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吕颐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吕颐浩(1071年—1139年),元直齐州人,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

生平

[编辑]

早年家境贫寒,颐浩“躬耕以赡老幼”,喜读书,“一览辄记,博识警敏”。绍圣元年(1094年)登毕渐榜进士,调北京城安尉。[1]先任密州司户参军,[2]其后累迁官职。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以李清臣荐,赴大名府国子监教授。[3]政和八年(1118年)三月,授直秘阁[4],再任河北路提举常平等事。[3]宣和二年(1120年)九月,升直龙图阁、河北路转运副使。

四年(1122年)随种师道攻燕京(今中国北京市),与辽兵相持于白沟,[5]被命为燕山府路转运使。宋廷发动燕山之役,颐浩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常胜军往往“带折持刃”,威胁颐浩,索取粮食,让他“每恐不能逃祸”。七年(1125年)曾因将领郭药师欲降,而一并被掳至金国,[6]后被放归,再被命为河北都转运使。[7]不久因病请辞。[8]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差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升徽猷阁直学士、知扬州事,[9]奉命修扬州城以备巡幸。[10]。十一月,试户部侍郎兼权知扬州。二年(1128年)二月,迁户部尚书。十二月,上备御十策:收民心、定庙算、料彼已、选将帅、明斥候、训强弩、分兵器、备水战、控浮桥、审形势。三年(1129年),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同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高宗被迫退位,吕颐浩与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率军勤王,平定苗刘之乱,迎高宗复位,立下大功,先拜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不久,金兵再度南侵,渡过长江,吕颐浩曾请高宗登船入海避敌。

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故相权与军权乃分。南宋初期,兵马倥偬,因此有宰相兼领军权者,吕颐浩即为其一。此时吕颐浩位高权重,“枢府几无所预,颐浩在位尤颛恣”,因此为人所惮。建炎四年(1130年),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困金将完颜宗弼黄天荡,吕颐浩建议高宗亲征[11],御史中丞赵鼎即以冒进为由上疏,吕颐浩因此请辞,被命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后改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

绍兴元年(1131年),吕颐浩二度拜相,任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与秦桧共相,吕颐浩主外而秦桧主内。绍兴二年(1132年),再受命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并于镇江(今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开都督府;此年因韩世忠之驻军,吕颐浩与朱胜非创立月桩钱(一种赋税),供给军用。然其好任用私人,因此排挤秦桧、李纲李光等人。绍兴三年(1133年),吕颐浩再被罢相,任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宫,改特进、观文殿大学士。[12]其后官职累迁,然已非在权力核心,绍兴五年(1135年),封成国公。

绍兴九年(1139年),金国归还黄河以南之地,高宗欲调吕颐浩至陕西镇守,吕颐浩以老病请辞。后再赴召至临安(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但病未能见到高宗,之后就告归台州养病[13],四月初一日去世。[14]朝廷追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穆(秦忠穆公)。[15]有文集《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燕魏杂记》等,多散佚。后人辑有《忠穆集》传世。有子五人:吕抗、吕抚、吕拯、吕搢、吕㧑。[16]

史载吕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17]高宗曾称许颐浩“躬临行阵,亲冒矢石”。然而颐浩亦好专断独行,不理会反对意见。吕颐浩不但自己如此,还鼓励高宗处事专断。在私生活上,吕颐浩“喜酒色,侍妾十数,夜必纵饮。”其所创立的月桩钱后来衍生名目众多,被认为“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家族

[编辑]

其先祖原居沧州乐陵(今中国山东省德州市),后迁齐州(今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吕颐浩即为当地人。[18]曾祖父吕元吉、曾祖母李氏。父吕当、母魏氏。[19]

