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外观
慈善是一种善良意愿的社会活动,可能包含布施、救济贫苦、动物保护甚至环境保护等。慈善事业的实践意味着自愿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作为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慈善关系“施予者”和“受施者”。在社会上,不问物质回报地,给予有需要的社群帮助、赞助等。是促进人类福利进步的利他关怀,通常透过捐赠金钱、资产或工作活动,由教育或医疗机构捐赠予有需求的人,或公益协助其他社会需求。[1]
中国的慈善最主要的莫过于布施,尤其是饥荒或战乱时的布施食物,《礼记·檀弓》记载有“嗟来之食”的典故,黔敖所主持的就是一种慈善事业。后世的佛教、道教认为行善可以累积功德,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李光地在饥荒时,设置粥厂煮粥散给饥民吃。[2]江苏巡抚张伯行倡导“担粥法”[3]。陆世仪在《劝施米汤约》文中提出施米汤法,就是家里做饭时,多放点水,把米汤舀出来,再放点杂粮,施舍给没有饭吃的人[4]。光绪中九年(1883)水灾,顺天府尹周家楣奏准在各乡镇及京城六门外设立粥厂。
相关
[编辑]- 慈善机构
- 中国慈善事业史
- 志愿工作者
- 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
- 东华三院
- 六合彩奖券基金,爱国奖券
- 公益金
- 非营利组织
- 麦当劳
- 金球奖
- 麦可·杰克森
- 奥普拉·温芙瑞
- 美国政治
- 伍宜孙
- 艾茵·兰德
- 红卍字会
- 宗教社会主义
- 海伦·克拉克
- 天津教案
- 李陞
- 柏林西非会议
- 社会团体
- 救世军
- 胡永辉
- 盖茨
- 龙腾灯耀庆千禧
- 英国三军广播服务
- 朱孟依
- 蓬蝶普·娜矶朗嘉诺克
- 华懋慈善基金
- 庄朱玉女
注释
[编辑]这是一篇与社会学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