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图 (蒋兆和)
外观
流民图 | |
---|---|
艺术家 | 蒋兆和 |
年份 | 约1942–1943 |
类型 | 水墨画 |
收藏地 | 北京中国美术馆 |
《流民图》是中国四川画家蒋兆和在1943年绘成的一幅画作。
背景
[编辑]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泸州画家蒋兆和居于北平,见侵华日军占领中国国土,使得大批当地农民沦为失所流民,饱受饥寒、疾病的摧残。蒋兆和于是走往多地,观察流民,绘制素材,于1942年开始绘画《流民图》,历时一年,终于北平完成,全图高200厘米,宽2700厘米。[1]
1943年10月29日,《流民图》易名为《群像图》,在北平太庙展出,然而遭到日本宪兵的盘查、禁展。1944年,《流民图》在上海展出,展出结束后,作品被强行“借”走而下落不明。1953年,上海文化局工作人员在整理旧仓库时,发现了已经霉烂不堪、残缺不全的《流民图》上半卷,使丢失十年的画作回到作者手中。经过揭裱修补后,残缺的部分依稀可见。“文革”时期,《流民图》被定性为“反共卖国的大毒草”,蒋兆和因此成为“有历史问题的人”。“文革”结束后,中央美术学院上报文化部批准,肯定《流民图》为“一幅现实主义的爱国主义的作品”。1993年,蒋兆和的弟子复制了画卷的下半卷,重现画作全卷。1998年,蒋兆和夫人萧琼将《流民图》原作捐献给中国美术馆,由该馆永久收藏。[1]
1989年4月,泸县玉蟾山景区将流民图以浮雕的方式雕刻在石头上,陈列于景区内,作为一道景观。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屡经磨难的《流民图》.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