  • 曾祖:吕元吉,累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
  • 曾祖母:李氏,封荣国夫人、追封兖国夫人 (曾祖母荥国夫人李氏赠兖国夫人)
  • 祖:吕京,累赠太子少傅、太子太傅
  • 祖母:耿氏,崇国夫人、追封徐国夫人 (故祖母崇国夫人耿氏赠徐国夫人)
  • 父:吕当,终官宣德郎、累赠太子少师、太子太师
  • 母:魏氏,温国夫人、追封郓国夫人 (故母温国夫人魏氏赠郓国夫人)
  • 妻:卫氏,嘉国夫人、追封蔡国夫人 (故妻嘉国夫人卫氏赠蔡国夫人)
  • 妻:姜氏,和国夫人、追封卫国夫人 (故妻和国夫人姜氏赠卫国夫人)
  • 子:吕抗,直秘阁、主管万寿观
  • 子:吕摭,终官朝散郎、直秘阁、累赠太中大夫
    • 孙:吕昭亮,终官朝奉大夫、知隆兴府事
      • 曾孙:吕夔友,终官从政郎、富阳主簿
        • 玄孙:吕学治,将仕郎
        • 玄孙女:吕氏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362》,出自脱脱宋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忠穆集》卷七《登第后道中灯下读书》。
  2. ^ 《忠穆集》卷七《感旧书怀》。
  3. ^ 3.0 3.1 《吕忠穆公年谱》
  4. ^ 《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十三之三十:“(三月)十四日,诏朝奉郎、提举河北东路常平吕颐浩直秘阁再任。”
  5. ^ 《忠穆集》,卷一〈上边事备御十策‧料彼己〉。
  6. ^ 《忠勋传·吕颐浩》:“金人入燕山,公与蔡靖以下文武官三百余员,皆为金人所执。差人监蔡靖与公,同李与权、沈绾等于后园,以兵防守,驱虏令随行。”
  7. ^ 《忠勋传·吕颐浩》:“既至东京城下,凡一月,金人既与本朝讲和,欲班师,朝廷遣宇文虚中到金人砦商议国书。次渊圣皇帝有旨,令宇文虚中访寻蔡靖、吕颐浩、李与权等,得还朝廷。不两旬,差公再为河北都转运使,公力辞不获。又令随制置使种师中大军到滑州。公缘陷蕃百余日,寒月饮冷致疾,力乞宫祠。朝廷下制置使司保明是实,差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公既得闲,方自开德府来南京,寻访家属。”
  8. ^ 《忠勋传·吕颐浩》:“是年十一月,挈家寄居扬州,买小圃闲居,无仕宦意。”
  9. ^ 《吕忠穆公年谱》:“建炎元年丁未,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即位于南京,诏赴行在。方就道,差知扬州。”
  10. ^ 《宋史》卷二十四《高宗一》:“甲午,命扬州守臣吕颐浩缮修城池。”
  11. ^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七:“吕颐浩闻敌穷蹙,乃请上幸浙西,且下诏亲征以为先声,而亟出锐兵策应世忠,庶几必擒兀术。参知政事王陶亦言宜遣兵与世忠夹击,上纳之。甲申,下诏亲征。”
  12. ^ 《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十四之三十三至三十四:“(二月)十九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言:‘昨蒙圣恩,除臣长男抗、次男摭初等贴职,主管万寿观。依条,主管万寿观合赴朔望朝参,又国忌行香之类,班列间不免与百官相见,恐有嫌疑。乞改差抗、摭一外任宫观差遣,庶获稍远班路。’诏吕抗差主管台州崇道观,吕摭差主管亳州明道宫,并任便居住。”
  13. ^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十七之六十八:“九年(四)[三]月十三日,少保、镇南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成国公吕颐浩以疾乞除一寄禄官致仕。诏颐浩除少傅、依前镇南军节度使、成国公致仕。”
  14. ^ 《系年要录》卷一二七
  15. ^ 《吕忠穆公年谱》:“是年(绍兴九年)公薨,享年六十九。赠太傅,后以郊祀恩追封太师、秦国公,谥忠穆。”
  16. ^ 《忠勋传·吕颐浩》:“子五人:抗、抚、拯、搢、㧑,孙八人,曾孙十人。”
  17. ^ 《宋史》卷三六三《吕颐浩传》
  18. ^ 《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八《忠勋传·吕颐浩》:“吕忠穆公讳颐浩,字元直,本沧州乐陵人。五世祖因官,遂家于齐州。”
  19. ^ 《北山集》卷二十五《故父任宣德郎赠太子少师当赠太子太师》、《故母温国夫人魏氏赠郓国夫人》。
前任:
朱胜非
杜充
南宋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
1129年-1130年
继任:
范宗尹
前任:
黄潜善
南宋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1131年-1133年
继任:
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