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AS

OGAS(俄語:Обще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учёта и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縮寫ОГАС)全稱全國計算和信息處理自動化系統,是蘇聯的一項全國性計算機網絡工程,開始於1962年,於1970年被放棄。冷戰期間,蘇聯曾在不同時間發展過控制論研究,為了建立類似互聯網的全國性控制系統網絡做出過一系列嘗試,OGAS便是其中之一,但這些項目最終均遭失敗。
OGAS的前身是阿納托利·基托夫的「統一國家計算中心網絡」(俄語:Един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ети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х центров,縮寫ЕГСВЦ,轉寫EGSVT)。早在1959年,基托夫就已經提出了用於改善經濟計劃制定的全國計算機網絡,但該提案被蘇聯軍方駁回。1962年,時任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控制論研究院院長維克托·格盧什科夫提出了為以莫斯科為中心、約200個其他城市為次級中心,以及約20000個位於經濟重要部門的終端的三級網絡結構,命名其為OGAS。這些計算機可利用已有的電信設施進行實時通信,同時各終端間也可互相通信。格盧什科夫進一步構想利用該系統廢除紙幣,並在全蘇聯範圍內推行電子支付。[1]
然而,格盧什科夫在1970年10月1日提出的經費申請遭到拒絕,該計劃未能付諸實踐。隨後,在蘇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會上,OGAS本有希望得到批准,但最後大會僅是決定繼續拓展地方性的信息管理系統。格盧什科夫隨後開始熱衷於推動基托夫的統一國家計算中心網絡,但最後該計劃也未能得到批准。在蘇聯的網絡計劃流產同時,美國的ARPANET卻取得了成功。OGAS失敗的原因通常被歸結於蘇聯官僚機構的內耗。蘇聯中央統計局一直支持OGAS計劃,但財政部卻認定OGAS是對其的威脅。在EGSVT和OGAS失敗後,尼古拉·費多連科後又在1964年提出用於制定經濟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運作優化系統」(俄語:Система оптимального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縮寫СОФЭ),這一計劃在微觀上取得了成功,但最終未能得到廣泛使用。
史太林執政時期
[編輯]第一個向最高蘇聯領導和科學界提出基於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蘇聯經濟、國家的必要性的人是阿納托利·基托夫。國內外著名科學史家、許多人注意到阿·伊·基托夫在他關於創建基於「統一國家計算中心網絡」(「EGSVT」)的國家自動控制系統的建議方面的開創性作用。所以,科學史研究所的僱員,I. 牛頓在麻省理工學院與維亞切斯拉夫·格羅維奇指出:「第一個在蘇聯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多用途計算機網絡的提議,主要用於全國的經濟管理,直接來源於蘇聯武裝部隊的阿·伊·基托夫上校。」[2]著名的計算機科學科學家和歷史學家B·N·馬利諾夫斯基在他的著名著作《由國防部創建和維護的計算機中心網絡》中也寫到了同樣的內容:「在1959年秋天,阿·伊·基托夫提出了一個想法,即在創建的全聯盟計算機中心網絡的基礎上,創建一個統一的自動化系統來管理該國的武裝部隊和國民經濟。並由國防部維護。由於美國計算機生產的滯後性很大,製造的計算機集中在強大的計算中心以及軍事人員清晰可靠的操作將使計算機的使用量急劇增加。」[3]
1951-1952年,在基托夫主導下,社會上出現反對稱控制論為資產階級偽科學的思潮,後獲得蘇共中央思想部的許可。
最後,1955年,阿·伊·基托夫、S.L.索博列夫、A.A.李亞普諾夫署名的《控制論的主要特徵》一文發表在《哲學問題》雜誌(蘇共中央主要思想刊物)第四期上。這是蘇聯第一篇關於控制論的正面文章,成為蘇聯控制論發展的重要理論里程碑,標誌着蘇聯承認控制論作為一門科學的鬥爭取得了勝利。著名的控制論學家 M. G. Gaase-Rapoport 回憶道:
在軍事研究所(蘇聯國防部NII-5)方法論研討會的一次會議上,決定提出控制論的積極意義問題。三個同志應該在那裏表述——阿·伊·基托夫、I. A. Poletaev 和我。阿·伊·基托夫帶來了一篇相當長的關於控制論的文章。我們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然後它被拿給A. A. Lyapunov看,後者在上面添加了幾頁,然後拿給S. L. Sobolev看,S. L. Sobolev也同意在上面簽名。 結果就是1955年《哲學問題》第四期上署名索博列夫、基托夫和李雅普諾夫的著名文章《控制論的基本特徵》。 事實上,這就是一切的開始。
在他的領導下,一號計算機中心內不斷為專家和年輕員工組織額外培訓; 阿納托利·伊萬諾維奇·基托夫親自教授數字計算機編程的基礎知識。
早在1956年初,基托夫在他的著作《電子數字機器》[4]。- 國內第一本關於計算機和編程的書籍。古里·馬爾丘克,1986-1991年。曾任蘇聯科學院院長的人說,基托夫的這本書「實際上在許多研究人員的頭腦中引起了一場革命」[5]。B·N·馬利諾夫斯基指出,V.M.格魯什科夫正是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他的第一個計算機知識:機器」——第一本關於計算的書-教科書」[3],V.P.伊薩耶夫指出「阿·伊·基托夫的這本專著可以被認為是國內ICS的先驅」[6]。
赫魯曉夫及其後OGAS的歷史
[編輯]從赫魯曉夫的蘇共二十大祕密報告開始,蘇共就開始考慮消除史太林的個人崇拜並轉向發展基於控制論用於資源分配的去中心化互聯計算機化系統。這一致力於計劃最優化的系統被認為是發展基於信息去中心化和創新的更高級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因物料平衡體系需與快速工業化相適應,發展這樣的系統是符合邏輯的。但在70年代早期,蘇聯高層拋棄了這一打破現狀的提案,他們害怕這樣的系統會損害黨對經濟的領導力。隨之官方對這樣的系統也不再抱有興趣。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Peters, Benjamin. How not to network a nation : the uneasy history of the Soviet interne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2016: 81–100, 107–159. ISBN 978-0262034180.
- ^ Долгов В. А. Китов Анатолий Иванович — пионер кибернетики, информатики и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х систем управлени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М.: ГОУ ВПО «РЭА им. Г. В. Плеханова», 2010.
- ^ 3.0 3.1 Герович 2011.
- ^ Китов А. И. Электронные цифровые машин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М.: Советское радио, 1956. 358 с.
- ^ Марчук Г. И. Роль Анатолия Ивановича Китова в развитии ЭВМ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Виртуальный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музей
- ^ Малиновский Б. Н. История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ой техники в лицах. К.: фирма «КИТ», ПТОО «А. С. К.», 1995. 384 с.