友好合作的可能性,承诺如果获得紧急权力,不会威胁国会、总统、各邦以及教会

1920年,DAP更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 NSDAP,即纳粹党)。希特勒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赢得德国工人的青睐。尽管NSDAP是一个极右翼政党,但它确实有许多反资本主义和反资产阶级的分子。希特勒发动了对这些元素的清洗,并重申了纳粹党的立场。到了1922年,希特勒对党的控制再没有过受到挑战。1923年,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企图发动政变以武力推翻政府,这一开创性事件后来被称为啤酒馆政变。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希特勒随即潜逃,但随后被捕并受审。事实证明这次审判对希特勒来说是因祸得福,因为这为他赢得了全国的声誉。希特勒被判处五年徒刑,但他只服刑八个月。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希特勒写出了国家社会主义典籍的《我的奋斗》。一经释放,希特勒就改变了策略,他转而企图通过合法和民主的方式夺取政权。

希特勒带着他新获得的名声开始了激烈的竞选活动。该党还公开反对执政的民主政府凡尔赛条约,将生存空间论作为政纲。当时大多数德国人对希特勒的言论无动于衷,因为道威斯计划舒缓德国因凡尔赛条约赔款而承受的巨大财政压力,德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复苏。大萧条使德国经济陷入停滞,德国的政治格局开始被打破。而德国的政治进一步两极分化,希特勒和纳粹开始利用危机大力批评执政政府,呼吁进行革命的共产党也开始针对危机扩大活动。希特勒为争取选举成功,于1932年竞选总统,但被时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击败。1932年7月德国国会选举中,纳粹在德国国会中尽管没有获得绝对多数,但是取得了最多的席位。

1933年对纳粹党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传统上,在国会中拥有最多席位的党的领导人会被任命为总理。然而保罗·冯·兴登堡总统对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犹豫不决。在工业界、兴登堡的儿子、前总理弗朗茨·冯·帕彭和希特勒本人之间进行了几次幕后谈判之后,兴登堡默许,并于1933年1月30日正式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总理。虽然他被任命总理,但希特勒还不是一个绝对的独裁者。2月,德国国会大厦被纵火焚烧,这为纳粹独裁奠定了基础。保罗·冯·兴登堡相信共产党是纵火的幕后黑手,通过了《国会纵火法令》,该法令严重限制了德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利用该法令,希特勒开始消灭他的政治对手。在希特勒看来该法令是不够的,他提出了1933年的授权法案。该法案实际上赋予了德国政府凌驾宪法规定的个人权利的权力。该法律随后还赋予总理(希特勒)紧急权力,可以在没有议会监督的情况下通过和执行法律。到了当年4月,希特勒已拥有独裁权力,并下令在达豪建立了关押共产党人和其他政治对手的集中营。1934年8月,当保罗·冯·兴登堡总统去世后,希特勒的取得了全部权力,他将总理职位与总统职位合并,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