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張廷諤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張廷諤(1890-1973)

張廷諤,字直卿,河北豐潤人。生於1890年,1973年7月27日逝世台北,享年84歲。早歲負笈東瀛。辛亥八月,聞武昌首義訊,束裝返國,參與灤州起義,事敗,縋城東逃,辛免於難。旋由東北轉赴煙臺,奉民軍都督命出任黃縣縣長。三閱月後,清廷傾覆,民國告成,即去職復學。1914年,卒業於天津高等工業學堂,任直隸輪船局理事及直隸省議員。1920年,直皖戰後,輔佐張紹曾謀求南北和平統一,籌開廬山國事會議,惜事與願違,未竟厥功。1922年,任山東鹽運使,山西河東鹽運使,北京電報局總辦及直魯電政監督等職。1923年初,張紹曾出任國務總理,特挽其擔任國務院秘書長,以方俞而立之年即負國家重任,參與密勿,獻替甚多。是年六月,總統黎元洪及國務總理張紹曾相繼被迫去職,乃與內政部長高凌霨主持攝政內閣,至曹錕就任總統後,高兼代國務總理,氏則仍佐理院務如故。俟孫寶琦內閣組成後,氏轉任總統府高等顧問。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吳佩孚失敗下野,曹錕被禁延慶樓,氏亦暫離政界。越三載,吳佩孚東山再起,國民軍受奉軍壓迫有向直系投誠意,氏為消弭戰禍,居間斡旋,然事終未成。國民軍撤出北京時,曹錕獲釋,即護送赴保定,旋轉鄭汴,1928年又陪其北返,寓居天津。

氏返津後,經營鹽業,獲利甚豐,本已無意於仕途。迨九一八事變後,日人得寸進尺,進窺平津,挑釁生事,危機四伏,深以為憂。適1934年冬,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與其有金蘭之契,特薦為天津特別市市長,共系危局。毅然不辭艱巨,乃出與日本特務首領土肥原,酒井隆等周旋,整飭地方治安,維護國家權益,不啻為抗日之政治前哨戰。未及半載,日人以其不受威迫利誘,僱用莠民,由日租界四處騷擾並悍然要求中央免河北省主席于學忠及天津市長張廷諤職務。中央不得已下令「另有任用」,方與于學忠同時去職。

1937年,抗戰軍興,平津失陷,避難滬濱;京滬撤守,暫寓租界。其時敵焰方熾,群魔亂舞,對氏威迫利誘,然終不為所屈。1939年,汪精衛抵滬籌組偽政府,懼受脅迫,乃冒險潛出陷區,經香港轉往重慶。

1945年秋,抗戰勝利復員,再度出任天津市長,蒞任之日,即頒安定人事,經濟公開之施政方針,深得屬下協力,秩序賴以安定,政績斐然。氏黽勉從公,竟因勞致疾,患腦平衡神經衰弱,時感暈眩,於1946年辭職。

1948年12月,解放軍迫近北平,時正養疴頤和園,抱病搭運輸機自北平南飛青島轉滬,並即買棹來台,定居於台北市郊。1973年7月27日病逝。

--User talk:Tj8888

發起關於张廷谔的討論

發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