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帕兰加琥珀博物馆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帕兰加琥珀博物馆
Palangos gintaro muziejus
博物馆位于蒂希基维茨宫
成立1963年,​61年前​(1963
地址立陶宛帕兰加
坐标55°54′25″N 21°03′21″E / 55.906944°N 21.055833°E / 55.906944; 21.055833
类型美术馆
重要藏品太阳石
所有者立陶宛美术馆
网站https://www.lndm.lt/pgm/
地图
地图

帕兰加琥珀博物馆立陶宛语Palangos gintaro muziejus)是位于立陶宛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帕兰加博物馆,是立陶宛美术馆的分馆之一,坐落于蒂希基维茨宫,被帕兰加植物园环绕。这个博物馆收藏有约2万8千块琥珀,其中约1万5千块琥珀内藏有昆虫、蜘蛛或植物化石。[1]博物馆将4500件琥珀公开展示,多数是艺术品或珠宝。[2]

历史与背景

[编辑]

自史前时代以来,波罗的海沿岸的琥珀一直是欧亚大陆贸易的来源(参见琥珀之路)。19世纪在附近朱德克兰特英语Juodkrantė发现了由琥珀制成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不幸的是这些文物在20世纪遗失了。[3]立陶宛神话、民间传说和艺术都长期与琥珀密切关联,茱莱蒂与卡斯泰提斯英语Jūratė and Kastytis传说描述波罗的海海底有一座琥珀宫殿,被雷神伯库纳斯打碎,据说宫殿的碎片是附近海滩上被海水冲刷上来的琥珀来源。[2]

17世纪,帕兰加出现了琥珀工坊,在布鲁日吕贝克格但斯克柯尼斯堡出现了开发琥珀的行会;到18世纪末,帕兰加是俄罗斯帝国琥珀产业的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兰加每年加工逾2000千克的琥珀原石。[2]

1897年罗塞尼亚-立陶宛贵族季斯基耶维奇家族英语Tyszkiewicz family成员菲力克斯·季斯基耶维奇(Feliks Tyszkiewicz)在现今博物馆所在地兴建了一座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宫殿[4]由德国建筑师弗朗茨·海因里希·施韦滕英语Franz Heinrich Schwechten设计,在一战二战后年久失修。[5]

1957年根据建筑师阿尔弗雷达斯·布鲁索卡斯(Alfredas Brusokas)的修复计划对这座宫殿进行了修复。[6]1963年,成为立陶宛美术馆的琥珀博物馆对外开放,公开展示了约480件藏品;1970年8月13日这边累计接待达到100万名游客。[7]1990年并入立陶宛艺术博物馆,并继续扩建。[8]

展览

[编辑]
在博物馆展出的欧洲最大琥珀展品之一,被称呼为太阳石或琥珀太阳

对外开放的展区有15个场所,约750平方米,与宫殿相连的小教堂设有临时展览。博物馆按主题区分为琥珀与科学和琥珀与文化和艺术。[2]

一楼专门展示琥珀的构造和形成。约40至45万年前的始新世芬诺斯堪底亚的三角洲流入河底的沉积物形成琥珀。[2]举例说明树脂透过微生物、氧化还原反应聚合转化成琥珀的过程。

博物馆收藏了欧洲的巨大琥珀标本“太阳石”,大小为210x190x150毫米,重3526公克,曾两度被盗。[9]

文化和艺术展品包括一个15世纪的戒指、一个16世纪的十字架和过去四个世纪的琥珀首饰[2]还有一些玫瑰经念珠、烟嘴和装饰盒。考古学家重建了新石器时代丢失的琥珀文物。由立陶宛艺术家霍斯塔斯·塔莱基斯(Horstas Taleikis)、狄奥尼萨斯·瓦卡利斯(Dionyzas Varkalis)、乔纳斯·乌尔博纳斯(Jonas Urbonas)和其他人的作品成为了精选的现代琥珀作品系列的展品。[10]

植物园

[编辑]
春天的比卢塔山,推测是比卢塔英语Birutė大公夫人的墓地

博物馆周围的花园占地约100公顷[3]是由法国景观设计师和植物学爱德华·安德烈英语Édouard André和其子勒内·爱德华·安德烈(René Édouard André)设计,并由比利时园艺家巴森·德·库隆(Buyssen de Coulon)协助。[3][11]根据历史学家推估,最初包含约500种树木和灌木丛,一些园艺来自柏林,现在植物园有约250种进口植物和370种本地植物;其中24种被列入立陶宛1992年公布的濒危物种名单。欧洲赤松欧洲云杉因为适合在沙质和泥炭土壤中生长,因此数量较多。[3]

该公园设有蔷薇属园、温室、圆形大厅、蛇女王埃格勒英语Eglė the Queen of Serpents雕像、纳粹大屠杀纪念馆、池塘和凉亭。每当夏季时这边会举办音乐会和庆典。附近有一个古老树木丛生的沙丘,被称为碧露蒂山(Birutės kalnas),上面有一座建于1869年的圣乔治小教堂。[12]。传说这个沙丘是立陶宛大公科斯图提斯遇到他的妻子碧露蒂—一名异信仰女祭司的地方,推测她于1382年被埋葬于此;从那时起这边一直是一个朝圣地点。[1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laces of interest. Palanga Amber Museum.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 ^ 2.0 2.1 2.2 2.3 2.4 2.5 Palangos gintaro muziejus. Antanas Tranyzas: The Amber Museum of Palanga.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3). 
  3. ^ 3.0 3.1 3.2 3.3 Amber Museum. Palanga Botanical Garden.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4. ^ Gediminas Griškevičius. Palangos pasakos prancūziškai ir... Lietuvos kūrimas.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5. ^ Antanas Tranyzas. Gintaro muziejus: istorija, dabartis ir perspektyvos.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6. ^ Places of interest. Palanga.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4). 
  7. ^ Palangos Gintaro muziejus. History of the Amber Museum.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8. ^ Palanga Amber Museum. Museum's history.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9. ^ Vakarų ekspresas. Theft of "The Sun Stone".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10. ^ Palangos gintaro muziejus. Dailė.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31). 
  11. ^ Palanga Amber Museum. Museum.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12. ^ Vykintas Vaitkevičius. Rašytiniai šaltiniai apie Birutės kalną.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1). 
  13. ^ Turizmo portalas. Birutės kalnas. [200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