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翼龙属
乌鸦翼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乞丐鱼目 Ichthyodectiformes |
科: | †乞丐鱼科 Ichthyodectidae |
亚科: | †蜥齿鱼亚科 Saurodontinae |
属: | †乌鸦翼龙属 Gwawinapterus Arbour & Currie, 2011 |
模式种 | |
皮氏乌鸦翼龙 Gwawinapterus beardi Arbour & Currie, 2011
|
乌鸦翼龙属(属名:Gwawinapterus)是中生代辐鳍鱼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西部海道。最初被认为属于翼龙目的帆翼龙科,2012年研究显示牠们是不属于翼龙类,而是属于乞丐鱼目蜥齿鱼科的辐鳍鱼类。[1]
发现与命名
[编辑]在2005年5月,业余古生物学家Sharon Hubbard发现一个表面有骨头、牙齿外露的石块,发现地点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鸿比岛的一处海岸。当地温哥华岛古生物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Graham Beard,也参与这个挖掘活动,并将这个化石带到博物馆保存、储藏。亚伯达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菲力·柯尔(Philip J. Currie)与维多利亚·阿尔布尔(Victoria M. Arbour)听到消息后,前来研究这个化石,他们初步鉴定后的结果,发现这个化石是个翼龙类。
在2011年,菲力·柯尔、阿尔布尔将这个化石正式叙述、命名,模式种是皮氏乌鸦翼龙(G. beardi)。属名意为“Gwawina的翼”,在当地原住民夸夸嘉夸族的语言里,“Gwawina”意为乌鸦,因为这个化石的头颅骨类似当地原住民的乌鸦面具;种名则是以参与挖掘、保存化石的Graham Beard为名[2]。
这个石块被分成两个部分,以方便储藏、研究,被分别编号为VIPM 1513a、VIPM 1513b,都被选定为正模标本。化石可能来自于诺森比亚组(Northumberland Formation)的海相沉积层,地质年代约7000万年前,相当于坎潘阶晚期[2]。
这个方解石石块长约20公分,保存了该个体的口鼻部。在发现当时,被认为是在加拿大发现的第一个翼龙类头颅骨化石。石块表面可见口鼻部、牙齿等部分。部分齿冠被侵蚀而消失,但仍可发现断裂的齿根、预被替换的牙齿、齿槽等部分[2]。
体征
[编辑]乌鸦翼龙目前只有一个化石,只有头颅骨的前半段。口鼻部的前端尖,上下距离高,高度约9.5公分。口鼻部上端与头颅骨洞孔之间,距离6.5公分;头颅骨洞孔与上颌下缘之间,距离则约2.1公分。前上颌骨与上颌骨之间愈合,因此上颌可能没有缝隙。根据被保存成化石的部分,上颌每边有至少26颗牙齿,其中有11或12颗牙齿是位于头颅骨洞孔的正下方。上颌的最前段没有被保存下来,因此无法得知上颌前端的牙齿状态。牙齿之间紧密地排列。牙齿的齿冠小而平坦、略成三角形,高度约4毫米,宽度约2.75毫米。牙齿边缘较钝,没有锯齿状边缘。牙齿的形状笔直,前后缘没有弯曲。牙齿只有单一齿根,齿根长而狭窄,长度约10到12毫米。整体而言,牙齿的长度约14毫米[2]。
在菲力·柯尔等人的命名研究里,列出乌鸦翼龙的两个自衍征:上颌有超过25颗牙齿、齿根长度是齿冠长度的两倍以上[2]。
分类
[编辑]菲力·柯尔等人根据比较解剖学,将乌鸦翼龙归类于帆翼龙科。他们参考中国帆翼龙的头颅骨,提出乌鸦翼龙的翼展估计值约3米[2]。菲力·柯尔等人并提出,乌鸦翼龙是已知生存时期最晚的帆翼龙科,比其他帆翼龙科还晚4000万年;另外,乌鸦翼龙也是白垩纪晚期的唯一有牙齿的翼龙类。他们认为,这代表白垩纪翼龙类的多样性并不是过去理论所认为的低多样性[2]。
在2012年的一个帆翼龙科头颅骨研究,则质疑这个加拿大标本是否是翼龙类。英国古生物学家麦克·维顿(Mark Witton)研究这个头颅骨的牙齿替换率,发现乌鸦翼龙的牙齿替换模式相当特殊,旧牙齿下方是预备替换的新牙齿,而其他翼龙类并没有这种现像。这显示乌鸦翼龙可能是不属于翼龙类的其他脊椎动物,而帆翼龙科的生存时代仍仅限于白垩纪早期[3]。
参考资料
[编辑]- ^ Vullo, R., Buffetaut, E. and Everhart, M.J. (2012). "Reappraisal of Gwawinapterus beardi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Canada: a saurodontid fish, not a pterosaur."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2(5): 1198-1201. doi:10.1080/02724634.2012.681078
- ^ 2.0 2.1 2.2 2.3 2.4 2.5 2.6 Victoria M. Arbour; Philip J. Currie. An istiodactylid pter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Nanaimo Group, Hornby Island,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1, 48 (1): 63–69. doi:10.1139/E10-083.[永久失效链接]
- ^ Witton, M.P. (2012). "New Insights into the Skull of Istiodactylus latidens (Ornithocheiroidea, Pterodactyloidea)." PLoS ONE, 7(3): e331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3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