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Para
此條目論述以日本與香港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Para Para(日語:パラパラ,或Para-Para、ParaPara)是一種在1980年代開始在日本發展、並在1990年代時逐漸向其他周邊國家散播的舞蹈形式。這種舞蹈的特徵是以手部動作為主,除了簡單腳步的移動之外,很少有下半身的動作。由於這種特徵與日本在盂蘭節所跳的傳統民族舞蹈「盆踊」相當類似,有人認為Para Para就有如現代版的盆踊一般,故又稱之為「平成的盆踊」(起因於此熱潮是在進入平成時代開始興盛)。Para Para的舞蹈音樂以Techno及Eurobeat等電子舞曲為主。
歷史
[編輯]Para Para的舞步起源眾說紛紜,最有力的有一說是源自於1970年代末期日本的流行團體性表演活動竹之子族;但是一直到1990年代末期才在日本以外的地區(尤其是亞太地區)流行起來。而關於Para Para一詞由來眾說紛紜,目前最有力的說法是,與挪威樂團「A-ha」的「Take On Me」的前奏有關[1]。
隨着舞廳、俱樂部的發達,Para Para在迪斯可全盛期的1980年代蔚為風潮。而1990年代末期,日本偶像木村拓哉在熱門電視節目《SMAP×SMAP》中跳起Para Para,帶動了日本全國Para Para的流行,可說是Para Para第三次大流行的濫觴。坊間出現了傳授Para Para的舞蹈教室,也有許多專為Para Para而製作的影音產品問世。許多藝人都將這種舞蹈運用在自己的表演之中,甚至有人組成了專門表演Para Para的團體;連東京迪士尼樂園的米老鼠也加入Para Para的行列。
在這一波流行中,電視遊戲公司KONAMI推出了一系列名為「ParaPara Paradise」(簡稱PPP)的Bemani遊戲機,更助長了Para Para的發展;隨着ParaPara Paradise在亞太地區的流行,Para Para也開始在日本以外的地區蔚為風行。在ParaPara Paradise遊戲機上,在左、右、前、左前及右前等五個位置設有動態偵測感應器,用來感應玩家的手部動作。玩遊戲機時玩家站在八角形平台上,當螢幕上的箭頭到達指定位置時,玩家須對着適當方向揮動手臂,遊戲機會透過感應器判斷玩家的手部位置是否正確並與以評價,達到一定的標準才算過關。此遊戲機在2000年問世,在日本和香港都相當風靡。
香港的Para Para
[編輯]- 2001年,Para Para在香港興起過一陣熱潮。幾乎每逢週末晚上,也有Para Para愛好者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的廣場聚集練習,最高峰時,練舞者的數目曾多達百人以上。不過,由於無人替此大規模集會提交正式申請,所以警方曾多次到場驅散,終止活動。事實上,藝術愛好者只要循正式途徑作出申請,便能租用該廣場,唯 Para Para 聚會人數實在太多,故一直無法申請成功。2003年,Para Para在香港的熱潮已過,愛好者的聚會數目亦愈來愈少。
- 2001年,香港ParaPara舞蹈總會 (Hong Kong Para Para Dance Association/HKPPDA)]成立。稍後亦設立了Facebook專頁。及後每年的11月左右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香港 ParaPara 教學週年慶祝活動」,此項活動終止於2014年。
參見
[編輯]- 《芭拉芭拉櫻之花》:一部關於 Para Para 的電影
- ParaParaParadise 遊戲模擬器:一個在電腦上使用的 ParaParaParadise 遊戲模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